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心商——保持心理健康,化解不良情緒(1)

1.減少不必要的猜疑

中國古代有一個“疑鄰竊斧”的故事:一天,一個農夫忽然找不到自己家的斧子了,他思來想去,認定是被鄰居給偷走了。

于是他開始悄悄注意鄰居,發現鄰居的行為果然十分異常:鄰居走路的樣子像是偷了他的斧子,說話的樣子也像是偷了他的斧子。總之,鄰居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可疑。正當他想要采取行動時,斧子卻在自家的柴堆下面找到了。他一下覺得自己憑空猜疑很對不起鄰居。而這時他再去看鄰居,一切都恢復了原樣:走路不像偷了東西的樣子,說話也不像偷了東西的樣子。總之,鄰居的一言一行都十分正常。

無獨有偶,國外也有一個關于鄰居和斧子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打算向鄰居借斧子,但又擔心鄰居不肯借給他,于是他在前往鄰居家的路上一直在胡思亂想:

“如果他說自己正在用怎么辦?”

“要是他說找不到怎么辦?”

“……”

想到這些,這人自然對鄰居感到不滿:

“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他為什么不肯借給我?”

“假如他向我借東西,我一定會很高興地借給他。”

“……”

這人一路上越想越生氣,于是等到敲開鄰居的門后,他說的不是“請把你的斧子借給我用一下吧”,卻張嘴說道:

“留著你的破斧子吧,我才不借呢!”

結果惹得鄰居莫名其妙。

——以上這兩個例子都屬于無端猜疑。

北大心理學家解釋說,猜疑本是一般人都會產生的心理,正常的疑慮能使人小心謹慎,防止偏差。假如一個人心中毫無疑慮,對人或事物沒有絲毫戒備,做事就會莽撞,以至于吃虧上當。但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尺度,過分猜疑則會導致“多疑”這一病態心理。多疑不但會使人心胸狹隘,自我封閉,不易接受別人的意見,時間長了還會引起身體上的疾病。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后,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要殺自己,于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導致的悲劇。

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歷來是害人害己的禍根,是卑鄙靈魂的伙伴。一個人一旦掉進猜疑的陷阱,必定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系,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在人際交往中應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優化個人的心理品質。也就是說要加強個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的修養,凈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拓寬胸懷,以此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擾。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標。只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展思路,走出“先入為主”“按圖索驥”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于眾,或者面對面地與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談,讓深藏在心底的疑慮來個“曝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了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釋誤會、獲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無視“長舌人”傳播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長舌人”傳播流言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可以當面給予揭露。

第五,要綜合分析被猜疑對象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歷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于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2.化解嫉妒于無形

北大心理學家指出,生活不相信嫉妒,你的價值不會因為你的嫉妒而增加。你卻會因為嫉妒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和聲譽。這種不良情緒是心靈的毒藥,是進取心的殺手,如果不注意控制,最終不但苦了自己,還會殃及無辜。

有一個人遇見上帝。上帝說:現在我可以滿足你任何的一個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會得到雙份的報酬。那個人高興不已。

但他仔細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產,我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了;更要命的就是如果我要一個絕色美女,那么那個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時得到兩個絕色美女……

他想來想去總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實在不甘心被鄰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北大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一個人在個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對象所產生的一種不服氣、不愉快、怨恨的情緒體驗。嫉妒心理是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情緒或情感,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不能接受別人比自己強的現實;二是權力欲、支配欲、占有欲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嫉妒是萬惡之源,是人性的弱點,嫉妒幾乎是人所共有的一種本能。但它又似乎極不光彩,人人都要把它當做一樁不可告人的罪行隱藏起來。結果,它便轉入潛意識中,猶如一團暗火灼燙著嫉妒者的心。

人為什么會產生嫉妒?說到底,嫉妒其實是一個人自信心或能力缺乏的表現。黑格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對卓越才能的反感。”嫉妒發生的根源往往是人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確定自身價值。當看到別人的價值增加,便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下降,產生痛苦的體驗,尤其是當比較對象原來與自己不分上下甚至不如自己時,更覺得難以忍受。

