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親善條約和通商條約

《日美親善條約》的簽署

根據早前約定,佩里在1854年(嘉永七年,安政元年)一月十六日率領六艘軍艦再度來航,進入上次測量過的小柴沖并在此下錨。一如佩里的要求,日美交涉的地點選在神奈川(橫濱)。德川齊昭反對幕府與佩里進行交涉,幕府的閣僚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因此日本未能拒絕美國的要求。

三月三日,《日美親善條約》簽署。其要點如下:


①日美兩國結成“永垂不朽的親善”關系。

②下田、箱館兩地開港,為美國船只供給木柴、飲用水、食物、煤炭等其他補給物資,美國付款(金銀錢)購買。

③美國人的居留地設定在下田(駐留領事)。

④若日本與除美國之外的第三方國家締結條約,美國若有需要,可以不必經過交涉而享受與第三方國家相同的待遇(片面最惠國待遇)。


如上所見,條約中沒有與通商有關的條款,也沒有觸犯邦交的條文。1842年(天寶十三年),幕府曾頒布“薪水給予令”薪水給予令:外國船只到達日本后禁止上陸,只供給其柴薪、食物和水。,《日美親善條約》不過是“薪水給予令”的延伸。這樣說來,就不能認為《日美親善條約》是具有開國意義的條約,也不能認為它改變了日本的國家體制。因此,在天皇、朝廷和大名之中,沒有人對其提出異議。

但是,佩里對條約的認識與日本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美國將通過條約保護漂流民視為本國重要目的,因此把日本的讓步導致下田和箱館的開港看作是一項巨大成果。美國的下一步計劃是討論通商問題,然而幕府沒能看透美國的布局,于是承認了美國在下田駐留領事的權利。

另外,佩里還使日本認可了“最惠國條款”,即美國可以不經日本許可,在其他國家允許的情況下,不通過協議而享受與其他國家同等的待遇。但是日本方面并不享受這一待遇,也就是說,這一權利是單方義務。佩里認為這是他與日本談判取得的最大成果。幕府中有熟知國際法的官員,但直到日本建立了明治政府,他們才注意到這是一個不平等條款。

應對佩里叩關

雖然《日美親善條約》確定了日本與美國之間永世不變的友好關系,但是,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威懾力依然存在。

日本開始積累有關佩克桑炮的知識。但是,看到由軍艦搭載的新型大炮,日本人仍感到極大沖擊。這時的日本沒有新型大炮,更別說軍艦之類的大型艦船了。面對這樣的現實,幕府展開了怎樣的應對行動呢?

1635年(寬永十二年),幕府曾發布了禁止建造大船的命令。條約簽訂的同年九月,這項規定被廢止,并獎勵建造西式軍艦的諸藩。浦賀開始籌備西式軍艦鳳凰丸的建造工作。而且,從八月起,建造品川炮臺的工作也陸續展開,但僅僅完成五座炮臺之后,建造計劃就因資金短缺而中途擱淺。即使沿海建立起炮臺,使用舊式大炮,勝利的希望也依然渺茫。這個現實在長州下關攘夷戰爭中表現得愈發明顯,當時長州藩的炮臺幾乎一個不落地被破壞殆盡。幕府也考慮到,炮臺的防衛力量是有所局限的。

佩里來航后的第二年,即1855年(安政二年)十月,幕府聘請荷蘭海軍的軍官和駕駛員作為教官,并創立長崎海軍傳習所,在幕臣和諸藩中選拔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勝海舟、中島三郎助等幕臣都是這里的第一批學員。但是四年后(1859,安政六年),海軍學習所因為各種原因遭到廢止,幕府的海軍建設事業也因此半途而廢。

三年后,幕府在1862年(文久三年)開始著手軍制和軍事改革。此時距離佩里來航已經過了九年,但幕府并未加緊海軍建設的計劃。當時,幕府共擁有七艘軍艦,在安政年間擁有的四艘軍艦中,最初的軍艦是由荷蘭國王在1855年(安政二年)贈送,另外兩艘,咸臨號(1857,安政四年)和朝陽號(1858,安政五年)由日本分別花費10萬美元購置。幕府的軍艦全是舊船,不可能在實力上趕超列強的軍艦。

