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多數人對于特色小鎮的概念、意義及規劃設計尚沒有清晰的認識。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特色小鎮也是如此。盡管特色小鎮在國外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特色小鎮,但在我國當前的國情下,需要尋找到自己的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目前,從國家部委到各級地方政府再到企業層面等都在積極探索特色小鎮的建設。
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前,將培育100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同年10月中旬,住建部即公布了首批127個中國特色小鎮;10月底,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2月8日,發改委在官網發布了《國家開發銀行關于開發性金融支持特色?。ǔ牵╂偨ㄔO促進脫貧攻堅的意見》。兩會期間,特色小鎮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了當前產業、城市、經濟升級的一個重要抓手。
根據江蘇省省委書記李強(原浙江省省長)在《特色小鎮是浙江創新發展的戰略選擇》一文中的詮釋,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進行科學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目前圍繞特色小鎮所采取的是兩條腿同時走路的形式,即以住建部為主導的特色小城鎮與國家發改委為主導的特色小鎮。盡管兩者之間只相差了一個“城”字,但其本質卻完全不同。所謂的特色小城鎮主要是圍繞行政意義上的建址鎮,通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由產業聚集所發展起來的產業特色鎮;而特色小鎮主要就如李強書記所表述的,非“區”非“鎮”,并以國家新興戰略產業為主導方向,借助特色小鎮的平臺,將產業與產業所配套的人才集聚起來,同時通過小鎮的人文、商業、居住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最終實現產業人才的安居樂業。
特色小鎮不僅承載著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未來國際競爭力的使命,同時對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目前所出現的人口擁擠問題也將起到非常大的疏解作用,圍繞這些特大城市在相對遠郊的區域建立特色小鎮,依托產業有效地將大部分相關人員轉移出去,緩減城市中心人口“擁堵”的問題。對于城鎮化而言,同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國的城鎮化速度非???,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已經有50%以上的外來人口被引導進入了城市,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部分小城鎮的發展缺乏動力,城鎮化率也面臨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借助特色小鎮,尤其是在一些城鄉結合部培育、打造特色小鎮,不僅能盤活區域經濟,同時將更進一步地推進城鎮化的有效轉換。
正是由于特色小鎮強調的是以圍繞國家新興戰略產業培育為核心要素,因此,特色小鎮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次房地產運動,準確地說應該是一次以產業為核心的運動,鼓勵產業人員投身到特色小鎮的創建中去,結合自身對于產業的理解,建立一個產業集聚高地的特色小鎮,并培育出一個具有獨特競爭力的新經濟體。
當然,目前在特色小鎮的創建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對特色小鎮的理解并不充分就倉促上馬。而本書正是基于上述一些問題,受有關部委的委托編寫了此書,希望能讓大家真正理解特色小鎮的內涵、本質,并創建一個真正符合國策的特色小鎮。同時,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本人水平所限,書中難免疏漏或一些觀點的不到位,望廣大專家、讀者能及時批評指正,并進行補充。
陳根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