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FBI犯罪現場調查之殺人案件(1)

  • FBI犯罪現場調查
  • 諸葛明
  • 4933字
  • 2017-11-29 14:30:16

殺人是指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犯罪行為。殺人作為一種嚴重的人身犯罪,是公安部門管轄中比率較大的案件。在殺人案分析調查中要重點關注幾個要件:作案工具、尸體、現場環境。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探查,相信會很快還原案件始末。但是,上面提到的幾點并不是殺人案件分析要素的全部,在真正的殺人案件中,兇手還會不經意間留下許多線索,而這些線索可能就是破案關鍵,因為它會衍生出關于犯罪的時間和動機。殺人案件的情況非常復雜,殺人動機更是多種多樣,性質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分析殺人案件中,一定要秉著一絲不茍的精神,充分發揮邏輯能力和理性思維,在客觀條件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綜合各種信息,嚴密展現案件始末,使真相廣布天下。

那么怎樣還原一個真實的殺人案的案發現場?下面讓我們逐層分析。

第一節 作案的工具是重要突破口

在大多數殺人案件中都會存在兇器,即作案工具,是罪犯行兇時所用的器具。對于犯罪分子而言,作案工具的使用使得犯罪過程更為便利,相應的社會危害性也大,所以犯罪工具在殺人案中是破案的關鍵。因此,真正掌握犯罪工具的信息能夠給予破案以重大幫助,業內也一致認為它是案發現場會說話的“第三人”。

在勘查殺人案案發現場時,要對中心現場、外圍現場和罪犯可能逃跑的路線上進行重點搜索,搜索的重點即為兇器的查找。有的罪犯殺人是臨時起意,會選擇就地取材,在慌亂情況下會在現場留下大量的線索;而蓄謀已久的殺人案件,罪犯則會選擇自己攜帶兇器,并在實施犯罪后選擇將兇器帶離現場或逃跑的途中拋棄、藏匿。

針對現場發現的兇器,不要隨意觸摸,首先,要進行拍照取證,然后仔細觀察尋找指紋、血跡等,如果是涉槍案件,必須設法找到彈頭和彈殼。進而分析兇案是就地取材還是隨身攜帶,兇器的種類、特征、用途及其使用的范圍。其次,對兇器上的血跡、毛發等附著物進行提取對比。最后,分析尸體傷口和兇器的吻合程度,若不一致,則要繼續尋找其他可能的兇器。

12月的一天,有人報警稱:他們的鄰居有可能出了狀況,因為他們屋外的郵件已經成堆,煙囪好久都沒有冒過煙了,要知道美國托萊多的冬天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26℃。

警察接到了電話馬上出發,當探長艾略特到達案發現場時,他被現場的情形震驚了。這是一棟充滿古樸氣息的老式房子,房子內生活的主人是一對年過古稀的老人,房間里一片狼藉,明顯有被翻過的痕跡,兩位老人都躺在地板上,看情形,他們已經死去好幾天了。

隨后,探長艾略特派手下在現場搜索兇器,而他本人卻將視線轉移到兩位老人的身體上,這兩位受害者死得極慘,他們身上有大頭棒留下的傷痕,有割傷和刺傷。“這是我所見過最殘忍的場面。”艾略特回憶說。由此,艾略特判斷,兇手在犯罪現場使用了多種作案工具,并且根據屋內的雜亂狀況分析,兇手可能實施了盜竊。

隨后,手下在現場遺留的痕跡進行了勘查,如指紋、腳印、傷痕、衣物以及勘查現場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手套等。死亡原因經法醫鑒定確定為:兩位死者的頭部被鈍器擊打致死。鈍器與銳器相比較而言,要想進入或者擊傷人體,使用時必須要用更多的力氣,這種無刃無尖的鈍性物體有可能是錘、板、棍棒、扳手等。

由于現場房間里并沒有強行進入的跡象,門窗都沒有被撬和被砸的痕跡,警方懷疑兇手并沒有破門而入,案子一定是熟人所為。那么嫌疑人的調查逐漸縮小到兩位老人的熟人之中。

探長一直對擊殺死者的兇器未被找到耿耿于懷,因為這對破案是十分重要的。艾略特發現,死者之一的頭骨上有一條很長的線狀傷痕,這是由鈍器造成的。而正是這條線狀傷痕給了艾略特以極大的啟示,這種線狀傷痕的來源于一種矩形的兇器,而在案發現場探案人員確實找到了一盞黃銅臺燈,這盞燈的基座正是矩形,經對比和死者頭上的傷口完全一致。

警方很快發現,一位有吸毒史的房客有很大嫌疑,這名房客叫安德魯·喬尼。曾因吸毒、販毒被警方逮捕。隨后,警方對喬尼的血液化驗,與現場臺燈留下的血跡進行DNA比對,結果幾乎一致。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喬尼也對自己殺人事實供認不諱。

在這次案件的偵破過程中,作案工具的發現成為了案件的重要轉折點,一開始由于沒有發現兇器,整個案件缺少了重要的連接點,所有信息串聯不到一起,使破案過程變得十分艱難。正是由于艾略特的重大發現,找到了兇手的作案工具,讓整個局面得到了逆轉,從而讓兇手面對事實無言以對,讓案件真相得以公布于世。