隨后的六年是空白期。1865年(慶應元年),日本以24萬美元購入富士號;1862年(文久二年)花費40萬美元從荷蘭訂購了開陽丸號,1867年(慶應三年)抵達橫濱。明治政府繼承了建設海軍的任務,從1886年(明治十九年)起正式進行海軍的軍備擴張。這時距佩里來航時間算來,已經過去了30多年。

打開外交出路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卻并沒有海軍,這是國家防衛的致命弱點。幕府沒有積極地投身海軍建設,財政困難固然是理由之一,但并不是決定因素。更恰當的理由是,幕府在親眼看到美國強大的海軍后,深知日本不可能一下子縮短軍事上的差距,所以放棄了武力對抗的念頭。

軍事上的弱國,如何在國際社會的殘酷競爭中生存下去呢?正如古今東西方的歷史所記錄的那樣,提升對外交流的技巧,從外交中尋找出路。也僅僅只有這個方法而已。這對日本來說,確實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當然,這也意味著,武士不能使用武力,將屈辱深藏內心。但是,日本的武士并沒有就此終結。

1867年(慶應三年),長崎發生了一起英國海軍士兵被殺害的事件(伊卡魯斯號事件),英國懷疑案件的嫌疑人是坂本龍馬海援隊中的士兵。英國公使巴夏禮開船駛進土佐的高知地區討要說法,與土佐藩參政后藤象二郎進行了談判。隨后犯人的身份得到確定,是某名福岡藩士犯下此案。巴夏禮對于后藤的處置十分不滿,不僅在談判中猛拍桌子,還踩在床上大聲抗議,以傲慢姿態威嚇后藤及其同行者。

但是后藤并未因此膽怯。他反而提醒巴夏禮,作為大英帝國的外交官和一名紳士,毫無禮節可言的粗野態度是否妥當?他強硬地表示那種上海領事時代的外交手段在日本是行不通的,最終使得巴夏禮改變了態度。后藤象二郎沒有卑躬屈膝、沒有瑟瑟發抖,懂得禮節進退、大義凜然。后藤表現出的幕末日本外交姿態,與當時亞洲和非洲諸國都不同,讓蔑視侮辱日本的列強也對日本刮目相待。

踏出通商的第一步

1856年(安政三年)八月,美國總領事哈里斯在下田的玉泉寺懸掛起美國領事館的旗幟。哈里斯懷揣著總統皮爾斯的旨意秘密赴日,為使美國獲得更多權利而企圖與日本簽訂通商開國條約。

同年八月,幕府下令,要求各奉行、海防人員、大小目付目付:幕府的職務,主要任務是監察一切幕政,搜尋并報告同僚的不法行為的監察官。在江戶幕府,負責監視大名、旗本、御家人的行動。等重要官員就將來的海外貿易展開商議。此事源于長崎荷蘭公司的克魯伊維斯提供的情報,稱英國即將為要求通商而來到日本。原本消極應對的幕府,不得不直面這一情況,著手解決通商問題。

堀田正睦(佐倉藩主)從老中首座阿部正弘手中接過這一重任。堀田正睦的能夠推動此事的原因是,佐倉是關東地區蘭學盛行的重要地區,而他正是以開明派著稱的大名。與堀田正睦一同作為開明派而為人所知的是薩摩藩主島津齊彬,他也是主張幕府開國通商的重要人物。堀田非常清楚,日本開國通商的局面是大勢所趨。但此時的幕府內部仍有不少阻止通商的反抗勢力。

哈里斯將美國總統的國書直接呈遞給將軍,向下田奉行要求通行江戶的許可,結果遭到了幕府的拒絕。在僵持下,第二年(1857,安政四年)七月二十日,美國軍艦樸茨茅斯號開進下田港。哈里斯率軍艦駛入小柴沖,借此要求登上江戶城。八月六日,下田奉行井上清直同意哈里斯登城。

十月二十一日,哈里斯登上江戶城,拜見將軍德川家定,呈交美國國書,第二天又會見了老中首座堀田正睦。會面中,哈里斯發表了長達兩小時的演說,他強調了英國在清國的野心及其開展鴉片貿易的危害,并表示,在英國派遣艦隊強迫日本通商、開國之前,與奉行和平主義的美國結成親密而友好的關系、締結條約才是日本的萬全之策。

