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透析:讀懂英文原著的大意
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實現生活的全英化,需要把聽、說、讀、寫這4大信息通道(2輸入+2輸出)全部從中文切換成英語。這就是透析法,其核心就是讀懂英文原著的大概意思,如果讀不懂大意,一切都為零。在讀懂大意的基礎上,你將迅速拉升個人的詞匯量。隨著詞匯量的增長,4大通道才能真正“水到渠成”。
讀英文原著可以提升詞匯量乃至整個英語水平,這不是我的個人發現,而是獲得廣泛認可的語言習得規律,因為這可以高效率實現“可理解性輸入”,很多“學霸”都是讀很多英文原著的。但是英文原著并不容易讀懂,否則你的英語老師早就教會你了,事實上就連很多英語老師自己都不一定讀過幾本英文原著。
要走上讀英文原著的軌道,一般要求個人的英語詞匯量在1000以上,以testyourvocab.com的測試結果為準。這意味著英文原著并不適合連26個字母都未掌握的真正“零基礎”人士,但1000的詞匯量其實要求不高,基本上正常上學上到初中就可以達到。事實上,很多基礎比較好的小學生也能成功讀懂《納尼亞傳奇》《哈利·波特》等英文原著,升讀中學后英語長期稱霸。對于詞匯量不足1000的人士,建議從逆透析開始,先讀中文(詳見后面的章節《逆透析:為你的口語做“硬件加速”》)。
讀原著要告別“精讀”“泛讀”等低效的“學英語”行為,以及各種“學習材料”。然后,開始使用透析法——這不是英語學習方法,而是英語使用方法。透析法的全部操作建議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調用各種app高速運行,主要是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上閱讀電子版的英文原著。如果你用的是安卓設備,建議用“豌豆莢”應用商店,基本上有本書涉及的各種app,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也可以找到一些。
本書僅提供大多數人使用的蘋果iO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透析法解決方案,至于Kindle、Windows等平臺和紙質版原著的解決方案也是高度相似的,只要稍加變通即可,還請這些用戶自行解決。至于蘋果和安卓哪個系統平臺更好?在長時間深度體驗之后我只能說:
1. 都是可以的,一個設備就足以打造隨身攜帶的全英語使用環境。
2. 兩種系統平臺各有千秋,本書涉及的app有的只能在其中一個系統使用,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兩者的設備都擁有。
電子書閱讀app
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常用的電子書閱讀app有“多看閱讀”、蘋果iBooks等,要求能夠用手指點選整個單詞(國內一些中文閱讀類app雖然能夠打開英文電子書文件,但是只能點選個別字母,查詞的時候非常不方便)。這些app通常接受多種文件格式,如果無法讀取某種格式,可以在電腦上用免費軟件calibre進行轉換,例如將Kindle常用的mobi格式轉換為pdf、epub、txt等格式。
我用得最多的是接受pdf、txt、epub等多種文件格式的“多看閱讀”,它可以實現pdf文件的文字重排(reflow),方法是點一下屏幕中部,然后再選擇一個T的標志。重排功能對一些小屏幕智能手機而言特別有用,因為pdf格式的電子書文字頁面動輒就是一張A4紙那么大,在小屏幕上就會顯得字體太小,但用縮放功能放大之后,又會導致一些文字跑到屏幕以外,而重排之后就能夠隨意縮放,也不會出現顯示不全的現象了。
“多看閱讀”還有云儲存和云書簽功能,可以實現多個設備同時讀一本書——例如,我在家里用iPad讀了某本書10頁,出門帶著一臺安卓手機,打開“多看閱讀”后就會有提示框彈出,詢問要不要跳轉到該書記錄在服務器上的閱讀進度,即用iPad讀到的地方,因為我在這兩臺設備的“多看閱讀”上登錄了相同的個人賬號。
電子詞典app
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具備在線詞典功能的電子詞典app,如“有道詞典”“歐路詞典”“金山詞霸”等,其操作大同小異。以“有道詞典”為例(后文以此app進行描述),建議平板電腦的用戶盡量不要用HD版,而選擇手機版(iPad用戶需要在App Store中選擇“僅iPhone”),用起來更方便;建議注冊網易通行證使用,方便在多個設備上進行生詞同步復習;首次使用時,要先打開“有道詞典”,讓其在系統內存待命;建議在app的單詞本設置菜單中開啟“查過的詞自動加入單詞本”,再把生詞的排序方式設為“時間”,便于后續的復習操作。
在用電子書閱讀app讀英文原著時,遇到生詞就點選后復制,調用電子詞典app查詞,換言之,就是在兩個app之間進行單詞的“復制—粘貼”。“多看閱讀”查詞時會彈出內存自帶的“金山詞霸”解釋,但這個非完整版的“金山詞霸”沒有保存單詞和復習的功能,也無法直接換成“有道詞典”等電子詞典,因此還是要點“復制”。借助電子詞典app的“剪貼板查詞”功能,你可以通過一些快捷操作查詞,省掉來回切換的煩瑣。以下分兩大系統具體介紹——
