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地區
1.瑪雅地區的確切疆域
瑪雅地區地處中美洲,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的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北部是突出的尤卡坦半島,西北向與東南向分別通過墨西哥和中美諸國的兩條狹窄的陸地,與北美洲和南美洲連接。
如果用現代政治國家疆域來劃分瑪雅文化地區,那么,瑪雅地區包括了墨西哥東南部及尤卡坦半島上的幾個州。半島東南部的伯利茲,居于瑪雅腹地背靠太平洋的危地馬拉,通往中南美洲走廊上的洪都拉斯。
這一地區總面積125000平方英里,也就是約為320000平方公里,相當于統一以后的德國、或者英國加上愛爾蘭,在中國,大概是安徽省,江蘇省和浙江省三省面積的總和。
但是,瑪雅地區的確切疆域不斷地被后人擴大,據尼加拉瓜首都馬那瓜1992年的報道,在尼加拉瓜中北部地區,發現了6座瑪雅金字塔,它們隱藏在郁郁蔥蔥叢林覆蓋的小山里。這個金字塔群排列呈字母“L”形,其中最大的金字塔長53米,寬32米,高4.5米。
如果這個金字塔群確實屬于古老的瑪雅文化,那么尼加拉瓜的歷史也要被改寫,它也進入瑪雅世界了。
從發現金字塔群的圣拉斐爾地區——馬那瓜東北250公里處,到以往認定的瑪雅文化東界——洪都拉斯的科潘遺址,有大約400多公里,這就使瑪雅地區擴大了許多。
2.高地,低地和平原
目前,科學家們的結論是:中美洲各文化呈犬牙交錯的態勢,瑪雅文化在瑪雅地區西南也有著一條狹長地帶是與墨西哥文化共享的過渡地帶,并不能因此而擴大瑪雅地區的疆界。
所以,我們今天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瑪雅地區,大致可以按地形、氣候、植被的類型不同,劃分為三大塊,由南向北依次是高地,低地和平原。
高地:由沿太平洋的高山組成,在今危地馬拉,海拔高處較為寒冷;覆蓋著松樹,現在還居住著近200萬瑪雅遺民,在四五千年前就產生了最早的瑪雅農業文明。
低地:是以佩騰湖為中心的流域盆地,也包括一些周邊谷地,南部是一大片草地。在雨季,許多湖泊可以連成一片。在盆地外谷地的山坡上森林茂密,有著古代瑪雅人的石頭城市。
這一帶物產豐富,幾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中美洲作物品種和野生動植物,整個地區溫暖濕潤,雨季較長,旱季降水也不少,石灰巖是較好的建筑材料,另外還產花崗巖。
可以說,古瑪雅巨石建筑的三個必備條件——石器和木質,纖維等建筑工具、石灰、做沙漿用的礫石,在這一地區都具備。最早的瑪雅石建筑群烏夏克吞城在此發現。因此,我們認為,這里是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的中心。
平原:由南向北逐漸過渡到平原,高大的樹木變成低矮的灌木叢,腐殖土較少,到處可見裸露的天然石灰石,地表水極少,幾乎沒有湖泊、河流、氣候非常干旱。
這一大片地區大約公元5世紀才開始從東部移來瑪雅文明,繁盛期約在10至14世紀,一般認為這里是瑪雅后古典時期文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