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歷史:兩晉南北朝史(上)
- 呂思勉
- 5609字
- 2019-01-04 01:48:54
第三節(jié) 秦平鐵弗氏、拓跋氏
自前趙、前燕之亡,幽、并之匈奴、鮮卑,能有所表見者頗鮮,其較為強大者,則河西之鐵弗氏、代北之拓跋氏也。苻秦盛時,二部亦嘗為所懾服。此二部為世仇,其事跡相關(guān)極密。《魏書·序紀》敘述較詳。今以之為主,而以他篇所載,附益訂正之。《序紀》諱飾之辭,自不難洞見也。
《魏書·序紀》:穆帝死后,普根立,月余而薨。普根子始生,桓帝后立之,其冬又薨。思帝子郁律立,是為平文帝。元年,歲在丁丑,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年)也。二年(318年),元帝大興元年。劉虎據(jù)朔方,見第三章第八節(jié)。來侵西部。帝逆擊,大破之。其從弟路孤,率部落內(nèi)附,帝以女妻之。《鐵弗傳》言:虎歸附劉聰,聰以虎宗室,拜安北將軍、監(jiān)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則聰實使虎統(tǒng)轄鮮卑也。《序紀》又云:帝聞晉愍帝為劉曜所害,顧謂大臣曰:“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劉曜遣使請和,帝不納。三年(319年),太興二年。石勒自稱趙王,遣使乞和,請為兄弟,帝斬其使以絕之。五年(321年),大興四年。治兵講武,有平南夏之意。桓帝后以帝得眾心,恐不利于己子,害帝,遂崩。大臣死者數(shù)十人。《平文皇后傳》曰:王氏,廣寧人也。年十三,因事入宮。生昭成帝。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時國有內(nèi)難,將害諸王子。后匿帝于袴中,懼人知,祝曰:“若天祚未終,使汝無聲。”遂良久不啼。得免于難。廣寧,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惠帝賀傉立,桓帝中子也。未親政事,太后臨朝,遣使與石勒通和,時人謂之女國使。案王浚見殺,穆帝之眾,有欲謀亂以應(yīng)石勒者,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然則拓跋部落中,胡、羯黨類頗多,平文之死,似亦因其與劉、石搆難,而桓帝后因而傾覆之者。使稱女國使,可見是時拓跋氏實別無所謂君長也。四年(324年),明帝太寧二年。帝始臨朝。以諸部人情未悉款順,乃筑城于東木根山,徙都之。在今綏遠涼城縣北。河西有木根山,而此在東,故曰東木根山。五年(325年),太寧三年。帝崩,煬帝紇那立,惠帝之弟也。三年(328年),成帝咸和二年。石勒遣石虎率騎五千,來寇邊部。帝御之于句注陘北,見第二章第二節(jié)。不利,遷于大寧。即廣寧。時烈帝名翳槐,平文長子。居于舅賀蘭部,帝遣使求之。賀蘭部帥藹頭,擁護不遣。帝怒,召宇文部,并勢擊藹頭。宇文眾敗,帝還大寧。五年(329年),咸和四年。帝出居于宇文部。賀蘭及諸部大人共立烈帝。石勒遣使求和,烈帝遣弟昭成帝名什翼犍,平文次子。