蘋果iOS 10系統的用戶在“多看閱讀”選擇要查的生詞后點“復制”后并不顯示解釋,要從屏幕頂端往下拉出“最近通知”(Recent)區域,但仍然沒有顯示,還要從左往右滑動屏幕調出Widget區域(頂端顯示日期的“小部件”),便可顯示“有道詞典”的解釋。如果是第一次使用,你還要在Widget區域下拉到底部點“編輯”(Edit)進行“添加Widgets”(Add Widgets)操作,從“更多Widgets”(More Widgets)處增加“有道詞典”,以后Widget區域就會顯示要查生詞的解釋。之后,你還要點擊生詞解釋跳到“有道詞典”看完整版的解釋,這樣生詞才能記入單詞本。最后,點“有道詞典”屏幕左上角的“多看閱讀”可方便地回到原著閱讀的app界面(這個功能很方便,在電子詞典app界面查完詞都可以點擊返回到之前的app,不限于“多看閱讀”)。在“多看閱讀”上選詞復制后,下拉菜單經常容易觸發“多看閱讀”本身的“向下拖拽添加書簽”,解決方法是先點一下屏幕中部,上下方出現黑邊,再下拉菜單就不會出現誤操作了。
安卓系統的用戶在“多看閱讀”選擇要查的生詞后點“復制”即可見到“有道詞典”的解釋彈窗,點擊“解釋”可以跳轉到“有道詞典”的界面看更詳細的解釋。如果“復制”后還是沒有彈出解釋,可到系統設置看看安全選項有沒有攔截彈出窗口、app通知選項有沒有攔截通知等——有的時候怎么設置都出不來,可能重啟系統就可以了。
在電子詞典app查詞后,你需要知道生詞的發音。在大腦中有個單詞發音的印象,哪怕不標準也要有,否則比較難形成記憶,更別說日后在口語中能輸出了。
根據單詞的音標形成發音的印象之后,你再聽一聽電子詞典app的發音,有利于檢驗自己有沒有拼讀錯誤,也可以了解地道的發音(可能跟嚴格的音標拼讀發音有一定差別)。
上述軟件操作用文字表達難免啰唆煩瑣,其實自己嘗試幾次就會發現只是舉手之勞。隨著軟件版本升級等情況變動,具體操作也可能需要調整。
50%自適應查詞
閱讀原著的時候,讀到的文字是“透過”,用電子詞典查的生詞叫作“析出”,合稱“透析法”。正透析要求遇到正向生詞(看到英文單詞不知道中文意思,跟后文看到中文意思不知道英文單詞的逆向生詞相對),按照50%的自適應參數查詞,查了一個生詞之后,下一個生詞就不能查,再下一個生詞要查,即隔一個生詞查一個,只查一半(50%)。“自適應”的意思是查詞能夠自動適應英文原著中生詞密度的動態變化,生詞多的地方就自動多查一些生詞,生詞少的地方就自動少查一些生詞;“自適應”也能夠自動適應你的詞匯量的變化,開始的時候遇到生詞較多就自動多查一些,后來隨著閱讀量的上升,查詞間隔越來越大,反映你的詞匯量穩步上漲。我自己現在大約有20000的詞匯量,也是按照50%自適應查詞,經常出現連續很多頁書都找不到一個生詞的“生詞荒”,詞匯的增長速度還沒有初學者快呢。
對于初學者來說,50%自適應查詞是一種妥協的平衡——“精讀”模式查100%的生詞,即使用高效的電子詞典也會嚴重影響閱讀體驗,容易半途而廢;完全不查詞或者“每兩頁查一個生詞”則可能造成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讀不懂大意,實現不了“可理解性輸入”。現在有了50%自適應查詞,我們可以兼顧閱讀的體驗和理解,還能培養猜詞的能力。
為什么只是隔一個生詞就查一個,而不是隔兩個或者三個生詞才查一個?這里除了保證閱讀體驗盡量少受干擾之外,還考慮到操作的方便,形成習慣后你只需要想著下一個單詞查還是不查就行了,不用做復雜的記憶計算,以免分心。即使偶爾記錯了,多查一個或者少查一個生詞也沒有什么問題。讀到后來,如果遇到以前查過的單詞,但已經想不起來是什么意思,你就當成生詞重新查詞便可。
查詞之后就趕緊回去繼續閱讀,切莫停下來想把生詞立刻記住,為此去反復念叨或者抄寫等,這樣背詞的效率很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查詞時若遇到一詞多義的情況,只需要看對應原著句子的一個義項,查詞后能讀懂原文就行。有的同學“學英語”的習慣根深蒂固,查詞后連單詞的其他義項都想一下記住,結果耽擱了很多時間去做無用功。例如,在《牛津英語詞典》里,set這個詞有多達430個不同的義項,其中有:
n.最后一道灰漿
vt.使(母雞等)孵蛋
vi.(金屬等)變形
adj.【板球】(對投球手之投球)已完全適應的
如果全部都要記下來的話,還能好好讀書嗎?對于一個單詞的其他義項,請等到在以后再讀到它的時候按照生詞處理即可。
