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心純凈:在戈壁,每一步都是傳奇
- 陳春花
- 1251字
- 2018-11-08 18:27:52
推薦序一 追逐心中的遠方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2017年8月20日于墨爾本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遠方。魯迅先生年輕的時候,懷揣“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的夢想,踏上了求學之路。生活在塵世之中,我們難免會被日常事務所困。物質上再富足的人,也時常無法避免被斤斤計較所困;精神上再超脫的人,也不可能繞開人世間的瑣碎;絕大多數普羅大眾,則不得不為討生活而忍受茍且和平庸。因為這樣,我們才心藏遠方,因為我們心有不甘,渴望與當下不同的生活,渴望理想。在遠方,我們獲得自由,路有多遠,我們的心就可以走多遠。在遠方,我們放開自我,無須顧忌他人的目光,也無須糾纏于日常瑣事,做自己,隨心而動。
每個人又都渴望超越自我;每個人都是由自己的過去造就的。學生時代的苦讀,工作當中的發奮、敢為人先,最終都會有所回報。但是,我們總是不滿足,不只是因為前面還有馬云、馬化騰值得我們追趕,而且更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好。去遠方,走異路,追逐新的人生理想,就是超越自己的起點。
每個人還希望被社會所接受——人是社會動物。數萬年前,智人之所以能夠在叢林之中戰勝其他人類近親,成為地球的主宰,是因為智人發明了語言,因而可以更好地組織起來,完成其他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社會性可能已經成為人的生物編碼的一部分,合作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石。我們向往自由,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但它們以人的社會性為邊界——一旦跨出社會的門檻,我們就什么也不是。
商學院的學生,大概最能體會遠方的意義。無論是在哪一個行業,他們每天都必須面對競爭,壓力無處不在。規劃、布置、協調、執行,樣樣不能出錯;加班加點是常態,享受周末變成奢侈品。每個人都變成了競爭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失去了奮斗的方向。
戈壁挑戰賽給商學院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尋找遠方的機會。這個遠方,既是地理意義上的,也是精神意義上的。在地理意義上,戈壁挑戰賽的地點選在西北的大漠之中,對于多數參賽隊員來說,那是真正的遠方;在精神意義上,重走玄奘之路,體會他對理想的追求,重歷他在旅途中的艱辛,戈壁挑戰賽因而也是參賽隊員心中的遠方。
得益于陳春花老師的組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發院”)參加戈12的EMBA同學們記錄下來了他們參賽前后的全過程,如今整理成書,呈現給讀者。本書見證了國發院EMBA同學們追尋更高、更遠理想的勇氣和實踐。為了參加戈壁挑戰賽,同學們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艱苦訓練,夏練酷暑,冬練寒冬,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最終練就了行走于戈壁的堅強體魄和意志。在參賽過程中,團隊協作至關重要。隊員能夠堅持下來,既靠自己的意志,又靠隊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和支持。這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屬于團隊,都在為團隊榮譽而戰。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學們升華了理想,超越了自我,在團隊中實現了價值。
本書承載了國發院戈12參賽的同學們艱辛而美好的回憶,也為未來參賽的同學們提供了追趕的樣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追尋遠方的理想,需要我們超越自我,在團隊中實現價值。這對每個人來講都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