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趣味生物書(第2版)
- 曲相奎
- 1508字
- 2019-01-04 09:59:45
植物五官——眼耳鼻舌身
曲老師曾經給同學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一位學者對大豆播放“藍色狂想曲”音樂,20天后,“聽”音樂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聽音樂的1/4。這個實驗證明,植物雖然沒有耳朵,但它們的聽覺能力也不比人差多少。同學們都不太相信這個事實,于是,曲老師將這個實驗的驗證任務交給了生物小組。
聰明的小智冥思苦想,同時發動小組的骨干小明和小欣等,積極想辦法,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就從曲老師給大家講的故事入手,美國人用大豆苗做實驗,咱們用綠豆苗做實驗。為此,小智還把自己家的立體聲音樂唱機搬到了學校,在曲老師的幫助下,大家親自動手種豆芽菜(就是將綠豆用水浸泡后,在適當的溫度下,讓綠豆生出芽子來)。不到四天時間,每天“聽”音樂的綠豆芽果然長勢喜人,而沒“聽”音樂的綠豆芽只是長出來小小的一段芽子。同學們都來到實驗室,七嘴八舌地議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曲老師用生物學的觀點闡述了這個問題,其實植物不但能“聽”懂音樂,而且它也和動物一樣,有自己的“五官”。
許多植物都具有一雙慧眼,特別是它們有強大的“識”光能力,都知道日出東山、夕陽西下的自然規律,從而把握了自我開花和落葉時間,如牽牛花天剛亮就開花,向日葵始終朝陽。植物不僅能“看見”光,還能感覺出光照的“數量”和“質量”,如某些北方良種引種到南方,顆粒不收,就是因為植物的“眼睛”對各地的光線不習慣的原因。植物的“眼睛”對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識別不同光線,以促進自身的生長和發育。植物的“眼睛”原來是存在于細胞中的一種專門色素——視覺色素,植物憑借這種“眼睛”,從根到葉尖形成完整而靈敏的感光系統,對光產生既定反應,如花開、花合、葉子向左向右、變換根的生長方向等。

大家還知道,植物基本上靠根吃飯,就是養分的吸收靠根來汲取;還有靠“口”吃飯的植物,食蟲植物或稱食肉植物便是這類植物。這些植物的葉子非常奇特,它們形成各種形狀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殼,也有的葉子上長滿腺毛,能分泌出各種酶來消化蟲體。植物靠“口”捕食蚊蠅類的小蟲子,有時也能“吃”掉像蜻蜓一樣的大昆蟲。它們分布于世界各地,種類達五百多種,最著名的有瓶子草、豬籠草、貍藻等。
植物還有嗅覺靈敏的特殊“鼻子”呢,當柳樹受到毛蟲咬食時,會產生抵抗物質,3米以外沒有挨咬的柳樹居然也產生出抵抗物質。這是為什么?原來,植物有特殊的“鼻子”,當被咬的樹產生揮發性抗蟲化學物質后,鄰樹的“鼻子”能及時“嗅”到“防蟲警報”,知道害蟲的侵襲將要來臨,于是就調整自身體內的化學反應,合成一些對自己無害,卻使害蟲望而生畏的化學物質,達到“自衛”的目的。
更為神奇的是,植物還具有相當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嘗”出土壤中各種礦物營養的味道,于是它可以選擇性地“吃”自己喜歡的礦物質,多“吃”有利營養元素。如海帶主要吸食海水中的碘元素。植物的“舌”功能選擇性非常強,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歡的礦物質就會表現出奇形怪狀。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長得相當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會變得非常矮小。植物將土壤中的礦物元素或微量物質濃集到體內稱為“生物富集”的現象。科學家們通過生物富集現象可以找到相應的地下礦藏,也就是植物探礦。如今,植物探礦已成為尋找地下礦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講到這里,曲老師接著說,生物科學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啟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生物“五官”的功能一定會應用得越來越廣泛。
生物小鏈接
有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很聰明,它們似乎能思考,能對自己的生長發育作出合理計劃。植物也有思想,科學家認為,植物群能夠審慎地考慮它們的生存環境,預測未來,征服領地和敵人,有時候讓人覺得它們有未卜先知的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