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畢業五年,富人窮人的分水嶺(2)
- 富人富腦袋,窮人富口袋
- 李雯
- 4961字
- 2017-12-05 17:11:20
在生活中,多數窮人都僅僅把成功停留在“想”的階段,把一切不如意歸為“不肯給他們機會”;而少數富人卻制造機會,創造生命的“如意羅盤”。如何把遐想轉化為夢想,轉化為行動的野心,恰恰是少數富人能成功制造機會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生勝者占總數的1%,抑或更少,但都有一個突出的特征,與他人截然不同,就是生活和奮斗的鮮明的目的性,即是由欲望和夢想演化而成的行動目標。
畢業幾年后,有些同學能搖身一變,跨入富人行列,大多是因為他們能夠給自己制造成功的機會,讓自己的成功志向轉化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磁場,讓成功機會和成功因素不斷地向他們身邊聚集。
一個失去夢想的人,是最不值得同情的“窮人”,毫無斗志,覺得生活百無聊賴,于人于己都沒有好處。
具有富人野心,并付諸行動
動畫片《愛麗絲夢游仙境》中有一個這樣的情景:愛麗絲在仙境里面對著一條又一條的路,有這么多的選擇她卻迷失了。她問樹上那只若隱若現的大花貓:“我應該走哪條路?”大花貓唱著歌說:“走哪條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哪兒,怎么去。”
沒錯,重要的是要去哪兒,要怎么走好這條路。畢業后,大部分同學都在同一個起點——憧憬人生,那就是自己要做什么,或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渴望。
生活:20歲生日時給自己買一臺數碼相機;1年后給自己買臺電腦;10年內去北京和上海旅游……
事業:2~3年內要拿到3000~4000元的月薪;3~5年內要做經理;10年內自己要擁有30萬元資產……
學習:每星期都去書店看書,通過不斷學習,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家庭:35歲之前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價值160萬元左右的房子;40歲之前擁有一輛10多萬元的小車;有了新房就要裝修得溫馨舒適……
這是一位23歲江西姑娘李雨琪的“打工規劃圖”。
她說:“其實這里記載的只是我人生計劃的一部分,我還有很多很多的計劃和夢想沒有填上去,而是寫在了心里,有待我努力地去逐一實現。”
她還說:“沒有想法的人生就沒有意義,更無法支撐我挺過困難。這些人生計劃在很多人看來可能很幼稚、很好笑,但這就是我的夢想和追求,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她堅信,只要腳步不停,生活就將繼續,而所有的夢想也都將變成現實,終會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畢業后,有些同學能逐步與他人拉開距離,這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由他自己決定的,關鍵是要問自己:有沒有想過自己希望過上什么樣的生活,有沒有一種自己所認可的理想生活,有沒有想過要為達到這種生活而做點什么。窮人最缺乏的不是成為富人的野心,而是成為富人的行動。這輩子干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取得什么成就,能不能打破窮人的命運的怪圈,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有沒有行動。
畢業后的前途,三分靠機遇,七分靠打拼,相信有夢就“會紅”,愛拼才會贏。只要不把自己束縛在心靈的牢籠里,誰也束縛不了我們去高飛的翅膀。給自己一雙翅膀,丑小鴨能變成白天鵝;給自己一雙水晶鞋,灰姑娘能變成美公主——命運,總是青睞于不服輸、自強不息的人。
1.3 富人,專注職場生涯
小簡至今難忘自己畢業時的風光:名校的熱門專業,研究生——他又是導師重點推薦的優秀人才,和不少同學的到處碰壁相比,他被幾家單位爭搶。最后,經過反復挑選,喜歡踢球的小簡進了一家國內相當出名的電視臺,做體育新聞。
然而,就從入職開始,小簡改變了。
首先,因為這家電視臺的出名,人員編制相當緊俏,正式的“臺聘”已基本絕跡,通常都是和頻道簽個臨時合同先干著,慢慢再“轉正”。接著,小簡被分配在了早間新聞組。每天早上9點的節目,7點之前就要到位,然后迅速編譯各大通訊社稿件,由主持人配好音,再拿到機器上合成,變成播出節目。在偌大的城市里,還未就近找到新住處的小簡,為了不遲到,每天早上5點半就得起床。
因為在機器上合成節目的技術還不過關,小簡主要負責編譯和寫稿,這對他倒不難,也完成得不錯。但是,當直播開始時,他負責的竟然是推字幕——坐在直播室的一角,用鼠標控制提示屏上的主持人串詞——純粹的體力活。小簡覺得現在的這份工作和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差太遠,因此開始消極起來,做事情不干脆,有時干脆能推就推,注意力沒有集中在工作上。
與他同時進公司的小金最初也是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因為小金堅持了下來,并且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上去,因此,她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很快被提升,而小簡則一直在原來的崗位做著重復的工作。
