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韶華盛極,花燭合歡

第一節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如煙的思緒,期期艾艾,百轉千回,卻無力斬斷這波影浪紋。在柳如是心里,自己如同這些青色的梅花,盛開過,又枯萎了,終有一天會隕落在塵埃里。有些傷痛,時間長了,便漸漸忘卻了。可是,在孤獨無依時,它們又會肆無忌憚地席卷過來,那些劇烈的疼痛,包裹著她,壓得人喘不過氣。那些傷口,依然觸目驚心。

這些年,經歷了冷暖、背叛、逃離、拋棄,柳如是已經不像從前一般,渴望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熾熱的燃燒留下的灰燼,冷得自己再無力承擔。在這浮華亂世,尋一個能夠托付終身的,給予自己一世的安穩的便好,謝三賓的糾纏,讓如是已經沒了退路。而錢謙益,是最好的人選。

早在兩年前的初冬,柳如是與錢謙益便已相識。

錢謙益

當時已經是禮部侍郎的錢謙益,因賄賂之事被揭露,不僅遭受了廷杖之責,還被免去了官職,被迫返回原籍常熟。已經五十七歲高齡的錢謙益,適逢巨變,不禁心生暗淡,一路逶迤南歸。途經杭州時,他前往西湖蕩舟閑游,以排遣愁懷,休息時就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

草衣道人原名王修微,七歲時父親去世,家中無所依靠而被賣入“北里”(即妓院)。后來她潛心向佛,平素穿著布袍、拄著竹杖,泛舟江湖上,系情山水間,因才情出眾而與錢謙益、董其昌、陳繼儒及“竟陵派”詩人鐘惺、譚元春等當時的文人名士頻繁交往。

當時柳如是也客居在杭州汪然明府上,因同情草衣道人身世可憐,加上兩人才情皆甚好,便常有往來,頗有惺惺相惜之意。那日柳如是將游湖時隨性做的小詩遺忘在草衣道人家,錢謙益來拜訪時無意間發現了那幀詩箋:


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好清新秀麗的詩,錢謙益不禁擊節稱贊。草衣道人看在眼里,湊過來道:

“不如明日請姑娘一同游湖,可好?”

錢謙益自然應允了,他很是好奇,能寫出這般詩句來的,究竟是怎樣的女子,有著怎樣的容貌和經歷。

次日,三人便相約泛舟西湖。柳如是并未刻意打扮,輕施脂粉,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裙,清新典雅,卻給人淡淡的暖意。錢謙益見到,大為驚訝,不禁在心理暗嘆:“這樣才色雙全的女子真是世間少有啊!”

碧水秀景中,他們談詩論景,淺吟輕唱。銀鈴般的笑聲在西湖上來回飄蕩,輕輕敲打著錢謙益的心弦。

這小巧人兒,玲瓏俊秀的美貌下竟有這般錦繡詩情,著實令人敬佩。錢謙益忘記了猝遭巨變的悒郁,只安心沉浸在這如斯美景中。短暫的交往,卻在他的心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柳如是心里是明白這些的。自己如若希望能到他的庇佑,應該不難。雖然錢謙益被罷黜在家多時,但依然家產巨富,良田千頃,婢女過百,而且此時朝野正盛傳復社領袖張溥、幾社領袖陳子龍正在幕后積極運作東林黨元老錢謙益復起,入內閣為首輔大學士。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給他,想必也不會委屈。

柳如是男裝像(清乾隆年間余秋室繪)

這年冬天,出奇的冷,漫天的雪花肆意地飛舞,凜冽而凄涼,好像有千絲萬縷的情緒一般。雪堵著窗戶,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地掛在房檐上。錢謙益居住的“半野堂”許久也不曾有人來訪,越發顯得冷清。這天午后,柳如是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發,乘一葉扁舟前往常熟。她把小舟泊在桃花潤下,坐上一頂青布便轎,便直奔城東錢謙益府邸。

錢謙益正坐在書房中打盹,忽聽得家人傳報:

“老爺,有客人來訪!”他以為是尋常訪客,緊閉雙眼,揮擺著手,“你回他說我身體不適,不宜見客!”遭到拒絕的柳如是卻并未放棄,次日,她派人將剛寫好的詩句送至錢府,錢謙益看過之后大為吃驚,從藤椅上猛地站起,急忙叫人來詢問:

“昨日來客是男是女?”