如襄國,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從者五千余家。七年(331年),元康元年。藹頭不修臣職,召而戮之,國人復(fù)貳。煬帝自宇文部還入,諸部大人復(fù)奉之。烈帝出居于鄴。三年(337年),咸康三年。石虎遣將李穆,率騎五千,納烈帝于大寧。國人六千余落叛煬帝,煬帝出居于慕容部。烈帝城新盛樂城,在故城東南十里。見第三章第八節(jié)。崩,顧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帝弟孤,平文第四子。乃自詣鄴奉迎,與帝俱還。《孤傳》曰:群臣咸以新有大故,內(nèi)外未安,昭成在南,來未可果,比至之日,恐生變詐,宜立長君,以鎮(zhèn)眾望。次弟屈,剛猛多變,不如孤之寬和柔順。于是大人梁蓋等殺屈,共推孤。孤曰:“吾兄居長,自應(yīng)繼位,我安可越次而處大業(yè)?”乃自詣鄴奉迎,請身留為質(zhì)。石虎義而從之。昭成即位,乃分國半部以與之。薨,子斤失職懷怨,構(gòu)寔君為逆,死于長安。見下。觀《魏書》所敘,知拓跋氏是時,內(nèi)爭甚烈,諸部亦多未服,而依倚中原者常克有成,其力固未足與內(nèi)地敵也。烈帝死后,必立昭成,或亦以結(jié)援后趙之故。
昭成即位時年十九。二年(339年),咸康五年。始置百官,分掌眾職。朝諸大人于參合陂。見第三章第八節(jié)。議欲定都灅源川,灅水,今桑乾河支流。連日不決,從太后計而止。《平文皇后傳》曰:昭成初,欲定都于灅源川,筑城郭,起宮室。議不決。后聞之曰:“國自上世,遷徙為業(yè),今事難之后,基業(yè)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難卒遷動?”乃止。然三年(340年),咸康六年。卒移都于云中之盛樂宮。四年(341年),咸康七年。又筑盛樂城于故城南八里。昭成蓋居鄴久,故稍染華風邪?是時之拓跋氏,城郭而居,自無所利,然拓跋氏更內(nèi)亂久,昭成在位,頗稱小康,或亦由其曾居內(nèi)地,少知治法之故邪?昭成與慕容氏,三世為昏,《序紀》:二年(339年),聘慕容元真妹為皇后。四年(341年),皇后慕容氏崩。慕容元真遣使朝貢,并薦其宗女。六年(343年),慕容元真遣使請薦女。七年(344年),遣大人長孫秩迎后慕容元真之女于境。皇后至自和龍。慕容元真遣使奉聘,求交昏,帝許之,以烈帝女妻之。十九年(356年),慕容儁亦請昏,許之。二十年(358年),慕容儁奉納禮幣。二十三年(361年),皇后慕容氏崩。二十五年(363年),慕容暐薦女備后官。元真即皝,魏書避恭宗諱,故稱其字。和龍,見第一節(jié)。而仍與石虎通使。九年(346年),石虎遣使朝貢。十年(347年),遣使詣鄴觀釁。十二年(349年),穆帝永和五年。石虎死。十三年(350年),永和六年。冉閔殺石鑒。十四年(351年),永和七年。帝曰:“石胡衰滅,冉閔肆禍,中州紛梗,莫有匡救,吾將親率大軍,廓定四海。”乃敕諸部:各率所統(tǒng),以俟大期。諸大人諫,乃止。案魏自穆帝以來,屢圖進取中原,而其下皆不欲。穆帝及平文之死,蓋皆以其違眾之故。昭成蓋性較寬和,故能從眾議而止也。然雖未勤民于遠,而卒為肘腋之患所中,則以鐵弗氏地實相逼也。
