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涼山上
- 菩提洲
- 2927字
- 2019-01-02 22:42:23

大白塔——五臺山的著名標志 
走入臺懷鎮,從很遠的地方就能夠看到一座大白塔,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聳,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站在菩薩頂上觀望白塔四周,寺廟樓閣鱗次櫛比。塔院寺正因此塔而得名。
白塔通高75.3米,是五臺最高塔,常被看作五臺山的標志。塔內安放著阿育王所建的文佛舍利寶塔。下層供有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環繞塔基的四周建有四個大的法輪和115個小的法輪。塔頂有風磨銅寶瓶,高5.4米,歷經幾百年風霜雪雨,愈發顯得潔凈锃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白塔身形周正優美、俊逸莊嚴,端坐于千年無涯的時間里,聳立在萬里無際的天地間,自有一種“慧無能勝、力無能屈”的力量。讓人一眼見到它,就會心生感悟:“塔影浮天梵宇凈,鳥聲出谷暮云閑。”上師說:“這是印度阿育王所建的佛舍利塔,當時的塔很小,歷代不斷擴建達到今天的規模。旁邊還有文殊發塔,特別殊勝。”
大白塔始建于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據《清涼山志》載,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后形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寶鑄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國有19座,五臺山獨得其一,被稱為慈壽塔。據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臺山臺懷之地似佛祖說法之靈鷲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筑寺廟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北魏時,顯通寺稱“大浮圖寺”,意即大塔寺,可見大白塔起碼在北魏時期已聳立于五臺山了。現存大白塔,據專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造,因塔的形制為覆缽式的尼泊爾大白塔,俗稱大白塔,以前的慈壽塔置于大白塔腹中。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臺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為顯通寺的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帝重修此塔,并獨立起寺。此后又經歷代修葺,終成今日模樣。

塔院寺是希阿榮博上師此次朝禮五臺山到達的第一處圣跡
大白塔的后面就是藏經閣,藏有漢、藏經書兩萬余冊,是五臺山佛教的經典寶庫。這里是1987年4月法王如意寶帶領弟子們念誦近200萬遍《普賢行愿品》的地方,法王當時的法座就在藏經閣的臺階之上,而希阿榮博堪布仁波切當時就坐在法王身邊。
在塔院寺供燈
時光飛逝,轉眼即是25個春秋。2012年7月1日,希阿榮博上師第三次朝禮五臺山,此次朝圣第一天的午后,上師帶著慈悲的笑容,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來,仿佛是踏在蓮花上。他帶領弟子們頂禮法王如意寶當年坐處,獻上白色哈達,念誦法王如意寶祈禱文。此刻的上師專注寧靜,完全沉浸在對法王如意寶的思念中。
作為朝圣第一站,上師選擇來到這里,帶領我們念誦《普賢行愿品》,一起發愿弘法利生,有著殊勝的意義。

1987年4月,法王如意寶朝禮五臺山時的留影

二十五年后,希阿榮博堪布在塔院寺法王如意寶當年講法的地方敬獻哈達
在《寂靜之道》中,上師這樣說:“由于往昔的愿力和因緣,諸佛菩薩在眾生面前的顯現各不相同。普賢菩薩的顯現是行愿第一,他發下十大愿王,從禮敬諸佛到普皆回向,是一切欲求無上佛果的學佛人必須行持的殊勝法門。法王如意寶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修行人每天念誦一遍《普賢行愿品》的話,他的人生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祈愿我們能夠生生世世追隨上師,圓滿如海一般廣博深邃的普賢行愿。
