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書也提出:為了做到“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一個人必須“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70],一個人不應該表現得太優越,太特出,否則就會成為被消滅的對象,就好比一株良木會先受到斧鉞之災一般。因此,人必須做到像一株不成材之木一樣,才能幸免:“‘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71]
...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莊子》一書也提出:為了做到“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一個人必須“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70],一個人不應該表現得太優越,太特出,否則就會成為被消滅的對象,就好比一株良木會先受到斧鉞之災一般。因此,人必須做到像一株不成材之木一樣,才能幸免:“‘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