嫉妒很容易轉化成為對所比較對象的不滿和怨恨,進而產生種種嫉妒行為,要么尋找對方的不足將其貶低;要么散布無根據的謠言詆毀對方榮譽;甚至采取極端手段毀物傷人。有的人即使能控制自己不表現出過激行為,但出于防御心理的需要,往往在對方面前表現出一種傲慢的、難以接近的面孔,用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其實自己內心非常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國科學家培根就曾經指出:“在人類的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是最頑強、最持久的了。”古今中外,因嫉妒引起人際關系緊張和沖突的事件不勝枚舉。一些偉人及科學家在晚年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地位,表現出的嫉妒心理給人類造成的遺憾和損失更是令人痛心。

如牛頓嫉妒晚輩,壓制格雷的電學論文發表;卓別林嫉妒有才華的導演,焚毀了惟一的一部《海的女兒》的電影拷貝;英國科學家戴維發現并培養了法拉第,然而,當法拉第的成績超過戴維之后,戴維心中不可遏制地燃起了嫉妒之火。他不僅一直不改變法拉第實驗助手的地位,還誣陷他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極力阻攔他進入皇家學會,這大大影響了法拉第創造才能的發揮。直到戴維去世,法拉第才開始其真正偉大的創造。戴維本應享受伯樂的美譽,卻因嫉妒心理阻礙了法拉第的迅速成長,不僅給科學發展帶來了損失,也使自己背上了阻礙科學發展、使科學蒙難的惡名,留下了令人遺憾的人生敗筆。

其實嫉妒心理只是一種心態表現,從過分的自我(自尊、自私、自愛等)心理引伸出來的。如果一個人放不下自私自我之心,就很難根除嫉妒心理。從這點來講,現代人可能都或多或少有些嫉妒心理,只是表現角度和方式不一樣,或隱或顯或強強弱而已。

你覺得嫉妒心理過分強烈,已經影響到你的正常交往了,那就采取一些方法削弱它。

首先,盡量不要強迫自己與嫉妒心理進行對立,這樣做有一定的負作用,一是會因此起煩惱,二是過分的關注反倒會對嫉妒起到一種加強作用,你能從道理上明白嫉妒的不必要就足夠了,

然后放下對嫉妒的關注,我們可以試試“追根法”。

首先,正視并接受自己嫉妒心理的產生,因為它是你自己的心境和周圍的事物撞擊后發生的自然反應。接受這個現實而不再敵對后,你的身心就會較以前相對平靜放松許多。

再者,當你和別人接觸時意識到自己產生嫉妒心理時,就要反向思考。即思考自己為什么產生嫉妒心理,這種心理能不能給自己帶來自己需要的進步?尤其是為什么產生嫉妒心理的反向思維,它能把自己的心理深層關注都挖出來。挖到最后會發現,嫉妒心理是我們深層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外層反應。

到這時,你自己就會明白,不應以自己的內心需要而遷怒于別人,嫉妒別人不等于自己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這樣一來,道理越來越明,嫉妒心理會越來越淡,最后達到心情的坦蕩平靜。

3.做一個適度的“妥協主義者”

在人生中,無論是對待工作、事業,還是對待自己、他人,我們不妨做一個適度的妥協主義者,而不要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因為完美主義者有可能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成,而“妥協者”卻會多多少少有些進展。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的智力很高,才智過人,工作能力也很不錯,而且又非常勤奮,一工作起來常常什么都有可能忘了。但是,他們就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眼看著比他們在各方面都差一些的人成果都十分顯著了,而他們卻依舊默默無聞。

一般來講,這種人都是“完美主義者”。

你可能要問:“完美主義”不好嗎?

不好。如前所說,這些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績,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不是他們缺少能力,而是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能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癡情與沖動。他們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這當然是可取的,但他們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總是想使客觀條件和自己的能力也達到盡善盡美的完美程度,然后才會去做。因而,這些人的人生始終處于一種等待的狀態。他們沒有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他們不想去做,而是他們一直等待所有的條件成熟,于是,他們就在等待完美中度過了自己不夠完美的人生。

馬明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天,他想寫一篇某一方面的論文,在開始寫論文之前,他嘗試了幾種、十幾種乃至幾十種方案之后才動手去寫那篇論文。這么做當然是好的,因為他可能在比較之中找到一種最佳的方案。但是,在開始寫的時候,他又發現他所選擇的那種方案依然有些地方不夠完美,多多少少還存在著一些錯誤和缺點。于是,他又將這種方案重新擱置起來,繼續去尋找他認為的“絕對完美”的新方案,或者,將這一論文的選題又放下,去想別的事情。最終,那篇論文也沒能完成。