昭成四年(342年),咸康八年。十月,劉虎寇西境。帝遣軍逆討,大破之。虎僅以身免。虎死,子務(wù)桓立,始來歸順,帝以女妻之。《鐵弗傳》曰:務(wù)桓,一名豹子。招集種落,為諸部雄。潛通石虎,虎拜為平北將軍、左賢王。蓋時鐵弗、拓跋二氏之勢相埒。十九年(356年),永和十二年。正月,務(wù)桓死,弟閼頭立,《鐵弗傳》作閼陋頭。潛謀反叛。二月,帝西巡,因臨河,使人招喻。閼頭從命。二十一年(358年),升平二年。閼頭部民多叛,懼而東走。渡河,半濟而冰陷,后眾盡歸閼頭兄子悉勿祈。務(wù)桓子。初閼頭之叛,悉勿祈兄弟十二人,在帝左右,盡遣歸,欲其自相猜離。至是,悉勿祈奪其眾,閼頭窮而歸命。帝待之如初。蓋務(wù)桓死后,鐵弗內(nèi)相猜攜,昭成因而搆之也。二十二年(359年),升平三年。四月,悉勿祈死,弟衛(wèi)辰立。《昭成皇后傳》曰:昭成遣悉勿祈還,后戒之曰:“汝還,必深防衛(wèi)辰。辰奸猾,終當滅汝。”悉勿祈死,其子果為衛(wèi)辰所殺。蓋衛(wèi)辰梟桀,故能為拓跋氏之患也。然其初立時,承內(nèi)亂之后,勢尚不競,且其兄弟初嘗依倚拓跋氏;故是歲八月,《序紀》言衛(wèi)辰遣子朝貢。二十三年(360年),升平四年。六月,皇后慕容氏崩。七月,衛(wèi)辰來會葬,因而求昏,許之。二十四年(361年),升平五年。春,衛(wèi)辰遣使來聘。二十八年(365年)正月,衛(wèi)辰謀反,東渡河。帝討之,衛(wèi)辰懼而遁走。十二月,苻堅遣使朝貢。是年,為晉興寧三年(365年)。《晉書·本紀》云:七月,匈奴左賢王衛(wèi)辰、右賢王曹轂,帥眾二萬,侵苻堅杏城。見第三章第八節(jié)。《堅載記》云:匈奴左賢王衛(wèi)辰,遣使降于堅,遂請?zhí)飪?nèi)地,堅許之。云中護軍賈雍,遣其司馬徐斌,率騎襲之,因縱兵掠奪。堅怒,免雍官,以白衣領(lǐng)護軍。遣使修和,示之信義。辰于是入居塞內(nèi),貢獻相尋。興寧三年(365年),右賢王曹轂及衛(wèi)辰叛,率眾二萬,攻其杏城以南郡縣,屯于馬蘭山。在今陜西白水縣西北。索虜烏延等,亦叛堅而通于辰、轂。堅率中外精銳以討之。以其前將軍楊安、鎮(zhèn)軍毛盛等為前鋒都督。轂遣弟活距戰(zhàn),安大敗之,斬活。轂懼而降。堅徙其酋豪六千余戶于長安。進擊烏延,斬之。鄧羌討衛(wèi)辰,禽之于木根山。堅自驄馬城如朔方,驄馬城,在今陜西米脂縣北。巡撫夷狄。以衛(wèi)辰為陽夏公,以統(tǒng)其眾。轂尋死。分其部落:貳城已西二萬余落,封其長子璽為駱川侯;貳城已東二萬余落,封其小子寅為力川侯;號東西曹。貳城,胡三省曰:貳縣城,在杏城西北,平?jīng)鰱|南。平?jīng)觯耷乜ぃ敝芨臑榭h,清為府,民國復(fù)為縣,屬甘肅。胡《注》見義熙五年(409年)。《序紀》:二十九年(366年),太和元年。五月,遣燕鳳使苻堅。三十年(367年),太和二年。十月,帝征衛(wèi)辰。衛(wèi)辰與宗族西走。收其部落而還。《鐵弗傳》曰:衛(wèi)辰既立之后,遣子朝獻。昭成以女妻衛(wèi)辰。衛(wèi)辰潛通苻堅。堅以為左賢王。遣使請?zhí)飪?nèi)地,春來秋去。堅許之。后掠堅邊民五十余口為奴婢,以獻于堅,堅讓歸之。乃背堅,專心歸國。舉兵伐堅。堅遣其建節(jié)將軍鄧羌討禽之。堅至自朔方,以衛(wèi)辰為陽夏公,統(tǒng)其部落。衛(wèi)辰以堅還復(fù)其國,復(fù)附于堅。帝討衛(wèi)辰,大破之,收其部落十六七焉。衛(wèi)辰奔苻堅。堅送還朔方,遣兵戍之。《序紀》:昭成攻衛(wèi)辰在正月,衛(wèi)辰侵秦在七月,安得云以專心歸國而伐堅?蓋衛(wèi)辰附堅,而昭成侵之耳。堅當是時,理宜助衛(wèi)辰,因邊釁起,故不果,且伐之。昭成因是與堅通使,冀共犄衛(wèi)辰。然衛(wèi)辰附堅久,故一降伏,堅即復(fù)戍之,而昭成轉(zhuǎn)為所犄也。