有不少網友問我,說用透析法自適應查詞的方法讀專業教材,造成重要內容理解偏差怎么辦?其中有幾位還是讀醫學專業的大學生,而我本科讀的專業恰好也是臨床醫學,對此我的回答是,只要不至于因為誤讀而導致死人等嚴重后果,就盡量使用透析法,堅決不要每個生詞都查;如果你認為書上某些地方的內容人命關天,那么你肯定要每個詞都查——這還不夠,你還要向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請教,以確保安全。實際上這些都是杞人憂天,初學者從英文小說開始,接下來可以讀自己專業的基礎教材的英文版,再讀專業化程度更高的英文版專業書,以及相關的英文文獻,整個過程都可以按照50%自適應查詞進行,到最后你有機會讀到“人命關天”的專業知識時,如某個手術如何進刀以避開大動脈等,你早已精通這個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英文,不太可能因為單詞查少了而出大亂子。這也提示我們在專業學習上要從基礎入門的時候就要直接讀英文原著,就不至于出現沒讀過什么原著的“英語小白”突然要讀“人命關天”的英文的狀況。
貨倉式滾動復習
每日在透析英文原著之前,在電子詞典app中復習一遍最近7天查過的生詞。
我在“有道詞典”上打開單詞本,復習最近7天查過的生詞,利用單詞本的“卡片學習”功能操作,但不建議使用“復習檢測”等電子詞典app自帶的復習功能,以免把簡單的事情弄復雜了。例如,今天是16日,就在單詞本中倒回去找到9日(16-7=9)的第一個生詞,點開卡片進行復習,上面還會顯示從當天到今天總共要復習多少個生詞——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顯示你最近一周的透析狀態,包括正透析(長篇和短篇)、逆透析(后文詳述)的“吞吐量”。我目前的“吞吐量”一般維持在100~200個生詞,有的初學者會達到數百個生詞。
不同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的“有道詞典”都登錄網易通行證賬號的話,可以將各個終端查過并存入單詞本的生詞同步到一個終端集中復習。在“有道詞典”上,超過7天的單詞也不用手動刪除,只要在復習中不管它們便可。對于只用一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用戶來說,圖方便的話也可以直接點查詞框,過一遍查詞歷史,大概看到最近幾天的記錄亦可(這個地方沒有顯示查詞日期)。
復習時,看到英文單詞后回憶其中文意思,回憶不起來就馬上點開看解釋。不要求即時記住,不要求掌握拼寫,不用抄抄寫寫、反復念叨,只要過一遍便可。這種對生詞連續進行7天的復習是利用最近閱讀過原著的情節、語境記憶對生詞進行初步登記。例如,我在“有道詞典”復習piglet這個詞的時候想起的不光是“小豬;豬崽;乳豬”的解釋,還有《小熊維尼》中維尼的那位笨笨而可愛的“豬隊友”。
貨倉式滾動復習每天只需10分鐘左右便可完成,一些初學者查詞較多,也就是十幾二十分鐘的事情。但是,有的同學反映自己復習了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就需要檢討一下是不是操作不當。最常見的有:不斷復習過去查過的所有單詞,結果隨著每天讀的書和查的詞越來越多,單詞本里的單詞數量呈幾何級增長,到最后不讀書光背詞了。這是典型的“學英語”慣性,舍不得生詞,其實生詞超過7天或者更長時間之后,你已經很難想起在哪里查的,繼續復習已經跟背詞匯書的低效率做法沒什么兩樣了。對于這些單詞,忘了就忘了,不要管了。
這是因為,貨倉式滾動復習并非一勞永逸,復習周期結束后發生遺忘是完全正常的現象。要實現生詞的長期記憶,你只需不斷讀原著,讓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出現加強記憶,例如:
Harry Potter(《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大學英語四級以及專業英語四級詞匯單詞whisper(包括變種whispered、whispers、whispering、whisperers)出現了50次,而全套7本Harry Potter總共出現577次。例如:And a whisper, a whisper about the Potters...(還有一些傳聞,關于波特一家的傳聞……)這里為什么要“耳語,密談”?這是德思禮叔叔家出現很多關于哈利·波特的神秘征兆之一,讓你讀出神秘、詭異的感覺,單詞就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
A Song of Ice and Fire(《冰與火之歌》)系列第一本A Game of Thrones(《權力的游戲》)中,大學英語六級以及專業英語四級詞匯knight(包括變種knights、knighted、knighthood、knightly)總共出現了323次,也是每次都有故事情節輔助記憶,讀完這本30萬單詞的英文小說之后,你想忘記“騎士”都很難。
閱讀的過程是保持對詞匯高密度接觸的過程,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自動復習查過的所有詞匯,甚至是你從第一天接觸英語開始見過、學過、用過的所有詞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擴大個人詞匯量。在閱讀中遇到以前查過但是忘記了意思的單詞,你無須糾結,只要當成生詞處理便可(按照50%自適應規則有機會查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