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你可能從你的人生檔案中找出自己拖延著沒有做的事情、沒有完成的項目或者課題。這樣的事情你可能也會找出一大堆:搬了新家窗簾還沒有裝,所以沒有請朋友來家里玩;這只現價三十元的股票原想等掉到五塊錢再買,但它一直掉不到五塊錢,等等。

歸納一下你會發現,你一直在等待所謂的條件完全具備,你好將它做得盡善盡美。可是,你會發現社會上同樣的事情有些人的方案或者條件還不如你的成熟,但他們的成果已經問世,或者已經賺了一大筆錢,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就是你也患上了“完美主義”的毛病。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表面看起來相當精明能干的人,到頭來卻一事無成,在人生的道路上坎坷頗多,進退維谷。

每個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勇敢的人往往缺少智慧,聰明的人往往缺少勇氣,豪爽的人往往心思過疏,謹慎的人往往懷疑過頭,等等。一種陽光性格的另一面必然是陰影,所以,我們應做一個適度的妥協主義者。

4.學會原諒自己

很多人在犯錯之后,不能原諒自己,甚至憎恨自己,進而影響到現在乃至未來做事的心情。如果憎恨過于強烈,就無法洗心革面,無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不如反過來想一想,錯誤既然已經犯下了,再懲罰自己有什么用呢?而且你已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什么還要搭上現在和未來呢?

當我們為曾經的錯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后,可不可以原諒自己呢?只有原諒自己,才能重新調整心情,開始新的生活。而那些無法原諒自己,始終對自己的過去耿耿于懷的人,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一位女士結婚3年,生下一個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兒,家人皆大歡喜。尤其是一直生活在農村的公公婆婆更是笑得合不攏嘴,買了一大堆東西來看孩子。她當然也是高興得很,想著一定要養育好孩子,以報答公公婆婆和丈夫。

可是,孩子剛剛滿月的一天夜里,之前由于孩子一直哭她未能休息好,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她也很快進入了夢鄉。可是,也許是她太累了,睡得太熟了,被子蒙住了孩子的頭,她居然沒有發現。等她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停止了呼吸。她頓時號啕大哭,大叫著:“是我害死了孩子!是我害死了孩子!”一連幾天幾夜不吃不喝,就這樣大喊大叫,任誰勸都不聽。

最后,她瘋了,整天抱著孩子的小衣服,小被褥,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嘴里絮叨著:“我有罪,我該死……”

出現這樣不幸的事,對于這樣的打擊,我們一般人一時確實難以忍受。但可怕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并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就應該原諒自己,承認事實,接受事實,總結教訓,將自己從過去的痛苦中拯救出來。在神話里,連神靈都可以原諒自己,那么你我這等凡人為什么要和自己過不去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業道路能夠一帆風順,最好不要犯任何錯誤,其實這一觀念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只不過是人們自己的一廂情愿罷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犯錯本來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關鍵不在于你犯的錯本身,而在于你犯錯之后的反應。

常常聽一些人痛苦地說:“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可是,不原諒又如何?那等于把自己推入了一個永不見底的深淵,從此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而世上沒有“后悔藥”,誰也不能再改變過去,對自己的責怪只能加深自己的痛苦。

其實犯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直視它的勇氣,更可怕的是我們從此失去做事的心情,以至于賠上了現在和未來。所以,切莫再抓住過去的傷疤不肯放手,趕快從自怨自艾的泥潭中跳出來,朝氣蓬勃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和事業中去吧!

只有真正從心底里原諒自己,才能驅走煩惱,讓心情好轉。學會原諒自己,不是給自己找借口,而是很平靜地分析我們過去的錯誤,從而在錯誤中得到教訓,做到“經一事,長一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齐齐哈尔市| 碌曲县| 南充市| 阿拉善左旗| 格尔木市| 龙井市| 江北区| 梓潼县| 惠州市| 莱州市| 枣强县| 定边县| 龙泉市| 偃师市| 揭西县| 台中县| 石泉县| 恩施市| 定陶县| 青浦区| 平山县| 比如县| 建宁县| 乐清市| 内黄县| 滕州市| 苏尼特右旗| 靖州| 临清市| 麟游县| 九台市| 枣庄市| 玉山县| 绍兴市| 纳雍县| 武平县| 西畴县| 慈溪市| 连山|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