《魏書·序紀》:昭成三十六年(373年),孝武帝寧康元年。五月,遣燕鳳使苻堅。三十七年(374年),寧康二年。帝征衛(wèi)辰,衛(wèi)辰南走。三十八年(375年),寧康三年。衛(wèi)辰求援于苻堅。三十九年(376年),太元元年。苻堅遣其大司馬苻洛,率眾二十萬,及朱彤、張蠔、鄧羌等諸道來寇,侵逼南境。十一月,白部、獨孤部御之,敗績。南部大人劉庫仁走云中。帝復(fù)遣庫仁率騎十萬,逆戰(zhàn)于石子嶺,在云中盛樂西南。不利。帝時不豫,群臣莫可任者,乃率國人,避于陰山之北。高車雜種盡叛,四面寇鈔,不得芻牧,復(fù)度漠南。堅軍稍退,乃還。十二月,至云中。旬有二日,帝崩。《昭成子孫傳》云:初昭成以弟孤讓國,乃以半部授孤。孤卒,子斤失職懷怨,欲伺隙為亂。是時獻明皇帝及秦明王翰皆先終,太祖年六歲。昭成不豫,慕容后子閼婆等雖長,而國統(tǒng)未定。斤因是說寔君昭成庶長子。曰:“帝將立慕容所生,而懼汝為變,欲先殺汝。是以頃日以來,諸子戎服,夜持兵杖,繞汝廬舍,伺便將發(fā)。吾愍而相告。”時苻洛等軍猶在君子津,在云中西南。夜常警備,諸皇子挾杖,旁皇廬舍之間。寔君視察,以斤言為信。乃率其屬,盡害諸皇子。昭成亦暴崩。其夜,諸皇子婦及宮人奔告苻洛軍。堅將李柔、張蠔勒兵內(nèi)逼。部眾離散。苻堅聞之,召燕鳳問其故。以狀對。堅曰:“天下之惡一也。”乃執(zhí)寔君及斤,之于長安西市。《晉書·苻堅載記》曰:堅既平?jīng)鲋荩智财浒脖睂④娪闹荽淌奋蘼鍨楸庇懘蠖级剑视闹荼f,討代王涉翼犍。又遣后將軍俱難與鄧羌等率步騎二十萬,東出和龍,西出上郡,見第二章第二節(jié)。與洛會于涉翼犍廷。翼犍戰(zhàn)敗,遁于弱水。據(jù)《魏書》《序紀》,當在陰山北。苻洛逐之。勢窘迫,退還陰山。其子翼圭,縛父請降。洛等振旅而還。堅以翼犍荒俗,未參仁義,令入太學(xué)習(xí)禮。以翼圭執(zhí)父不孝,遷之于蜀。散其部落于漢鄣邊故地,立尉監(jiān)行事官寮領(lǐng)押,課之治業(yè)營生。三五取丁。優(yōu)復(fù)三年無稅租。其渠帥歲終令朝獻。出入行來,為之制限。堅嘗至太學(xué),召涉翼犍問曰:“中國以學(xué)養(yǎng)性,而人壽考,漠北啖牛羊,而人不壽,何也?”翼犍不能答。又問:“卿種人有堪將者?可召為國家用。”對曰:“漠北人能捕六畜,善馳走,逐水草而已,何堪為將?”又問:“好學(xué)否?”對曰:“若不好學(xué),陛下用教臣何為?”堅善其答。《宋書·索虜傳》云:犍為苻堅所破,執(zhí)送長安。后聽北歸。犍子開,字涉珪代之。《齊書·魏虜傳》云:苻堅遣偽并州刺史苻洛伐犍,破龍庭,禽犍還長安。為立宅,教犍書學(xué)。分其部黨居云中等四郡。諸部主帥,歲終入朝。并得見犍。差稅諸部以給之。堅敗,子珪,字涉圭,隨舅慕容垂據(jù)中山,見第四章第二節(jié)。