其實,對于大多數畢業生來說,體會到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從入校就開始了。可是,這與進入職場的落差相比,恐怕還有差距。想要干出名堂,想要燦爛輝煌,首先要耐得住寂寞,集中得了自己的專注力。除了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善盡美地把領導交給你的小事完成,我們別無選擇。只有自己認真去做了,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公司的各種業務,也是取得上司信任的最有效的途徑。
專注,成就富人
有一個小和尚在一座名剎擔任撞鐘之職。剛開始時他還很用心對待這件差事,后來,他漸漸認為晨昏各撞一次鐘,簡單重復,誰都能做,鐘聲僅是寺院的作息時間,沒什么大的意義。
可有一天,方丈宣布調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之職。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方丈告訴他說:“你撞鐘撞得很響,但是鐘聲空泛、疲軟,沒有力量。因為你心中沒有體會到‘撞鐘’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鐘聲不僅僅是寺里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為此,鐘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鐘,即是無佛。不虔誠、不敬業,怎能擔當神圣的撞鐘工作呢?”
老方丈一語道破天機:對待每一份工作,如果不用心、不投入,心是懶散的,又怎能聚集成功?時下不少畢業生心態浮躁,工作換了一份又一份,跳槽的理由五花八門,“我覺得干這個沒啥意思,不如辭職算了……”“怕遲到了挨批評……”“跟女友分手了,沒心情……”
這些人大多數并不缺乏聰明才智,他們中有的甚至聰明過人,智力超群,但是卻不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為什么?因為他們缺乏專注的習慣。集中精力幾個小時對他們來說就是難事,集中精力在同一項工作更是一種煎熬。他們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欲望、太多的想法,唯一缺少的就是專注于一件事、一份職業的能力,這種人是聰明的傻瓜,是聰明的失敗者。
富人卻恰恰相反,他們會尊重自己的工作,用心對待每一份工作,把每一份工作都當“目前的唯一”,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真正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們起點低時,不埋怨、不放棄,感謝公司提供了工作機會與機遇;他們扶搖直上時,用誠摯感恩的心去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杜拉拉升職記》中的主人公杜拉拉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沒有社會經驗,但她勤勞,愿意從低做起。剛進公司的她,專注而無怨無悔地做了很多的工作,干了很多的活,正是因為專注于工作這一點,她的老板和她的戀人王偉都注意到了她,最終她才能從一名樸實的銷售助理脫穎而出成為公司的HR。
在工作面前,我們來不得半點虛假,應該要專注對待工作中的一點一滴,用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哪怕它是極其微小的事情;切不可把工作當兒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把別人當傻子,自作聰明,到頭來勞累吃虧的還是自己。
工作,不著眼于“錢”途
工作要“唯利是圖”,但“利”絕不等于“錢”,在職場中磨練的成功人士要的絕不僅僅是“錢”途。
也許是耳聞目睹太多別人被老板無情解雇的事實,現在的畢業生們往往將社會看得比以往更冷酷、更嚴峻,因而也就更加現實:我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報酬,等價交換,僅此而已。他們看不到工資以外的東西,用盡一切手段,只為了工作時少說一句話、少寫一頁報告、少出一次差、少干一個小時的活……他們只想對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將來的薪水,甚至是前途。
某公司有一位員工,在公司已經工作了十年,薪水從不見漲。有一天,他終于當面向老板訴苦。
老板說:“雖然你在公司待了十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夠不上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這名可憐的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員工工資外,其他一無所獲。
這是只為薪水而工作的可悲之處。現在不少剛跨入社會的年輕人因為不滿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也放棄了,如興趣愛好、專業知識等等,可到頭來連應得到的薪水都沒有得到。
