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心潮
- 李峙研究組 騰訊研究院S-Tech工作室
- 1594字
- 2019-01-04 03:20:38
導論
你體驗過虛擬現實嗎?無論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相信你已注意到,虛擬現實(簡稱VR)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Virtual reality will be the future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掀起全球新的文明浪潮。這一浪潮不僅是一場技術革新,也是對人類生命與智能的又一次推進。本書將系統地揭示VR對人與社會的影響,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VR的應用能力與潛在風險。
VR對人的影響首先發生在心理認知層面。第一次體驗VR時,你會感覺自己身處在另一個空間中,并與自己實際所處的環境失去了聯系。VR所引發的這種感覺被稱為“臨境感”。“臨境感”可以通過主觀報告量表或行為和生理等指標進行評估,是衡量VR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許多研究表明,“臨境感”與許多VR中的特殊體驗相關。了解“臨境感”是認識VR對人影響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與VR中的物體進行交互,你通常需要借助一個虛擬化身(avatar)來完成操作。Facebook在F8大會上推出的social VR的dem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個用戶在VR中以虛擬化身的形式見面,交流,娛樂。這種類似于靈魂附體的體驗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形式,必然會引發許多有趣問題。比如,你是否能適應這個新身體,以及這個新身體反過來會如何影響你。
另外,身處VR環境中,人的認知能力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這種全新環境的影響。我們大腦的認知能力是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穩定下來的,已經適應了現實世界。VR世界盡管已相當逼真,但終歸與現實世界有所差別,VR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性將會影響我們的腦與認知。這種影響絕非無足輕重,而關乎一款VR產品的用戶體驗,并決定了其市場前景與生命力。
以上關于VR對認知影響的討論,我們將在書中的第二章具體敘述。在更宏觀的應用層面上,VR對人的影響還表現在它可以作為醫療輔助工具改善人的身心健康。2002年,62名心理治療專家將VR心理治療手段的潛力水平排在38種治療手段中的第3位。目前,VR心理治療不再只是實驗室中的概念,而是已經成功地推出了一些商用產品。其實,VR心理治療依據的原理仍然是臨床心理學的經典知識,比如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但是利用VR,咨詢師可以為病患提供足夠真實而又安全無害的刺激,去引導病患克服自身的心魔。另一方面,VR也被利用在臨床醫療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鎮痛與復健。VR鎮痛的基本原理是,讓患者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在VR世界中,從而極大程度地使他們忽略現實世界中的疼痛感。而VR復健的基本思路則是,用VR給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訓練場景,這樣既能使患者對復健過程樂在其中,又能通過信息化手段監控患者的恢復情況,從而達到相比于傳統復健方法更好的效果。
VR在幫助我們的同時,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使用VR一段時間后,你可能會感到頭暈惡心,,這種現象被稱為VR暈動癥(motion sickness)。暈動癥是影響VR普及的瓶頸之一,試想一下,如果VR用戶因為頭暈的關系,只能在VR中堅持半個小時,那么VR將無法成為PC和手機的替代品。因此,解決VR暈動癥這一頑疾勢在必行。但首先我們要真正了解暈動癥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第三章將具體討論VR對健康的影響。
很多例子已經證明,新技術帶來的影響注定會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VR對人的影響最終也必然上升到到社會層面。盡管我們離VR徹底顛覆現實社會的那天還很遙遠,但是在有些領域已初見端倪。本書主要關注兩個方面:社交與教育。社交關系的質量影響人的幸福感,而教育的質量影響人的發展。VR在這兩方面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階段具體發展到了什么地步?這些內容將在第四章詳細敘述。
VR作為一種沉浸式、富媒體的信息技術,它對人產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從底層的認知心理,到教育、醫療等應用層面,最后延伸到社會行為和社會交往。本書在試圖理解VR帶來的種種影響的同時,也是在展望人類將要面對的未來。自VR這一概念誕生至今,學界已有從不同角度討論VR影響的文章發表,這些文章來自不同領域的作者(其中心理學家貢獻良多),所討論的VR形式既有如今的沉浸式VR,也有過往的桌面式VR。本書正是在整理這些已有文獻的基礎上,瞭望終將到來的VR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