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桂梅與你共讀名著:地心游記
- (法)儒勒·凡爾納
- 1661字
- 2019-01-03 17:39:00
許多年前的一個中午,剛上小學的我第一次聽到電臺廣播儒勒·凡爾納的小說《神秘島》。在奇異的島嶼上,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經歷了一件件充滿神秘氣息的事件。在根本就找不到書的年代,我日復一日地按時守候在收音機前,追尋著探險者們的足跡,等待著神秘人物尼摩船長的出現。幾年后,我那位酷愛凡爾納小說的朋友把中國青年出版社所有關于凡爾納的作品搬到了我家,我也終于可以隨著他上天入地,在未知的世界中探索……
多年后,我帶著我的學生再次閱讀凡爾納的作品,閱讀凡爾納的傳記。不同于少年時的迷戀,我深刻地感悟到了凡爾納作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偉大之處。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預言家、劇作家以及詩人。凡爾納出生于法國港口城市南特,從小他對航海充滿興趣,渴望走出去認識世界。成年后,他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志文章。由于認識到當時的創作環境,他把自己的創作方向與人類在地理上的發現與探索緊密聯系起來,最終又與最新的科學成就結合起來。他遇到了賞識他的出版商埃澤爾,并與他們父子合作多年(從1862年開始,直到凡爾納去世)。凡爾納的文學創作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作品受到了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地理探險類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海洋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走向太空的宇宙探險類小說《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太陽系歷險記》等。后世對凡爾納的評價是,“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地心游記》這本小說具備了凡爾納小說的典型特點。
首先,小說巧妙地把科學與文學結合在一起。這部小說講述了19世紀中期,德國科學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塞得到了一張古老的羊皮紙,上面記錄了通過火山口到達地心的路徑。于是教授、阿克塞以及向導漢恩斯進行了穿越地心的探險旅程,他們一路上經歷了千難萬險,最終抵達地心,領略到了地心深處的奇異風光。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們在探險過程中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作者豐富的地層學和地質學知識更是令人佩服。知識,成為貫穿凡爾納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
其次,小說具有不可忽視的文學價值。在凡爾納的一生中,他更加強調自己作家、藝術家的身份,而不僅僅是科幻小說作家。其實我們從《地心游記》的描寫中發現,正如評論家所說,“他作為科幻小說之父的聲望已經導致了對他文學價值認識的一個嚴重模糊化”。凡爾納有一種把場景視覺化的能力,在《地心游記》中,他用文字描繪了蘑菇森林、海怪大戰、帶閃電的暴風雨,神奇的畫面引人入勝。《地心游記》從誕生之日起,便一再被搬上銀幕,這與凡爾納文字啟發了人們的想象是分不開的。凡爾納筆下的人物特征鮮明。《地心游記》中的“鐵三角”——教授、阿克塞、漢恩斯是凡爾納塑造人物的一貫模式。教授博學,意志堅定,是探險隊伍中的引領者;阿克塞聰明、好學,在歷險中不斷成長;漢恩斯細心、冷靜,對雇傭自己的人非常忠誠,是探險路上解除危機的實踐者。三個人物各司其職,讓讀者跟隨他們的腳步,看著他們樂觀地面對一路艱險,戰勝困難,堅持不懈,最終抵達目的地。
最后,令后世最為驚嘆的,是凡爾納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早在100多年前,凡爾納在小說中已經把人類的腳步留在了海底、地心、太陽系的邊緣。在《地心游記》中,他引領著讀者深入地下世界。要知道在科技如此高速發展的今天,雖然人類已經登上月球好多年,但是依舊無法走進地心世界。我們只有追隨凡爾納的想象,才有機會走進地心世界,一窺究竟。
《地心游記》是凡爾納著名的科幻探險類小說中的一部,孩子們閱讀這部作品時,可以通過他的文字進行一次有趣的科學旅行。旅行從德國開始,抵達冰島后,從火山口走進地心,最后從意大利的火山口回到地面。書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幽默的語言描寫、驚心動魄的情節設計不僅能引起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更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而創造未來的正是人們的想象力。凡爾納的作品曾經啟發了許多年輕人,他們讀著他的作品走向了科學探索之路,并對現代社會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現在,就從《地心游記》開始,讓我們走進凡爾納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