對于普賢行愿的境界,上師也曾這樣說:“內心真、善、美到極致的表現,正是普賢十大愿王所描述的境界。雖然我們還沒有親證那不可思議的境界,但對證悟者的凈見量我們有堅定的信解,日日受持、恒不忘失普賢行愿,以為引導,一步步回歸自性的萬德莊嚴。”
誦完《普賢行愿品》,供燈開始了。頃刻之間,文殊心咒的念誦聲回蕩在整個寺廟,嬉鬧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弟子們則靜心凝神。在塔基和藏經樓的臺階上,在大白塔和經樓中間的香爐周圍以及空地上,在我們目光所及的所有地方,一盞又一盞酥油燈被點燃了。對于一個修行者來說,供燈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燈光象征著般若智慧,它的光明可以驅散眾生的無明黑暗。供燈人可藉此回向增長福慧,生生世世能值遇佛法,聞思修行。
在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每天都堅持在經堂里供三千盞酥油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20余載,從未間斷。尤其在普賢云供法會中,其供燈數量多達幾萬盞。
此時,上師神情專注,舉手投足卻像一位少年般敏捷。他蹲在一旁,懷里揣著一包油燈,一邊念誦著文殊心咒,一邊很快地點燃了一排排的油燈。在這星星點點的燈火中,上師第一次來到五臺山的身影浮現在弟子眼前。那時的上師穿著滿是補丁的僧衣,生活極其簡單淳樸,卻歡樂無憂、寧靜莊嚴,心懷天下眾生。那時,年輕的上師除了供養法王如意寶外,把所有的錢財都用來供燈了。
回憶法王如意寶
在塔院寺,上師深情地回憶法王如意寶與文殊菩薩的殊勝因緣:
“由于殊勝的因緣,法王如意寶對文殊菩薩的信心不可思議。
“在法王為救度有情而慈悲應化的無數次轉世中,他示現了各種不同形象。曾經一世法王轉為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面前發無上殊勝菩提心,并得到文殊菩薩指引,參訪了110位善知識后圓滿了無上菩提。法王上師在學院講課時經常說:‘要離開的時候,我沒有什么執著的,最舍不得是在往生四因的攝持下和僧眾們一起念誦《普賢行愿品》。念誦《普賢行愿品》的功德非常大,真正心清凈的話,念誦一遍的功德和去拉薩朝圣的功德是一樣的。’
“法王依然能夠憶起,他的前世大悲鎧甲曾與文殊菩薩化現的智慧鎧甲前往雞足山看望無著菩薩的情景。
“在雪域藏地,諸教派共稱全知麥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薩化身。當法王如意寶轉生為格薩爾王的大臣丹哲葉吾布美時,他的父親丹瑪正是麥彭仁波切的前世。所以在前幾世中,麥彭仁波切和法王曾為父子。法王15歲時誦麥彭仁波切所造《直指心性》,每誦一遍《直指心性》就念誦麥彭仁波切祈禱文100遍。當法王至誠念誦祈禱文100萬遍時,他證悟了大圓滿。法王曾說: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于三寶生起剎那信心,皆來自于全知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所以我的弟子,皆當于全知上師生起不共不退之信心,應當晝夜精勤祈禱求加持。
“龍欽巴尊者、宗喀巴大師和薩迦班智達是藏地三大文殊菩薩的化身。法王曾于凈相中親見他們。
“1985年冬,當時法王正為學院數以千計的弟子傳授《大幻化網》密續。一日,于法王閉目沉思時,無垢光尊者與益西措嘉佛母飄然降落,賜予他《大幻化網》的甚深灌頂。之后,法王于智慧中自然流露出《大幻化網》灌頂儀軌,法王口述,由我筆錄。由于此儀軌較長,口述與筆錄持續了數天。此后,法王為海內外弟子賜予《大幻化網》灌頂時所用的均是此儀軌。
“1986年7月20日,法王正安閑地坐在床榻上,宗喀巴大師忽然降臨在他的面前。他給法王傳授了《三主要道》并微笑著說:‘我如今在至尊彌勒菩薩座下名為文殊藏,你的弟子中若有人背誦《三主要道》法要,受持八關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一定可以轉生到兜率天。將來在我成佛為獅子吼如來時,當是我的眷屬。’
“法王在石渠求學的時候,薩迦班智達在光明夢境中顯現,為他傳授了《文殊真實名經》并賜予殊勝加持。醒來以后,法王對顯密一切法要無所不知,因明等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由于法王如意寶凈相中親見三位祖師的殊勝緣起,致使藏傳佛教中鼎足而立的格魯、薩迦、寧瑪等各大教派友好和睦。
