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最美的老街:歷史文化街區的規劃、設計與經營(2)
- 黃瀅 馬勇主編
- 1728字
- 2019-01-04 08:29:50
品牌商家推薦
1.方回春堂
“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歷史街區河坊街上,創建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傳說為錢塘方清怡先生所創,以期“逢兇化吉,妙手回春”,故名為“方回春堂”。方清怡,字再春,出身于中醫醫藥世家,精通藥理,悉心研究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杭城名醫吳元溟的《痘科切要》《兒科方要》等專著,常以家傳秘方研制丸藥,使沉癰久病之人得以康復,仿佛枯樹逢春。方回春堂自創立之初,就完全遵循古代良方,精選各省最好的藥材,依法炮制各種丸、散、膏、丹,煎虎、鹿、龜、驢各種補膠,擇料講究。尤其是家傳的小兒回春丸,救助幼兒無數,更是名動天下,婦孺皆知。
方回春堂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最初建于望江門碼頭附近,鼎盛時期,其分店遍布安徽、福建各地。到了民國初年,借杭州興修第一條中山柏油大馬路之機,方家聘請能工巧匠,在河坊街上建造高大宏偉的青磚石庫墻門,構筑兩進二廳雕花的樓堂,富麗堂皇。此外,方家還別具匠心地在柜臺之內掘了一口井,用以方便調制小兒回春丸,可謂前無古人、獨樹一幟。方回春堂以制造的丸藥、散片、飲片等外形精美、氣味極佳的藥品,與胡慶余堂、葉種德堂、萬承志堂、張同泰國藥號、泰山堂并稱杭州藥業“六大家”,并同胡慶余堂和葉種德堂兩家藥店在清河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強勢。結合當時的形勢,其經營策略也由單純的零售轉為批發零售,服務對象以本地、外埠的顧客和中小藥店為主。因為所賣的飲片、丸、散、藥材價格合理、質量上乘,深得客戶信賴。
2000年,杭州政府對河坊街進行改造,恢復大批的老字號,并擬將方回春堂恢復。2001年10月14日,方回春堂重新開館。高大的門樓、黑漆銅釘的大門,“啟八千良方濟世,聚四海妙手回春”的對聯懸于正堂。幽深的大廳之內整齊地擺放著10余張仿古木椅,供人憩息小坐。廳內兩側是高大的柜臺,東側為配方撮藥柜,西側供應民間單方和藥膳用料。兩側里壁均為大型的百眼櫥,格斗內存滿各種藥材飲片、儲藥瓷瓶。西壁外端,懸掛著四塊金字的丸藥牌,包括享有盛名的小兒回春丸等等。花梨木做的藥庫、窄長的木樓梯、店堂里的古龍椅、請景德鎮師傅燒制的150個仿古瓷藥瓶,以及從古醫書上抄下來的黑底燙金字的養生牌匾,方回春堂新館以其古樸的樓閣、深邃的屋宇,體現了老店的特有氣派和悠久的歷史。
方回春堂現主要由國藥館、國醫館和參號組成。國醫館有診室20余間,配有百年的古董家具,加上古式格局的診室,無不透出中醫的神秘氣息,彰顯國醫縱橫千年的博大精深。這里匯集了中醫各個專病、專科,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教授、主任醫師坐診此間,懸壺濟世,施展妙手回春的絕技。

2.胡慶余堂
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坐落著氣宇軒宏、金碧輝煌的古建筑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江南藥王”——胡慶余堂國藥號。其名取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雪巖原欲取其名為余慶堂,后因為秦檜用過余慶堂這個名字,故胡雪巖改之為胡慶余堂。它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筑群。胡慶余堂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風格、耗白銀30萬兩,于1874年建造,整座建筑猶如仙鶴停駐在吳山腳下。胡慶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廣納名醫傳統良方,精心調制慶余丸、散、膏、丹,濟世寧人。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講述的正是“江南藥王”長盛不衰的傳奇。在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藥號,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認的只有“兩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慶余堂算一家,廣東的陳李濟算半家。而同仁堂與陳李濟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換成新造的房子,沒有傳統特色,只有胡慶余堂保留了下來。古樸中隱現著幾分神秘,優雅里蘊藏有文化積淀。在悠久的歷史中,胡慶余堂沉淀的豐富獨特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
胡慶余堂現保存完整,高墻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精巧,典型古樸,并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胡慶余堂占地約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余件,由陳列展廳、中藥手工作坊、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與藥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令游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藥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藥府”古建筑之風貌。胡慶余堂現為國家文保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