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處世心理學:人情練達,處世無憂(7)

  • 玩的就是心理學
  • 牧之
  • 3988字
  • 2017-11-23 14:40:16

“看到了吧!”婦人指了指老人對男孩兒說,“我希望你明白,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后就跟面前的這個老園丁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低賤的下等工作!”

老人也聽到了婦人的話,就放下剪刀走過來:“夫人,這是集團的私家花園,好像只有集團的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大廈里工作!”婦人高傲地說著。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突然問。婦人一邊不情愿地遞給老人自己的手機,一邊仍不無啟發地借機教訓兒子:“你瞧這些窮人,都這么大年紀了連部手機也沒有,你今后可要長出息啊!”

老人打完一個電話將手機還給婦人,不一會兒,一個人急匆匆走過來,垂手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他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巨象集團’的職務!”“是,我馬上按您的吩咐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婦人大吃一驚,她認識來的這個人,正是“巨象集團”的一個高層人員,憑他的一句話就可以免去她的經理職務。“你……你怎么會對這個老園丁那么畢恭畢敬呢?”她驚詫莫名,拉住他的手問道。

“什么老園丁?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婦人頹然地坐到椅子上。她這樣級別的一個經理在這個集團里很少有見到總裁的機會。

以貌取人的現象隨處可見。我們不知道第一個以貌取人者是誰,但這種現象從遠古時代開始發生,一直延續到今天,卻是不爭的事實。

請記住,任何人和事物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所以在對待人和事物的時候,不能盯住眼前的一點表象,不要以貌取人,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對人和事物從本質上分析、判斷,只有掌握了這樣的方法,才可以做出正確的、符合自己利益的決策。

【第4章】巧妙化解他人敵意的方法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哈佛商學院教授特哈姆說:“在與人談話前,我情愿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在他辦公室前的人行道上散步,而不愿在還沒有清晰的想法,不知該如何說,并且不了解對方,沒有充分準備答案的情況下,直接去他的辦公室。”

肯尼迪·古迪所著的《怎樣讓人們變成黃金》一書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停下來,用數秒的時間比較一下,你是如何關心自己的事情和關心他人的事情的,就會理解,別人也和你一樣。而一旦你掌握了這個訣竅,你就會像羅斯福和林肯一樣,擁有了做任何事的堅實基礎。總之,和別人相處的關系怎樣,完全取決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別人著想。”

無獨有偶,古拉得·力伊帕也和古迪有相同的觀點。他在《進入別人的內心世界》一書中,也有類似的一段話:“把別人的感覺和觀念與自己的感覺和觀念置于相同的位置上,并把它表現出來,這樣,談話的氣氛就會融洽起來。當你在聽別人的談話時,要根據對方的意思來準備自己將要說的話,那樣,由于你已理解和認同了他的觀點,他也就會理解和認同你的觀點。”

不由得讓人想起,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

有個信眾在祈禱時來了煙癮,他問在場的神父:“祈禱的時候,可不可以抽煙?”

神父回答:“這是對神不尊敬,不可以。”

另一個信眾也想抽煙,他問在場的神父:“吸煙的時候,可不可以祈禱?”

神父回答:“這是時刻不忘禱告,當然可以。”

這種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的方法,不僅僅能幫助你擺脫尷尬,也能夠讓你不那么執著于對錯,變得豁達、包容。相信你,如果能按照對方的觀點去想,換個角度表達,它將成為你人生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不碰觸別人的痛處

不碰觸別人的痛處,不但是說話待人的禮儀,更是左右逢源的關鍵。

有修養的人即使在盛怒之下,也不會擴散憤怒的波紋,但是涵養不夠的人,被激怒了,往往就會面露兇相、口出惡言,甚至隨手拿起手邊的東西往地上摔。

某些人暴跳如雷的時候,會口不擇言,用侮辱性的語言攻擊別人最敏感的隱私,這是相當不智的行為。

你攻擊他人的痛處時,修養好的人雖不至于當場發作,與你破口對罵,但心中的疙瘩和怨恨往往難以抹平,如果不幸他是你的上司或客戶的話,你就會變成被“封殺”的對象。

在公司里,“封殺”意味著調職、冷凍、開除。如果你是公司負責人,“封殺”就代表著對方拒絕繼續與你往來,或是“凍結彼此的關系”。

中國古代有所謂“逆鱗”的說法,強調即使面對富有智慧和氣度的蛟龍,也不可掉以輕心。傳說中,龍的咽喉下方約一尺的部位,長著幾片“逆鱗”,全身只有這個部位是逆向生長的,萬一不小心觸摸到這些逆鱗,必定會被暴怒的龍吞噬。至于其他部位,不論你如何撫摸或敲打都沒太大關系。

每個人身上都有幾片“逆鱗”存在,即使是人格高尚偉大的人也不例外。唯有小心觀察,不觸及對方的“逆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才能保持圓融的人際關系。

誰都希望自己比別人聰明,誰都不愿意別人發現自己的失誤。很多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通過宣揚別人的錯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而這恰恰觸到了別人的心病。所以有意無意地張揚別人的錯誤,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或隱私,在他過去的工作或生活歷程中,他也許曾犯下錯誤,甚至做過不光彩的事情。如果你知道內情,在你的下屬、同事或朋友犯錯誤或和你有不同意見而出言頂撞的時候,你將會怎么辦呢?是揭人隱私,還是只就事論事?