但此時,美國正向清國販賣土耳其的鴉片。幕府還知道了美國在墨西哥戰爭中獲得了加利福利亞地區。因此,幕府認為不能完全相信哈里斯的演說。結束會見后,老中首席官員進行了評議,對于是否與哈里斯交涉的問題做出了最終的自主決議。

不平等條約

井上清直(下田奉行)和巖瀨忠震(目付)被任命為負責外交的全權委員,從十二月十一日起開始與哈里斯進行交涉。他們圍繞哈里斯提出的條約草案,前后反復商議了13回,最終在第二年(1858,安政五年)的一月十二日商議完全部的條款,達成了一致意見。

在與哈里斯的交涉中,日本方面對他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限制,但基本上還是同意了哈里斯的要求。結果是,日本簽署了一項對自身有諸多不利的不平等條約。改變這個條約成為明治政府繼承下來的最重要問題。

為什么說這個條約是不平等的呢?

第一點,親善條約中的片面最惠國條款(見第12頁),在上述通商條約中得以繼承下來。第二點,本應屬于日本的關稅自主權沒有得到承認。

對于關稅自主權,要進行一些詳細的說明。

從國家的立場出發,行使獨立主權的國家(主權國家)理應對進出口商品享有自主征稅的權利。在當時的以歐美為主導的近代國際社會中,各個國家都在認同這樣的“關稅自主權”的基礎上進行貿易,這一原則也維持至今。但是,日美通商條約卻無視了這一原則。為何會這樣呢?

條約的第四條和附屬貿易章程對關稅做出了規定。根據日美兩國協議,以“協定關稅”的方式,將關稅率定為出口稅5%、進口稅20%。這一方式當然是由兩國國力強弱決定的,但是它卻對日本的未來發展造成了妨礙。

上述協議一方面是日本缺乏關稅自主權知識的結果,另一原因是,哈里斯不承認日本是能夠行使自主權力的近代主權國家。在哈里斯等美國人看來,世界上存在三種類型的國家,分別是開化(近代文明化)國家、半開化(近代化延遲)國家,以及未開化的國家。根據哈里斯的標準,日本是半開化國家,不能與美國這樣的文明國家享有對等的位置。

第三點是第六條的領事裁判規定。具體地說,美國領事哈里斯可以根據美國法律的裁判制度,審理駐留在日本的美國人所涉及的民事、刑事案件。當然,這是一項有利于美國人的裁判權。這一制度集中在19世紀,是歐美各國強加給亞洲、非洲等落后國家的裁判制度。而日本駐美國的領事不享有上述裁判權,這顯然是一種差別待遇。

與哈里斯進行交涉的井上清直和巖瀨忠震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并不知道要反對這三條不平等條約。但是也不要過分責備他們。領事裁判權也可以理解為一項限制居留在日本的外國人犯罪行為的條款,而協定關稅權對日本也并非是完全不利的。

多年后的日本終于知悉了歐美國際法。直到那時日本才懂得,自己被貼上了屈辱的“半開化國家”的標簽。從那以后,日本旨在與列強重新締結平等條約,將條約改正作為國家最重要的目標。

雖然哈里斯投機取巧,但井上清直和巖瀨忠震也未曾放棄努力。對于哈里斯提出關于內地開放(允許美國人在日本國內自由旅行或從事商業活動)的問題,他們強烈反對,沒有同意。此事值得記上一筆。后來在明治政府就條約改正進行交涉的過程中,內地開放問題被日本用作王牌,并起到了關鍵作用。

對于幕府來說,條約談判雖然與最初的預想有所差異,但終歸是幕府以靈活的手段應對、并在可允許限度內妥協的結果。就促成條約締結而言,既避免了大的摩擦,又與歐美列強構筑了友好的關系并實現了通商,幕府認為簽訂該條約終將有益于將來的國家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常熟市| 虞城县| 福贡县| 望谟县| 墨竹工卡县| 贵港市| 灵璧县| 依兰县| 重庆市| 乌什县| 揭东县| 榆中县| 滦南县| 财经| 阿拉善盟| 烟台市| 松潘县| 永吉县| 秦皇岛市| 同心县| 雷州市| 交城县| 和政县| 景洪市| 昆明市| 天全县| 潮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都兰县| 凤凰县| 青河县| 苍山县| 四平市| 洞口县| 哈巴河县| 民乐县| 商水县| 萨嘎县| 龙井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