在案發現場,尋找兇器是勘查現場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對現場所留痕跡的調查取證也是判斷作案工具的關鍵所在。犯罪分子在作案后,為了掩蓋其罪行,通常會處心積慮地消除物證,給偵破工作帶來難度。如果作案工具在現場并沒有直接找到,那么現場遺留的有關殺人兇器的痕跡物證就顯得極為重要,尤其是死者與犯罪分子有過激烈打斗的現場,有關工具的痕跡物證就更多。例如兇器打在客體上形成的工具痕跡,還有客體上附著的油漆、工具碎片等物證,都是我們分析推斷作案工具很好的依據。

然而,在案發現場的痕跡有很多,這些痕跡有可能是受害人反抗時及案件的發現人、救援人員、圍觀群眾留下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作案人故意偽造現場,但這種策劃和準備往往會為人所發現,這有利于偵查機關的調查研究,查明犯罪工具的來源和具體的殺人動機,從而能快速確定偵查策略。

第二節 尸體有時會“說話”

殺人案件中,一個最重要的信息源在被害者的尸體上。這不僅是因為尸體本身會讓罪犯留下很多線索,而且,對尸體的解剖分析也可以為探案人員確定大體的死亡原因、時間、過程以及其他基本情況。被害人尸體是確認犯罪事實存在的重要依據,所以破譯尸體上的死亡密碼,對于案件現場的還原,案件的偵破具有巨大的作用。

在一般的殺人案件發生后,法醫都會和探案人員一起來到現場。殺人現場大多數是在發現被害人尸體之后才被發現的,在偵查的最初階段一般都有傷痕和尸體可供檢驗。大部分法醫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會對尸體進行尸檢,而尸檢是推斷死亡原因、時間和過程的重要依據。包括用尸體的位置和姿態來判斷,死者死前是否有搏斗痕跡、拖拉痕跡;對死者的個人信息情況的了解可以確定死者的身份;而對死者尸體衣著和隨身攜帶物品的檢驗可以推測出罪犯的犯罪動機等等。

另外,對尸體的變化、附著物、外部的傷痕的檢驗也可以讓探員更為真切地接觸到第一手材料,為自己的推案說理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2000年春節前夕,弗吉尼亞州某市一處警局接到市民報案,稱自己的妻子托馬斯·艾麗被殺死在自己家中。

報案人是艾麗的丈夫,據他介紹,近日與妻子吵架,昨晚心情不好去酒吧喝酒,直到凌晨四點多才回到家,回來后在一樓睡著了。蒙眬中聽見二樓自己的妻子大喊救命,并發現二樓陽臺有人影晃動,他疾步上前但未發現人,而自己的妻子則滿身是血死在床上。

艾麗仰臥在臥室床的左上角處,上身穿無袖半長睡衣,下穿三角短褲,赤足,雙腳底干凈。面部血肉模糊,雙上肢及其睡衣領子周圍有噴濺狀血跡,大半個背部被血液浸透,三角褲尚未見血跡,尸體已出現尸斑,位于尸體背側未受壓部位。雙眼結膜充血,有點狀出血。面部有七處條狀挫裂創,部分深達骨板,顱骨內粉碎性骨折。頸前部見橫向大的片狀皮下出血,舌骨和甲狀軟骨無骨折。

根據以上案發現場,我們來進行逐一分析:

1.死者艾麗身著睡衣,仰臥床上,血跡大都分布在上半身,且無向下半身流淌的血跡,雙腳底非常干凈。傷口是條狀平行分布,說明作案人在行兇時托馬斯·艾麗沒有動彈,這一狀態說明,罪犯一擊致受害人昏迷或者死亡。

2.艾麗的損傷主要集中在面部、頸前、胸部幾處,全身位于身體前側,沒有明顯的抵抗傷,很明顯死者是在熟睡的狀態下、毫無防備地遭到突然襲擊致死。

3.從艾麗損傷的特征分析,罪犯作案工具應該是具有一定長度和重量的金屬棍棒。

4.死者未受到性侵犯,物證檢驗結果未見精斑,不存在強奸殺人可能。

5.法醫根據尸斑的出現時間推斷,死者死亡的時間在凌晨二時左右,而艾麗丈夫回憶凌晨四點多妻子才驚叫,這說明其丈夫在撒謊。

6.從艾麗的傷口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手上、身上和腳下都應該沾有血跡,而在報案者艾麗的丈夫身上衣角底的一處發現未洗干凈的血跡,經化驗與艾麗的血樣相同。

7.警方在院子隱蔽角落的干柴堆里發現一根長75厘米、口徑3.6厘米的鐵水管,其上沾有大量血跡和毛發,經DNA檢驗認定是艾麗的血跡和毛發,也就是說,這根水管就是作案工具。