“是一方巾儒服男士。”

錢謙益越加懷疑,這詩句寫得極好,但隱約中卻透露點脂粉軟香,并不像是男子所寫。他迫不及待地趕往河埠頭柳儒人當時居住的畫舫,看見“他”一副富家書生打扮,舉止雖有板有眼,身材卻嬌小玲瓏。再看其面龐,明眸生輝,膚如凝脂。錢謙益覺得十分眼熟,絞盡腦汁,卻怎么也想不起曾在哪見過這樣嬌俏的男子。

柳如是看著他這副疑惑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輕輕吟道: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泠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話音剛落,錢謙益大聲朗笑,雙手抱拳到:“真沒想到啊,原來是柳姑娘!”

自西湖一別,錢謙益未曾料到,柳如是竟然會主動來拜訪自己,暗淡的心,頓時生出許多光亮,臉上是掩蓋不住的喜悅。他將柳如是邀至家中熱情款待,并命下人端來上好的茶水,為她驅寒,細心體貼。

期間,柳如是獻上一首七律詩,以東漢馬融比喻錢謙益,贊他通達禪理。既有“千行墨妙”的高超文字,又有“江左風流”的王佐之才。欽佩之間,隱約透露出自己愿意如捧瓶持拂供奉菩薩的侍女,與詩人相伴一生。只是,在當時,這樣主動表明心意的女子,還是十分難得。

這些年,錢謙益官場受挫,懷才不遇,常常以“山中宰相”謝安自比,做夢都想步他的后塵,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柳如是的詩句自然讓他覺得字字珠璣,句句熨帖。他也并未覺得柳如是這般直白唐突,反而認為這個女子有著不同常人的獨特和爽朗,甚是喜歡。

錢謙益思索片刻,提筆酬唱一首,借漢代卓文君、唐代薛濤比擬柳如是,稱贊柳如是的才情和美貌,也流露出自己對佳人的仰慕之情。

談笑間,錢謙益的心中,已經悄悄地萌生出絲絲不舍。那根愛情的花藤,在心底里,破繭而出,繞著心尖,肆意地生長著,溢滿心田,窒息卻幸福。在自己垂暮之年,竟還能覓得這一知己,上天待自己不薄。

他試探性地提出要柳如是在半野堂小住,借口欣賞柳如是的才情,希望能夠與之長談。柳如是心里何嘗不知他的心意,她欣然答應住下來,因為,這也是她此行的目的。

錢謙益命仆人新建了一處別苑,以柳如是的“我聞居士”之號命名為“我聞室”,讓她暫居。自此以后,兩人每日在我聞室詩酒酬唱,調情打趣。曾經寂靜幽僻的半野堂,歡聲笑語不斷。白天,他們踏雪賞梅、寒舟垂釣,傍晚,便一起品茶論道、煮酒談心。如此溫情,使這個年過半百的落魄老人心中得到了莫大的寬慰,冷清的半野堂也籠罩在祥和之中。

這年歲末,柳如是在錢謙益家里守歲。院子里掛滿了大紅綢制燈籠,鞭炮聲此起彼伏。家里的人忙前忙后,好不熱鬧。地上積滿了厚厚的白雪,印出一深一淺的腳印,很快又被漫天白雪掩蓋了。柳如是和錢謙益圍在火爐旁,爐子里的炭火燒的正旺,不時發出“嗞、嗞、嗞”的響聲。如是看著對面被火烤得通紅的臉龐,不禁揚起了嘴角。

