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我就是我,最美的煙火(1)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樣的獨特,正因為這份獨特的存在,才讓周圍的一切永遠有不一樣的新意。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堅守個性、活出自我,不要去重復別人的故事,也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里。因為你就是你,你要用最獨特的姿態,來證明自己獨一無二的存在。

【保持本色,做最好的自己】

想讓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知道什么對于自己是最重要的,不盲目地學習別人,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自己的生活。

古希臘帕爾索山上的一塊石碑上刻著:“你要認識你自己。”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對于有些人來說很難做到。尤其是一些沒有主見的人,他們總是跟在別人的身后,去模仿別人,無法保持自己的本色,從而失去了自我。安吉羅·帕屈就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夠做自己。”

要知道,在這個世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的人生可以復制,也沒有必要去復制,你只能做最好的自己。

老牧民圣地亞哥最喜歡聽狼嚎。在月朗星稀的深夜,狼群發出一聲聲凄厲、哀婉的嚎叫,老人經常聽得淚流滿面。他認為那是來自天堂的聲音,因為那聲音能震撼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老人說:“我認識這個草原上所有的狼群,但并不是從形體上區分它們,而是通過聲音——狼群在夜晚的嚎叫。每個狼群都是一個優秀的合唱團,并且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以區別其他的狼群。在許多人看來,狼群的嚎叫并沒有區別,可是我的確聽出了不同狼群的不同聲音。”

狼群在白天或者捕獵時很少發出聲音,但它們喜歡在夜晚仰著頭對著天空嚎叫。對于狼群的嚎叫,許多動物學家都進行過研究,但都不能確定這種嚎叫的意義。也許是對生命孤獨的感慨,也許是通過嚎叫表明自身的存在,也許僅僅是深情的歌唱——一種藝術行為。

在一個狼群內部,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這聲音與群體內所有其他成員的聲音不同。但是,當狼群深情地嚎叫時,它們卻成為一個最完美的整體。狼群雖然有嚴格的等級制度,也是最注重整體的物種,但這絲毫不妨礙它們個性的發展和展示。即使是具有最大權力的頭狼,也沒有權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聲音嚎叫,也沒有權力去要求其他的狼模仿自己的行為。

在狼群中,每一只狼都要尊重其他狼的嚎叫,因為尊重個體的本色是狼一貫的風格。

——摘自《狼群創造了自然界最完美的團隊》

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以前沒有與我們一模一樣的人,以后也不會有。

遺傳學告訴我們,人是由父親和母親各自的24條染色體組合而成,這48條染色體決定了一個人的遺傳基因,每一條染色體中有數百個基因、任何單一基因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事實上,人類生命的形成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充滿無限奧秘的過程。

即使父母相遇相愛孕育了我們,也只有三百萬億分之一的機會有一個跟自己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也就是說,即使你有300萬億個手足,他們也可能跟我們自己不同。這是猜測嗎?當然不是,這完全是科學事實。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嶄新的、獨一無二的。如果我們要獨立自主,想發展自己的特點,只有靠自己。但這并不表示我們一定要標新立異,并不是說我們要著奇裝異服或是舉止怪誕。事實上,只要我們在遵守團體規則的前提下保持自我本色,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就能展現出最精彩的自己。

關于保持自我本色這一問題,詹姆士·戈登·基爾凱醫生指出:“這是全人類的問題。很多精神、神經及心理方面的問題,其隱藏的病因往往是他們不能保持自我。”因為不能保持自我的人,常常陷入恐懼不安、不知所措的怪圈,總想著取悅別人、聽從別人,長期如此,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變得疲憊不堪。

有一天,上帝來到了人間,遇到一個智者,正在鉆研人生的問題。上帝敲了敲門,走到智者的跟前,說:“我也為人生感到困惑,我們能一起探討探討嗎?”

智者畢竟是智者,他雖然沒有猜到面前這個老者就是上帝,但也能猜到他絕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正要問上帝您是誰,上帝說:“我們只是探討探討一些相關的問題,完了我就走了,沒有必要說一些其他的問題。”

智者說:“我越是研究,就越覺得人類是一個奇怪的動物。他們有時候非常善用理智,有時候卻非常的不明智,而且往往在大的方面迷失了理智。”

上帝感慨地說:“這個我也有同感。他們厭倦童年的美好時光,急著成熟,但長大了,又渴望返老還童;他們健康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健康,往往犧牲健康來換取財富,然后又犧牲財富來換取健康;他們對未來充滿焦慮,但卻往往忽略現在,結果既沒有生活在現在,又沒有生活在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遠不會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像從沒活過,還說人生如夢……”

智者對上帝的論述感到非常的精辟,他說:“研究人生的問題,很是耗費時間。您怎么利用時間呢?”

