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文化設施

1.鼓樓

鼓樓位于吳山東面,南接十五奎巷,北臨大井巷,東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歷史街區東南面的起始點。鼓樓古代為濱海敵樓,始建于五代時期的南朝,距今約1400年左右,先后名為新城戌、朝天門、拱北樓、來遠樓、鎮海樓,民間俗稱鼓樓。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楊堅平陳,罷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而此地也被命名為新城戌;唐末藩鎮割據,戰亂頻繁,出于軍事和政治經濟上的需要,錢多次拓展和營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礎上筑杭州羅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門,就將新城戌改建為朝天門;元大德三年(1299年),經重新修建,改朝天門為拱北樓,大書法家趙孟頷還為此題《上拱北樓》。明代后期由參政徐本改名為鎮海樓,明正德年間,因日本沒落武士和浪人侵略浙江沿海,威脅杭城,故于鎮海樓置大鐘一座,大小鼓九只,作為報警報時之用,明朝嘉慶三十五年(1563年),浙閩總督胡宗憲為防御倭寇侵攏重建鎮海樓,并請當時的大文學家徐文長撰寫《鎮海樓記》,勒石立碑于鼓樓。鼓樓直至于“文革”時期被拆除。重建后的鼓樓單體占地面積為865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046平方米,高19.47米,其中,城基內展覽廳面積為260平方米,仿照明代鼓樓建筑形式,采用五開間、二重檐歇山頂風格、木斗拱裝飾。為保護原有城墻遺址,鼓樓城基部分采用“抬”的辦法,并充分利用架空的鼓樓城墻墻基,展示鼓樓城墻遺址。重建的古樓已經成為了杭州的標志性建筑,與吳山西面的城隍閣遙相呼應。

2.御街陳列館

2008年3月,在中山南路112號被燒毀的居民宅基地里,考古部門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遺跡,也使得埋在最底層的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見天日。

在中山中路112號御街遺跡處,建起一個面積約為300多平方米的開放式御街陳列館。考慮到盡可能不破壞地下的御街,設計者借鑒了浙江南部廊橋所采用的編木拱結構,利用大屋頂覆蓋所形成的灰色空間,將陳列館主體與其所屬區域連接起來,構建富有力量感的動態曲折屋頂。

陳列館分為御街透明展示區、御街展覽館、太湖房、輔助用房四大區塊。參觀者從入口進入就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還能透過門口的鋼化玻璃和下沉庭院設計,一睹百年古道的風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久治县| 冀州市| 广宁县| 沧源| 新昌县| 凤城市| 惠东县| 驻马店市| 镇原县| 中阳县| 通州区| 隆林| 长寿区| 上犹县| 阜平县| 逊克县| 新河县| 库车县| 吉隆县| 建德市| 林西县| 浦江县| 清水县| 莱芜市| 石柱| 桂平市| 丹阳市| 白银市| 南乐县| 布尔津县| 德化县| 雅安市| 吴堡县| 万全县| 庆安县| 醴陵市| 青阳县| 德保县| 石渠县|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