柳如是主動拜訪,一開始是為了躲避謝三賓,同時也是為了能替自己尋一戶好人家,只是這段日子的相處,竟不知不覺欽佩起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心中已經萌生了些許愛意。錢謙益雖大過自己許多,卻細心周到,才情橫溢,待自己更是極好,柳如是不禁嘆道:

“天下唯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學士者不嫁。”

錢謙益聽了,心中早已樂不思蜀,緊緊拉過柳如是的手,說到:

“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忽?我亦非柳如者不娶。”

然而,柳如是并沒有這樣草率地嫁了。她深諳愛情之道,一直卑微的追隨,總有一天會筋疲力盡,也總有一天會被人棄如草芥。經歷周道登,陳子龍的事,柳如是已經不再奢望,這樣顯赫的家族,能夠輕易接受自己。即便錢謙益自己不在意,也必然會遭到家人的阻撓。

柳如是現在明白,在愛的濃烈時,抽身而退,方能給自己一個主動的位置。只有這樣,他才會一直不舍,一直跟隨自己的腳步,不離不棄。也只有飽嘗到離開后的痛,他才會竭盡全力來給自己幸福。如果他不曾追隨而來,這樣的愛,不要也罷。

春節剛過完不久,柳如是就得了一場小病,或許并未真的生病,可這卻給她一個推脫與錢謙益同游西湖的借口。柳如是獨自一人回到了松江,她知道錢謙益一定會來找尋自己。

柳如是安心的等待,不害怕,不懷疑。

篤信,某日溫暖的午后,他會找到自己,牽起自己的手,笑若桃花。

第二節 歲月靜好,癡心傾付

在“我聞室”的那段日子,是錢謙益最幸福的時光。柳如是已經如一顆磐石,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他的眼睛里只有她的身影,如鬼魅一般,纏繞著他。她走過的每一步,恍惚都有蓮花在腳底盛開,那樣明媚照人。她這一去,仿佛自己的骨髓被人活生生地剝離了,蒼白無力。

錢謙益四處托人說項,包括柳如是的知己汪然明。他已經習慣了同柳如是談詩會友,她這樣突然離去,把自己扔在這回憶的漩渦,竟慌忙得不知所措。

明末著名文壇領袖——錢謙益

這正是柳如是想要的,她喜歡看到他這樣急切地尋找自己的模樣。只有不輕易得到的,他才會珍惜。此時的柳如是,更多的是在愛情里步步為營,她不想再被傷害,再被拋棄。這一次,她要站在主動的位置,高高在上地施舍她的愛。

汪然明對柳如是的婚事一直十分在意,之前將謝三賓推薦給她,卻不曾想到,謝三賓竟是那樣的卑鄙小人,對如是他一直心存愧疚。而如今,看到她能有這樣一個好結果,自然是樂于成全。

而柳如是,只是需要錢謙益低頭討好,并不曾想刻意刁難他。

崇禎十四年夏天,錢謙益以匹嫡之禮(即按照與娶元配夫人同樣的禮節)風風光光地迎娶了二十三歲的柳如是,而此時的錢謙益,已經六十。為了給柳如是一個盛大隆重的婚禮,錢謙益忍痛變賣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漢書》中的一本,可見,對柳如是的喜愛,果真是到了骨子里。

錢謙益遍請名鄉紳士,卻并不告知所娶何人。有人好奇地向他打聽,他也是顧左右而言他:“諸位屆時務必多多飲酒!”因為錢謙益的聲望頗高,到場的人非常多。大家都在揣測,錢老先生迎娶的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竟這般聲勢浩大。

迷戀錢謙益的江南才女——柳如是

合巹之禮被別出心裁地安排在一艘畫舫上舉行。偌大的畫舫,被鮮紅的綢緞圍住,船角掛上了四角方燈,上百個樂師奏著歡快的樂曲。人影綽綽,花影繚亂。

松江兩岸的百姓都紛紛趕來看熱鬧,人聲鼎沸,笙鼓喧天。錢謙益峨冠博帶,在鼓樂聲中快步登上畫船,牽出新娘柳如是。新娘一身繡著薔薇花的大紅喜袍,頭戴鑲滿珍珠的鳳冠霞帔,細潤如脂,粉光若膩。

