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學誠是清朝人,他從小很笨,常挨老師的板子。同學們都笑話他,可他說:“記性差不要緊,我要笨鳥先飛。”一篇文章別人讀幾遍就讀熟了,他要讀幾十遍,上百遍,凡是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來問老師,或去查工具書。當他讀到了《中庸》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就是說,當別人的聰明智慧比我們好很多的時候,可能他一次就學會了,但是我們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來反復訓練,自己也可以達到,也可以像他人一樣;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就學會了,就能達到,我們如果差一點,沒有關系,就不要怕困難,我們用一千次,說不定就可以完成。章學誠突然豁然開朗,他說:“我終于明白了,我的學問為什么不好,就是我功夫沒用到。”功夫不負有心人,章學誠的學問大有長進,最后還寫下了很多著作,流傳后世。
勤學好問的美德故事千古流傳,故事中所體現的美德也要由我們繼續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