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中,即使沒有超越于世外的“天”的觀念,人欲超離于具體實況之上的需求,仍然使其將自然界精神化。即使像道家那樣“身體化”的哲學,也把“自然”看成是一種精神原理——它不再是物理學的“自然”,而是神秘化了的“自然”。它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這樣一個自存自在之“道”的化身,足以為欲“保身”與“養生”之士所效法。因此,這個“自然”遂成為飄逸之士可以寄托情懷的場所,也讓被“人倫”關...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中,即使沒有超越于世外的“天”的觀念,人欲超離于具體實況之上的需求,仍然使其將自然界精神化。即使像道家那樣“身體化”的哲學,也把“自然”看成是一種精神原理——它不再是物理學的“自然”,而是神秘化了的“自然”。它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這樣一個自存自在之“道”的化身,足以為欲“保身”與“養生”之士所效法。因此,這個“自然”遂成為飄逸之士可以寄托情懷的場所,也讓被“人倫”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