世界上最卑微的人,就是那些只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其實,剛開始工作之時,不必太顧慮薪水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本身所給予的“報酬”,比如發展技能、增加經驗、塑造職場品質等等。富人要的不僅僅是“錢”途,當發現老板并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努力,更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時,他們會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現在的努力并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人生并不是只有現在,而是有更長遠的未來。老板所交付的工作可以鍛煉才能,工作本身可以訓練職業品質,企業“潛規則”更是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如果只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從事你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富人知道工作的價值不能僅僅為了面包,而是要以老板的心態對待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只有自己才能給予自己用之不盡的“黃金”,而老板給的永遠都是屈指可數的金錢。因此,富人絕不會把自己扣死在“錢”途上,老板可以控制我們的工資,卻無法遮住我們的眼睛,無法阻止我們去思考、去學習。
薪水算什么?珍視工作本身帶來的價值才最重要。
巧用優勢,做不可替代的員工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說:“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為最后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替代它。”黃金之所以地位崇高,是因為它不可替代。
在職場中何嘗不是如此,潛心經營幾年,有可能讓我們從“新人”變成“紅人”,從“紅人”變成“達人”。想要成為在職場里“紅紅火火”的“達人”,就要充分運用自身優勢為自己提升價值,讓老板舍不得放走自己。
亞德里恩是巴黎一家五星級大酒店的小廚師。他做不出什么上得了大場面的菜,只能在廚部里當下手。但是,他會做一道非常特別的甜點:把兩個蘋果的果肉都放進一個蘋果中,那個蘋果就顯得特別豐滿,可是從外表上看,一點也看不出是兩個蘋果拼起來的,就像是天生那樣,果核也巧妙地去掉了,吃起來特別香甜。
這道甜點被一位長期住在酒店的貴夫人發現,她品嘗后,十分欣賞。雖然她一年中在這里度過的日子加起來不到一個月,但是,她每次到這里來,都會指名點亞德里恩做的那道甜點。
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員工,經濟低迷的時候,裁員的規模會更大。不起眼的亞德里恩卻年年風平浪靜,就像有特別硬的后臺和背景似的。后來,酒店的總裁告訴他,那位貴夫人是他們最重要的客人,而他,“可愛”的亞德里恩,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自己的手藝就是自己最堅實的后臺,如果你從事傳媒,那你是不是那個最敏銳的發現者?你是不是那個點子出來后滿堂彩的資深編輯和記者?如果你是在事業單位工作,你是不是那“支”寫發言稿不用修改的“筆桿子”?無論從事什么職業,我們都必須找到我們擅長的“一門手藝”。如果你是一名司機,就要把駕駛技術練得“爐火純青”;如果你是一名打字員,就要把打字速度練到“無人之境”……
企業青睞的人才,永遠不是那些什么都會一點“皮毛”,卻又什么都做不好的員工。如果一個人的工作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那就意味著人人都可以取而代之。富人深深明白:想要在職場生涯中求得一席之地,就要有一門獨家絕技。“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這是在職場安身立命的資本和成功的理由。
1.4 危機,打開富人的財富之門
2008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當企業破產、工資縮水等經濟負影響頻頻出現時,一位來自溫州的打工青年卻與次貸危機“結緣”,利用此次危機,靠賣保險箱“狂賺”1400萬元!
眾所周知,美國是崇尚超前消費的國家,美國人沒有在家存錢的習慣,但經濟危機爆發后,許多美國人再也不敢相信銀行,他們寧愿將現鈔、黃金等放在家里自己保存。可另一個問題出現了:他們把貴重物品放在家里,安全嗎?
一個在美國務工的溫州小伙子,敏銳地從當地居民的需求中發現了這個商機:他發現美國家庭普遍都沒有一個可以保證財物安全的保險箱!于是,他在這場經濟危機中想到了致富的點子,果斷地從中國進口一種小型的保險箱,希望打入美國的市場,讓美國居民能夠“安心地在家里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