有些人雖然不會把別人的隱私抖出,卻常常把它當作籌碼來壓制他人。譬如,他們在盛怒的時候會說:“你少跟我斗,你過去的黑資料還在我手中呢!”那個可憐的人會因為的確有污點掌握在別人手中,只好忍氣吞聲,但他心里卻是非常氣憤,于是,這種心情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互相攻擊對方隱私的情況。彼此都把對方的隱私抖出來,弄得兩敗俱傷,除了引來一大堆人圍觀,對誰也沒有好處。因此,你要清楚,揭人傷疤是最沒必要的。

避開矛盾的焦點

每個人都有一些難以啟齒的避諱,人人都討厭自己的忌諱受到別人的沖撞。與人溝通時,要千萬注意,不能忽視了這些問題。

一次幾位同事在一起喝酒。小李為了表達對小張取得的成績的欽佩之情,舉杯倡議道:“我建議為小張的成功干杯!總結小張的曲折經歷,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須具備三證!”眾人驚異地問道:“哪三證?”小李提高嗓門喊道:“第一是大學畢業證;第二是監獄釋放證;第三是離婚證!”話音剛落,眾皆嘩然,小張硬撐著喝下了那杯苦澀的酒。這三證中的兩證無疑是小張的忌諱,而小李卻沒遮攔地把它們說了出來。小張不想讓別人知道,小李是和他關系比較好的同事,卻把這事捅出來。這件事警示我們,在激勵自己的同事,即使是非常要好的同事的時候,也千萬要避開那些焦點問題。人心隔肚皮,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塊自留地,我們必須尊重他們,不能開那些殘酷的玩笑。

如果你能巧妙地避開焦點,那將是另一番光景,別人會因為你識大體、顧大局而欣然接受你。反之,正如約翰·莫非在《你的生活》雜志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小看別人,自己也會變得渺小。”

美國俄亥俄州黛唐市的國立現金收入公司有著全國最杰出的銷售實力。這個公司的銷售訓練部主任拉爾夫·奈格里認為:“保證推銷員工作符合要求的秘密在于,不是向他們講公司的意圖,而是給他們一個把推銷工作做得更好的刺激。”

拉爾夫從來不說:“如果你想在這里工作,你就必須干大量的跑腿的活兒。”相反,他更可能會說這樣的一些話:“如果你強迫自己出去多做一些訪問和請示,你就會大大地增加自己的收入。”

這是圓通的說法。推銷員的工作本來就是跑腿的,但你直率地說出這個字眼來,那就使他們感到你對他們的鄙夷,從而干不出很好的業績。但是換一種說法,就避開了這個令他們生厭的忌諱,讓他們放心地去做好工作。

偶爾暴露小缺點

如果一個人總是表現得很完美,倒很容易讓人懷疑其中有造假的成分。或者說,故意把自己表現得很完美,這本身恐怕就是一個缺點。

在一次選美比賽的決賽中,有七個美女選手,都是才華、相貌、身材、能力俱強。其中六個雖然各具特色,但都非常完美,她們展示給大家的就是一個個無可挑剔的人。只有一個女孩兒,每次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臉紅一下,雖然她的回答也是那么有新意有獨到見解。最要命的是,她有一次竟然在上臺的時候摔了一跤。但是最終的比賽結果,最具吸引力獎的得主,卻正是這個女孩兒。

在采訪中,大部分觀眾都認為她就像個鄰家小妹,有優秀的實力,但也有著小小的缺點,非常可愛。而其他的六位選手就讓人高不可攀,仿佛根本不是人。

美國心理學家阿倫森發現,一個能力非凡而又完美無缺的人的吸引力,遠不如一個能力非凡但身上卻有著常人缺點的人強。這條規律被稱為討厭完美律。這恐怕是人們認為太完美反而缺失人情味,倒不如有個性、有小毛病的人更貼近人性。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一般人與完美無缺的人交往時,總難免因為自己不如對方而有點自卑。

如果發現精明人也和自己一樣有缺點,就會減輕自己的自卑,感到安全,也就更愿意與之交往。

誰會愿意和那些容易讓自己感到自卑的人交往呢?所以,不太完美的人,有些小缺點的人,更容易讓人覺得可親、可愛。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真正完美、沒有缺點的人。

有一位大齡女青年,具有高等學歷,長得很漂亮,事業上也很有成就。她在方方面面都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很多人眼里,可以算是一位相當完美的人。當然她在擇偶方面的標準也相當高,稍有缺點的就看不上,覺得配不上自己。又覺得婚姻是終身大事,不能馬虎,寧可等著,也不能將就。結果,抱著這樣的觀念,一晃四十了,還是孑然一身。她自己感到很奇怪,像她條件這樣好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被好男人發現呢?

她不知道,正是她的“完美”把許多男士嚇著了。每個人固然希望自己的對象能具有較多的優點,可是如果這個人真的“完美”,卻也讓人受不了。

首先會怕自己配不上對方;其次,因為對方要求高,你稍有缺點,他(她)就要求你改正,你肯定會活得很緊張、很累。

如果讓人們選擇是活得累而完美,還是活得輕松而有缺陷,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后者。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神,我們認可自己的缺點。

完美只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是集合了所有人的美好追求、喜愛和夢想的綜合物。完美本身只是一個邏輯上存在的詞語,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真實的存在體。我們所認為完美的東西只存在于我們人類的無限向往和不斷追求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崇信县| 罗城| 梁平县| 贡觉县| 灵山县| 鹤庆县| 高雄县| 扎兰屯市| 巩义市| 天长市| 滦南县| 大同县| 隆尧县| 灵丘县| 衡南县| 玉树县| 布尔津县| 沙雅县| 衡山县| 定襄县| 宜宾市| 澄江县| 建瓯市| 北川| 资中县| 栾川县| 扎鲁特旗| 乡城县| 沁水县| 东光县| 隆安县| 应用必备| 六枝特区| 沐川县| 秦皇岛市| 修水县| 望城县| 贵定县| 兴山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