岸上突然一片嘩然。堂堂東林黨領袖,居然娶一個妓女過門。那些名鄉紳士也深感被騙,江岸頓時沸騰。在當時的社會,士大夫涉足青樓楚館、狎妓納妾,被看作是風流韻事,但要以大禮婚娶妓女,則是傷風敗俗、悖禮亂倫之舉,被視為洪水猛獸。然而錢謙益卻視五維倫常于不顧,執意要娶柳如是為妻。

錢謙益走到船頭,岸上有人高聲責問:“原配尚在,就以匹嫡之禮娶妓,成何體統?”旁邊有人起哄,有人嘲笑,一片混亂。錢謙益不屑地瞥了一眼,轉身吩咐船工開船。岸上圍攻嘲罵之聲愈來愈響,無奈船已慢慢離開碼頭,有人拾取石塊磚瓦投向彩船,一時間瓦石如雨,船頭一片狼藉。到岸時,已是滿滿一船磚瓦。

兩人似乎早已知曉會有這樣的場面,可是卻并不在意,還相互打趣到,這磚瓦拿去蓋樓也好。只要自己幸福就好,何須理會旁人。

熱熱鬧鬧的人群中,有一個孤單的身影——謝三賓。他不曾想到,兩人分道揚鑣后的柳如是竟然嫁給了自己的老師,而自己卻仍對這個薄情寡義之人念念不忘,心中不免酸楚。

柳如是如愿成了繼室夫人,錢謙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稱為“姨太”,而自己敬稱其“河東君”。他不愿柳如是受到任何委屈,卻絲毫不曾理會自己原配夫人的感受。

婚后,錢謙益在虞山北麓蓋了一座絳云樓,他不愿柳如是與其他妻妾居住在一起,便單獨花重金為她建了這個別苑。施工期間,錢都是親自到場監工,生怕哪里疏忽了。

柳如是像

此樓共有五楹三層,樓上兩層為藏書室,珍藏著他這些年四處搜羅來的善本古籍。錢謙益不無得意地說,“我老而窮,但藏書可謂富也!”樓下幾層是臥室和客廳。廳內的一應陳設,全系紫檀木鏤花、大理石鑲嵌的桌椅、臺、幾。條幾上兩只畫瓶插著幾枝紅杏,宣德銅爐中散放出淡淡的異木芳香。

此后,兩人便在絳云樓題詩詠柳,博古碩今,校勘典籍。白發相映紅顏,詩酒唱和人生,妙人兒調情打趣,日子幸福得不真實。

轉眼間,到了秋天,太陽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輕微的茴香氣息彌漫在天空中。還有金菊的芬芳氣味,香氣翻騰,沁人心脾。

入夜,天已經漸漸微涼了。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幽黯而靜默。柳如是依偎在錢謙益懷中,嬌嗔地問到:“相公愛我什么呢?”

“我愛你烏個頭發,白個面!那你愛我什么呢?”錢謙益撫摸著她的秀發,滿眼柔情。

“我愛你白個頭發,烏個面!”柳如是調皮地回答。

身旁服侍的下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錢謙益更是心花怒放,“好你個伶牙俐齒的鬼丫頭!”心里卻不免拿眼前的人與舊人王氏比較。

崇禎初年,他官復禮部右侍郎,興致勃勃地穿戴整齊,準備啟程赴京,隨口問一旁服侍的小妾王氏:“我像個什么官?”王氏斜睨著眼晴打趣道:“像個捉鬼的鐘馗。”他認為此言不吉利,心中老大不快,那次進京果然不順,因受小人攻擊而罷官,便遷怒于王氏,將她打發回了娘家,可憐王氏因一句戲言而獲罪,從此便將自己關在一座小樓上郁郁而終。