遂領(lǐng)其部。案《魏書·皇后列傳》言:昭成皇后慕容氏,生獻明帝及秦明王。《序紀》云:昭成三十四年春,長孫斤謀反,拔刃向御坐,太子獻明皇帝諱寔格之,傷脅,夏,五月,薨。秋,七月,皇孫珪生。《皇后傳》:獻明皇后賀氏,父野干,東部大人。后少以容儀,選入東宮。生太祖。苻洛之內(nèi)侮也,后與太祖及故臣吏避難北徙。俄而高車奄來鈔掠。后乘車,與太祖避賊而南。中路失轄。后懼,仰天而告曰:“國家胤胄,豈止爾絕滅也?惟神靈扶助。”遂馳。輪正不傾。行百余里,至七介山南,而得免難。案《苻堅載記》,明載堅與什翼犍問答,則禽犍之說,必非虛誣。《魏書》記載,自不如中國史籍之可信。疑執(zhí)昭成者即其太子,魏人諱言其事,乃偽造一獻明,以為道武父,既諱昭成之俘囚,又諱其元子之悖逆,并諱道武之翦滅舅氏,其彌縫亦可謂工矣。然獻明、秦明,皆無事跡可征;閼婆更無可考見;而為獻明所格者,其氏實為魏枝子之氏,而其名又與昭成弟孤之子同,其為子虛烏有之流,更可想見;終不能逃明者之目矣。《魏書·昭成子孫傳》:寔君為昭成庶長子,秦明王翰為第三子,又有壽鳩、紇根、地干、力真、窟咄。惟《窟咄傳》云:昭成崩,苻洛以其年長,逼徙長安,苻堅禮之,教以書學(xué),因亂,隨慕容永東遷,此外皆無事跡可考。《通鑒》言犍世子寔及弟翰早卒,寔子珪尚幼,慕容妃之子閼婆、壽鳩、紇根、地干、力真、窟咄皆長,蓋即據(jù)《魏書》為辭,非別有所據(jù)。其實諸子是否慕容氏所生,亦難質(zhì)言也。《魏書》欲偽造寔君悖逆之事,則不得不謂其為慕容氏所生耳。
《魏書·太祖紀》云:年六歲,昭成崩,苻堅遣將內(nèi)侮,將遷帝于長安,既而獲免,語在《燕鳳傳》。《鳳傳》云:太祖將遷長安,鳳以太祖幼弱,固請于苻堅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其別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衛(wèi)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宜分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tǒng)之。兩人素有深仇,其勢莫敢先發(fā),此御邊之良策。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于亡國也。”堅從之。《庫仁傳》云:母平文皇帝之女,昭成皇帝復(fù)以宗女妻之,為南部大人。苻堅以庫仁為陵江將軍、關(guān)內(nèi)侯,令與衛(wèi)辰分國部眾而統(tǒng)之。自河以西屬衛(wèi)辰,自河以東屬庫仁。于是獻明皇后攜太祖及衛(wèi)、秦二王,衛(wèi)王儀,秦明王翰子。秦愍王觚,后少子。自賀蘭部來居焉。庫仁盡忠奉事,不以興廢易節(jié)。撫納離散,恩信甚彰。此中謂太祖少依庫仁,亦屬虛辭,說見第七節(jié)。苻堅當日,蓋欲以鐵弗部人統(tǒng)河?xùn)|諸部,然又慮其不為諸部所服,故擇一拓跋氏之婿而用之,俾與衛(wèi)辰可以無猜,而拓跋舊部,亦不至疑怨,所謂御邊良策者如此,此或燕鳳所教,《鳳傳》所載之辭,則亦非情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