上帝說:“是嗎?我的時間是永恒的。對了,我覺得人一旦對時間有了真正透徹的理解,也就真正弄懂了人生。因為時間包含著機遇,包含著規律,包含著人間的一切,比如新生的生命、沒落的塵埃、經驗和智慧等等人生至關重要的東西。”

這位智者靜靜地聽上帝說著,然后,他要求上帝對人生提出自己的忠告。上帝從衣袖中拿出一本厚厚的書,上邊卻只有這么幾行字:

人啊!你應該知道,你不可能取悅于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擁有什么東西,而是去做什么樣的人,和擁有什么樣的朋友;富有并不在于擁有最多,而在于貪欲最少;在自己所愛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創傷只要幾秒鐘,但是治療它卻要很長很長的時光。有的人會深深地愛著你,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

金錢唯一不能買到的,卻是最寶貴的,那就是幸福;寬恕別人和得到別人的寬恕還是不夠的,你也應當寬恕自己。

而且你所愛的,往往是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極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得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傷,自己也不要傷害到心愛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錯過了就沒有了,錯過了就是會變的。

智者看完了這些文字,激動地說:只有上帝,才能……

抬頭一看,上帝已經走得無影無蹤了,只是周圍還飄著一句話:對每個生命來說,最重要的便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摘自《上帝的忠告》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這句話意思是告訴我們,自己真正的主人只是你自己。在關鍵的時刻,真正能做出決定的人,也只有你自己,你才是真正的上帝。

既然,我們是自己的上帝,我們完全有權利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保持自己的本色,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唯有如此,生活之花才能真正為我們綻放光彩!

【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行】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有很多的因素壓制了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其實這些壓制我們的因素就是自己,往往是自己禁錮了自己,所以在為人處事方面,我們才總會顯得“不好意思”。其實,我們只要把自己心靈的枷鎖解開,就會找到自信,擺脫那些冠冕堂皇的“不好意思”,為自己尋找一份更廣闊的空間。

一顆沙粒,只有經過蚌貝的反復沖洗,才能成為名貴的珍珠。一棵小樹,只有經歷風雨才會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只有經歷挫折,才能獲得豐富的經驗。不要自卑,自卑是打垮一個人自信和扼殺一個人精神的魔鬼,心底的卑微感會讓我們變得懦弱。我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只要盡努力,就問心無愧,有時候結果并不重要,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有多少是客觀原因,有多少是主觀因素所為?

在每一位成功者的眼中,生活是波折不斷的,但是他們喜歡挑戰這樣的生活,因為他們覺得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之所以成功,能這么自信,都是因為他們有著“我一定行”的心理暗示。成功學家胡巴特曾說,這個世界愿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這就是要相信自己行就一定行。

威廉·丹佛斯,是一家名為布瑞納公司的老總。威廉·丹佛斯小時候很瘦弱,就好像許多健身廣告里“練習前”的那種瘦小體型。他告訴他最好的朋友,他的志向也不遠大。他對自己感覺很差,加上瘦弱的身體,這種不安全感加深了。

但是,后來一切都改變了。他在學校里遇到一位好老師。有一天,這位老師私下把他叫到一旁說:“威廉,你的思想錯了!你認為你很軟弱,就真會變成這樣一個人。但是,事實并非一定會這樣,我敢保證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

“你是什么意思?”這個小男孩問,“你能吹牛使自己強壯嗎?”