柳如是這般戲謔逢迎,比起王氏,果真是好了千百倍。柳如是懂得分寸,也懂得如何討人歡心,對自己的夫君,要愛,更要尊重。

這一對老少夫妻,那段日子常常在絳云樓煮沉水,斗旗槍,寫青山,臨墨妙。詩文相酬,琴棋相娛。錢謙益每得佳句便拿來示與柳如是,而擊掌之間,柳如是答詩已成。有時,柳如是的詩先成,錢謙益便冥思苦想,欲超過夫人。事實上,錢謙益的詩氣鼓蒼峻,虬松百尺,而柳如是的詩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兩人不相伯仲,只是這樣斗詩,也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

一日,錢謙益的一位學生拿了讀書筆記前來求教,問題中提到了“惜惜鹽”,錢大學士頗費思量,不得其解。柳如是見他緊縮眉頭,便說到:“可否借我一看?”接過錢手中的筆記,她不禁莞爾一笑。

“還有難倒你錢大學士的啊?惜惜鹽是樂府歌行體,鹽應讀行,大概是諧音誤傳了吧!”

一番見解,錢謙益更加領略了她的博聞強記,和迅捷聰敏的辨識能力,對她,也是由衷的佩服。

柳如是為妓時灑脫大膽,和文人名士盡意交游,指點煙霞,品評文字。嫁給錢謙益后,她也并沒有從此改弦易轍,收斂個性,依舊狂放不羈,和錢謙益的一班朋友比灑作樂,往往酩酊大醉,頗有太白遺風,卻毫無閨閣風范。只是,錢謙益居然毫不介意,反而稱贊她“佳人哪得兼才子,藝苑蓬山第一流”,還戲稱她為“柳儒士”。

錢謙益的支持,令柳如是大為感動。茫茫人海中,能覓得這樣一位知心人,自己死也足矣。相夫教子,白頭偕老,這樣的一生也是幸福的。

在家多時的錢謙益,已經厭倦了往來應酬。每有客人拜訪,他便委托柳如是穿上男人衣裳,代為招待。旁人議論時,他卻只是驕傲地說,她是我的弟子,也是我的良妻。不像之前的周道登將她藏匿,也不像謝三賓那樣處處提防,生怕別人搶了去。

他對她,是充分的信任,尊重和愛。這一切給予了柳如是內心極大的滿足。終于有一個人,能夠正視自己的才華,而不是埋沒在酒色之中。他不介懷自己的妓女身份,也不阻止自己同那些文人雅士來往。這份情誼,厚重而踏實。韶華盛極,自己亦愿將這癡心傾付。

只是,亂世里的幸福永遠都是短暫的。錢氏夫婦悠閑風雅的隱居生活,很快被烽煙炮火所打斷,他們被迫地走入了一個又一個巨大且深不見底的政治漩渦。

知識鏈接:

古代妓女之官妓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員的妓女。唐、宋時官場應酬會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隸屬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廢官妓制。官員和妓女,本來是社會地位懸殊的兩種人,生活沒有交集,但是,歷史上,這兩種人的關系曾經最為緊密。官妓為朝庭特別設定,有大戶人家抄家后女備入妓,也有自小培養入妓的。官妓都不是單有姿色,所有官妓為了迎合文官們的需要,都會詩書琴畫等。

在一千多年的官妓生活史上,有不少女性甘于作為男子泄欲和玩弄的角色,沉迷于奢侈放蕩的生活。她們無法忍受禮教嚴苛的束縛,也沒有忍受清貧的勇氣,因而樂于娼門,迷失了本性,成為中國女性中較為特殊的組成部分。但是,畢竟有許多女性淪落為娼妓,卻不愿墮落,她們有著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她們的生活中,處處體現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為爭得獨立的人格尊嚴,她們往往十分執著,不惜舍棄奢華的生活,甚至為此獻身。

