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膏藥臨床篇
第一章 內科常見病
第一節 感冒
感冒俗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早期癥狀有咽部干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開始為清水樣鼻涕,2~3天后變稠;可伴有咽痛;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頭痛。一般經5~7天痊愈。
中醫認為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以風邪為主的外邪所致,故俗稱“傷風”。臨床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脈浮等為主要癥狀體征。感冒常以風寒、風熱兩類為多見,其他暑、濕、燥等邪,亦能兼挾。感冒有風寒、風熱、暑熱、暑濕、秋燥等不同。
實表膏
主治 外感風邪,表虛自汗。
藥物組成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白術、黃芪、桂枝、白芍、甘草、柴胡、黃芩、半夏各15克。
制法 麻油熬,鉛丹收。
用法 貼心口。
出處 《理淪駢文》注釋本
勞感調榮養胃膏
主治 勞力感冒(內傷氣血、外感風寒感冒,頭痛,身熱,惡寒,自汗,沉困無力)。
藥物組成 黨參、黃芪、生地、當歸、川芎、柴胡、陳皮、羌活、白術、防風各等份,細辛、甘草減五分之一,加生姜、蔥白、大棗。
制法 麻油熬,鉛丹收。
用法 貼胸口。
出處 《理淪駢文》注釋本
麝香追風膏
藥物組成 市售麝香追風膏,速效傷風膠囊。
用法 取5cm×5cm的膏藥兩張,分別將速效傷風膠囊中的藥粉取少許,均勻撒在膏藥中心1cm2 范圍內,將藥物中心對準腳心的涌泉穴貼好,每日換1次,按摩涌泉穴10分鐘。
出處 經驗方
溫灸膏
主治 反復感冒,肺脾氣虛者。
藥物組成 細辛、甘遂、延胡索和白芥子各等份。
用法 將四藥研細末和勻,在治療前加入適量面粉,并加入姜汁,干濕度以能成型為度,制成直徑1.5cm,高0.5cm的藥餅,置于平底碗中,藥餅下墊上濕潤的紗布,然后把藥碗置于鍋內隔水蒸15~20分鐘,以藥餅熱透為度,取出少頃即可乘熱置于穴位上,膠布外固定,取身柱、魄戶(雙)、玉堂、中脘、氣海、天樞(左),2~6小時后取下,每星期1次。
說明 此法主要取其溫熱能較持久和藥餅對穴位刺激的反應而起治療作用。時間需嚴格注意,以患者不起水泡,可忍受為度。
出處 《上海針灸雜志》2010,29(4):255
傷濕止痛膏
主治 普通感冒(外感風邪)。
用法 市售傷濕止痛膏,剪成1cm2 大小,外貼大椎穴,24小時更換1次。
出處 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