面對大量的客觀證據,艾麗的丈夫對自己的犯罪事實招認了。他因與妻子不和遂起殺心,趁妻子熟睡之際手持金屬管將妻子活活打死,然后隱藏作案工具,換下沾有血跡的衣服并進行漂洗。一切收拾完畢,自覺是天衣無縫,便打電話報警。但是法醫在尸體上絲絲入扣地調查、分析、取證,讓犯罪嫌疑人無話可說,只能承認罪行。

在這起案件中,可以如此快速地破案和調查人員的邏輯分析、判斷是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法醫對艾麗的尸體提供的信息進行一絲不茍的偵查、化驗、分析,才為案情的進展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線索,案件的進程才能夠如此迅速。

第三節 作案的環境隱藏蛛絲馬跡

前面已經清晰地闡述了作案工具、尸體在案發現場的重要作用,然而面對現實復雜的犯罪情形,有些時候單單從以上兩個方面并不能讓案情水落石出,這就需要探案者更為高超的功力,即在案發現場偵查現場的環境,并從中得到啟示。

當然,這個現場環境包括許多方面,首先是作案環境。這一環境表現得也極為復雜,下面我們逐一討論。

在空間上,作案環境可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這種分析方法,可較為細致地分析出室內和室外兩種環境對作案時間、過程以及對尸體的變化的影響,繼而排除自然環境影響,還原出受害人遭受不幸時的真實情況。

如果說被害人的尸體曾被人轉移過,那么作案環境也會隨之相應地改變,對案情調查分析會造成一定的難度。那么,我們分開分析,被害人率先遭到傷害的環境現場,被稱之為第一案發現場;而轉移后的現場則順其自然地被稱為第二案發現場;以此類推,尸體被轉移幾次就會有幾次案發現場。

在這些案發現場中,每一個案發現場的環境情況都是不同的,有時可能是天差地別的差距,這就考驗探案人員邏輯思維和分析案情的能力。如何還原事件真相,抓住現場環境的蛛絲馬跡,成為其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作案的周邊環境也可歸為作案環境的依托環境,這個依托環境的實時動態、變化因素同樣讓案發現場與之息息相關。所以作案的周邊環境在調查案情的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不要錯過案發現場的任何細枝末節。例如:血跡、子彈的彈痕、手印、足跡、車輛痕跡等等,這些痕跡、細節都能夠加快犯罪現場的重現進程,當然,對案情的偵破也是大有裨益的。

1985年8月29日的一個清晨,一名汽車加油站的服務員打電話給消防隊,她告訴接線員說,凱雍大街的一輛垃圾車里冒著熊熊火焰,請求消防隊前來支援。

接到電話,消防隊員火速趕到現場,然而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事情的起因居然是垃圾車里一具正在燃燒的裸體女尸,并且在附近發現了一個空氣油罐。

案件可能屬于蓄意謀殺,很快被轉移到美聯邦警察丹尼·海菲爾德的手上,海菲爾德和其他辦案人員趕到事發現場展開偵查。

死者的臉部被燒得面目全非,胳膊從肘部燒掉,雙腿從臀部以下都已被燒成灰炭,但是,在死者的胸部和喉部發現明顯的刺傷痕跡。因為,死者的身份很難確認,海菲爾德不得不求助媒體,讓其刊登尋尸啟事。

很快,一位自稱是死者室友的女孩子來到警察局報案,說自己的室友塔拉·辛普森失蹤。據這位女孩反映,她和辛普森從俄勒岡來到現在的所在地圣地亞哥已有幾個月時間了,一直靠在凱雍大街賣淫為生。8月14日晚上,辛普森到外面接客,此后一直沒有回來。自己又看到警方刊登的啟事,遂跑到警察局來認尸,她覺得這具尸體就是辛普森。

隨后,警方進行了尸體和辛普森DNA的比對,情況和預期所想的一樣,受害人就是辛普森。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辛普森在遇害之前肯定有過性行為。但是大火燒毀了本來可能存在的體液,這樣,辨認殺人罪犯的唯一證據也化為泡影。仿佛案情的調查就會就此終結,但是法醫的尸檢給警官海菲爾德一個利好消息。

驗尸結果表明,辛普森在死前遭到了強奸,然后被勒死,澆上汽油燒毀的。這一利好消息給海菲爾德極大鼓勵。隨后,他在凱雍大街周圍尋找目擊者,很幸運找到一位婦女。據這位婦女反映了解,當時她曾被巷子里傳來的重重的撞擊聲驚醒。她順勢向窗外望去,發現有一輛藍色汽車開走了,從汽車引擎聲音判斷,司機當時一定非常慌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阿勒泰市| 云林县| 丰都县| 大渡口区| 通榆县| 萨嘎县| 博野县| 乌苏市| 铜鼓县| 沅陵县| 玛多县| 日土县| 宁国市| 循化| 鄢陵县| 嘉义县| 江源县| 繁昌县| 于都县| 恩平市| 乐陵市| 石景山区| 千阳县| 益阳市| 葵青区| 德庆县| 石阡县| 申扎县| 阿拉善盟| 开阳县| 任丘市| 建平县| 察雅县| 江永县| 永宁县| 克什克腾旗| 宜兰县| 开平市| 新泰市|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