“當然可以。你站到我面前來。”

小丹佛斯站到老師的面前。“現在,就以你的姿勢為例。它說明你正想著自己弱的一面。我希望你做的是考慮自己強的一面,收腹挺胸。現在,照我所說的做,想象自己很強壯,相信自己會做得到。然后,真正去做,敢于去做,靠自己的雙腿站在世上,活得像個真正的男子漢。”

小丹佛斯照著他的話去做了。他最好的朋友最后一次見到他時,他已經85歲,仍然精力充沛、健康、有活力。當他們分手時,他對朋友講的最后一句話是:“記住,要站得直挺挺的,像個大丈夫。”

——摘自《積極心態的力量》

讀丹佛斯的故事,再想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大多數煩惱強加給自己。如果我們認為可能會受到不公的待遇,那么我們就很容易受到這種對待,或者說我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如果我們希望取得成功,我們就真的能夠成功。所以,我們要對消極的態度說“不”,而對積極的態度說“是”。下面我們再看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個牧師正在為準備第二天的演講傷透腦筋,他的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小兒子由于沒人照看一直在旁吵個不停。

牧師隨手拿起一本舊雜志,順手一翻無意間看到一張色彩鮮麗的巨幅圖畫,那是一張世界地圖。于是他把這一頁撕了下來,撕成碎片,丟到了客廳的地板上然后對小兒子說:“強尼,來,把它拼起來,我就給你兩毛五分錢。”牧師以為兒子至少能安靜個半天,怎料不到十分鐘,書房就響起了敲門聲。“爸爸,我已經拼好了。”兒子強尼喊道。

牧師驚訝萬分,兒子怎么能這么快就拼好了,而且每一片紙頭都整整齊齊地排在一起,整張地圖又恢復了原狀:“兒子啊,你怎么做到的?”牧師問道。“很簡單呀!”強尼說:“這張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的圖畫。我先把一張紙放在下面,把人的圖畫放在上面拼起來,再放一張紙在拼好的圖上面,然后翻過來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對,地圖也該拼得對才是。”

聽完,牧師忍不住笑了起來,立馬給兒子兩毛五的鎳幣。“兒子呀,你把明天演講的題目也給了我了。”牧師說道:“假使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

——摘自《迷途中的路標——10位偉大智者的人生經營課》

牧師說的話,其實是讓我們學會相信自己。在這世上,人有三種本能,即私心、性、社交。其中,私心是最基本的,如果私心被壓制起來或者反常的話,我們就有麻煩了,甚至會造成悲劇。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在介紹他的成功經驗時說:“什么是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能行且一定行,只要我們奮斗了,就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最可靠的人,是自己】

拉美國家有一句諺語:“自力更生勝過上帝的手。”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撫養,老師的教導。不過,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學會獨立才是關鍵。培養獨立能力、嚴格要求自己,才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我們不是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尋求別人的幫助很正常,但一味地依賴別人就永不可能超越平凡。我們認識的人中有多少人只是在等待?更可憐的是,其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他們只是隱約覺得,或許會有好運氣,或許會有機會出現,或許會有某個人幫助,希望通過這或許的機會或機遇來改變目前的處境。

他們根本不明白,即使等到了,那些空等來的機會也會很容易失去,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自我,就像下面的趙強一樣。

趙強從小到大都習慣事事依賴父母、朋友。剛剛大學畢業的他根本沒有心思去找工作,只等著父母的安排。父母費了很大的勁兒,托朋友、找關系,好不容易給他找到一份行政的工作,可是他去了沒幾天便覺得累,跟父母說了一句“不合適”之后,就辭職不干了。

在那之后,他天天宅在家里,平時沒什么事兒,就打電腦玩游戲。父母怎么勸都不聽,說多了,他還會亂發脾氣,父母沒有辦法,只好任由他這么閑散下去。

一晃兒過了三四年,到了適婚年齡的他,還沒有女朋友。父母又開始著急,于是像當初那樣,托朋友幫忙介紹,甚至還跑了幾次婚介所。可是周圍人一打聽,知道趙強是一個好吃懶做,依靠父母生活的人,馬上就拒絕再談下去。父母為了他的事,都快愁白了頭發,但是卻沒有任何辦法。

——摘自《父母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青龙| 印江| 德江县| 扶余县| 旺苍县| 乾安县| 无为县| 玉林市| 襄汾县| 绥中县| 衢州市| 津市市| 西安市| 喀什市| 新晃| 城步| 巴楚县| 澎湖县| 龙井市| 定安县| 靖边县| 永德县| 安顺市| 鄄城县| 涟源市| 鹤岗市| 河池市| 北海市| 汾西县| 勐海县| 惠安县| 天津市| 怀集县| 利津县| 佛学| 开江县| 郓城县| 花莲市| 青浦区|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