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張定龍
- 371字
- 2019-01-04 08:20:37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平等一員。要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有1.1億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5%;少數民族地區幅員遼闊,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面積占到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這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國情。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狀況還沒有根本性改變,實際發展差距非常明顯,且差距擴大趨勢也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面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性、全局性、長遠性日益突出的新形勢,面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面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和愿望,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無疑是當前以至今后較長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任務。
一、增強全局意識,深刻認識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是國家發展總體目標,是全局性大目標,毫無疑問要包括少數民族地區眾多人口和占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國土。一方面,從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后的實際情況看,少數民族地區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在這些地區能不能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而且關系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意義非常重大。另一方面,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只有7年時間,少數民族地區要在較短時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歷史性任務非常艱巨,時間非常緊迫。
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高度,從少數民族地區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刻認識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僅直接關系眾多少數民族人口、少數民族地區漢族人口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和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改善,而且關系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能不能提高。某種意義上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和提升全國各族人民幸福水平。要清醒認識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只是關系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切身利益,而且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國家繁榮昌盛、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二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國家全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少數民族地區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和困難,既是全國推進小康建設的重點地區,更是難點所在。雖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不能要求全國整齊劃一,不是全國人口和所有地區都達到。但是,如果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沒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目標,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沒有達到小康水平,也就不能說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基本的要求,應當是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和人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三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現階段進一步解決好民族問題的根本性任務。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問題必需的基本條件,最主要的是三個方面:各族人民政治平等、經濟平等、社會共同進步。我國建立并實施民族區域自治的國家政治制度,實現了民族不分大小政治上一律平等,這是我國比世界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解決得好的根本原因。但是,在經濟上平等和社會進步方面,事實上還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因此,我國現階段進一步解決好民族問題的重點和奮斗方向,無疑是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只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差距擴大趨勢扭轉且逐步縮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才能為把民族問題解決得更好提供全面、廣泛、有效的基本條件。四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國家安定、邊防鞏固的大局。我國大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在漫長的陸地邊境地區和偏遠的邊疆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些地區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條件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后,充分反映出我國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和特殊性。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改善邊境、邊疆地區人口的居住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是事關國家社會穩定、邊防鞏固、長治久安大局的戰略性、根本性問題。邊境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發揮邊民守土戍邊、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作用,對維護邊境邊疆地區社會安定,鞏固國家邊防安全,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