官妓們雖時時周旋于官府,幾乎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提供聲色服務,但是,她們身處卑賤,心比天高。對于那些以權勢、金錢迫使她們獻身獻技的狎客,官妓們只是出于被動的盡義務。她們往往傾慕文人學士。一方面,她們能理解并演唱文入學士們的詩詞散曲,喜歡文人學士評論她們的藝技,或與他們一起吟詩作詞,唱和贈答。在這種氛圍中,妓女們享受到了人格平等,體現出她們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文人學士往往風流浪漫、溫文爾雅又善于憐香惜玉。他們不像官府假道學那樣虛偽;也不像權貴豪勢那樣隨意役使,更沒有商賈市儈的粗俗貪婪。因此,妓女們往往愛慕風流才子。她們并不希罕金銀財寶、榮華富貴,只要兩情相投,甘愿在清貧中陪伴終身。歷史上留下無數才子佳人曲折坎坷、情深意長的傳說。但是,也有不少癡情妓女遇上負心薄情的文人而失去一切,乃至喪身。

從某種范圍來說,廣義的官妓可分為宮妓、營妓和狹義上的官妓等幾種。宮妓是皇宮中服務于皇帝的妓女,營妓是服務于軍隊軍官和士兵的妓女,官妓是服務于各級地方官員的妓女。這三類是國營妓女,按照現在的話說,是體制內的,她們地位卑賤,生活卻相當優裕,編入國家正式編制(樂籍),由國家財政供養,當然,也服務于國家和國家象征的皇帝與官僚的需要。

唐朝官員嫖妓宿娼,出入妓院,勾搭妓女,作為風尚,一方面是皇帝的榜樣示范作用,而另外的原因是,唐朝科舉取士,詩賦是科考的內容之一,詩賦文章做得好,就可以當大官;而作為妓女,逐水草而居本身就是她們的職業特點,官員們就是她們豐盛的水草;而且,她們不僅僅是賣身,她們還賣唱,賣唱是賣身能夠賣出好價錢的保障,因為唱得好意味著除了色相之外,還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而這是文人官員更為看重的。

宋元時期,理學興起,重男女之防,對于官員狎妓有所限制,規定妓女只能為官員提供歌舞和陪酒這類活動,不能提供性服務,違者要受到各種處分。這種規定執行起來一定有難度,因為私下的交易似乎很難被發現。

事實上地方軍政行政長官私下命令地方官妓提供性服務的仍很普遍,不過,官員像唐朝那樣公開要求妓女獻身,并以這種交易為風流倜儻而驕傲自豪的風氣,算是被轉變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樣禁止官妓向官員提供服務,讓一些官妓面向市場,向社會提供服務以增加財政收入。官員不能從妓女那里得到性服務,官員對于妓女的態度也開始冷落,官妓營妓的經費也成為問題,她們不得不向市場化服務轉變,中國的妓女的市場化從此開始了,中國妓女以官營為主向民營主導過渡。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下令全國廢除樂籍制度,國家不再正式供養妓女。從那時起,官員嫖妓在制度上是被禁止的,但不可能被禁絕。只是,沒有了國家財政供養的官營妓女供享樂,官員嫖妓如果不是自掏腰包,就一定是有人為了某種利益為他買單,甚至是貪污公款或巧立名目用公款做嫖資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酉阳| 巴马| 云林县| 左云县| 莆田市| 遂平县| 诸城市| 栾川县| 鸡西市| 林州市| 左云县| 威海市| 吉林省| 天全县| 三河市| 顺昌县| 新津县| 东乌珠穆沁旗| 龙门县| 留坝县| 石柱| 大英县| 商南县| 襄城县| 哈尔滨市| 邹平县| 两当县| 驻马店市| 宁明县| 彭泽县| 通海县| 泗水县| 宿松县| 来宾市| 沙河市| 海林市| 玛沁县| 丽江市| 余姚市| 奉新县|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