“在尼泊爾期間,法王曾經精進念誦文殊贊偈頌:‘一心一意而祈禱,遍知文殊金剛尊,賜予殊勝之加持,智慧融入吾相續。’當圓滿三十萬遍的那天,人們看到從夏絨卡秀塔的塔頂放射出一道白光,直照射到法王的房間。這讓尼泊爾信眾們對法王生起了無上的信心。
“1986年法王如意寶發愿,為度化蕓蕓眾生,愿將佛法的甘露灑向漢地。因漢地是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法王準備朝禮五臺山。朝圣的緣起在同年為六千余名僧眾灌頂時已顯現。在《文殊幻化網》的灌頂中,念誦到迎請儀軌時,法王突然從法座上騰空而起,爾后又徐徐落到法座上,入定良久后,法王平靜地對弟子們說:‘剛才,在我感覺之中,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和布瑪莫扎親自來此迎請我們。我從現在開始與漢地眾生結緣以度化他們。以后我們學院可能會有許許多多的漢族弟子前來求法、修行,并將顯密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地。’
“為朝禮五臺山做準備,法王在許多場合發起念誦文殊心咒,很多弟子發愿念一億遍,總數有幾千億之多。那一年我二十四歲,回到自己的家鄉,也發起大家念誦心咒,總數有一百多億。念文殊心咒可清凈業障、消除違緣、增長智慧。法王1987年的朝圣非常圓滿,對佛法再弘起到了不可思議的作用。
“1987年法王如意寶蒞臨五臺山時正值春天,其時和風吹送,春色滿園。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一萬多名藏族弟子自發追隨法王而來,他們的紅色僧衣滿山遍野。不用說在尚未開放的年代里不可能,這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
“佛經上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常轉法輪之地,而1987年法王朝圣,并未提前報名或者計劃,自發地從各地追隨法王腳步而來到五臺山的弟子和信眾也是一萬人,這里應該有法王他老人家的甚深密意。
“法王如意寶的功德不可思議,他就是有這樣的氣勢和力量,為了利益眾生,總是奮不顧身、不畏艱難,總能夠行人所不能行,總能開創性地去完成歷史上沒有過的事情。法王在《愿海精髓》中寫到:‘未來導師九百九十六,于此剎中示現成佛時,恒時隨行愿成勝弟子,愿獲廣弘事業威猛力。’他確實具有這樣一種力量。
“就是在塔院寺,法王如意寶帶領一萬弟子與信眾念誦近200萬遍《普賢行愿品》,這在五臺山的歷史上沒有過。法王如意寶于此發愿:凡是與我結緣的眾生都往生極樂世界。
“很久以前,蓮花生大士的化身菩提金剛有這樣的授記:‘單堅阿拉木天喇榮溝,鄔金蓮師化身名晉美,彼于菩薩四眾眷屬中,廣宏顯密教法如明日,利生事業頂天立地也,清凈所化眷屬遍十方,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剎。’法王如意寶在塔院寺發下的宏愿和菩提金剛的授記沒有任何差別。
“五臺山留下了很多法王如意寶的足跡,特別是在善財童子洞、羅延窟以及小黛螺頂等殊勝的地方,法王日日夜夜都在光明境界中,他現量見到文殊菩薩,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從智慧心中流露出殊勝的法要有很多:《親見文殊菩薩發愿之金剛道歌》《忠言心之明點》《文殊寂靜修法傳承祈禱文——信心妙藥》《文殊寂靜修法大圓滿儀軌——速賜加持》《極密續注釋——文殊教言》《童子歡慶會之歡喜歌》《生生世世攝受愿文》《舉一反三童子戲》《開顯教誡取舍文》《祈禱加持日光文》《文殊靜修分支大圓滿引導文——手中賜佛》《文殊靜修分支增長智慧丸之修法儀軌》以及《妙音佛母之修法儀軌》等。
“朝拜五臺山是法王如意寶在漢地弘揚佛法的開始,在五臺山的一百多個日日夜夜里,法王為漢、藏、蒙四眾弟子傳授了《七寶藏》等諸多甚深顯密法要。同時為了利益未來的眾生,又將許多伏藏品交付與護法神或者以種種方式隱藏于此,等未來有緣者來開取。
“念誦《普賢行愿品》時,法王如意寶的法座在這里,我當時就在旁邊。這次我的弟子們來到五臺山一定要好好發愿。第一、發愿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不傷害任何眾生。第二、發愿自己和自己結緣的所有眾生能夠脫離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兩個發愿非常重要。
“此外,朝圣期間,每一個弟子都要護持好自己的心念,圓滿念誦文殊心咒10萬遍。”
在上師身邊經常受到熏染的緣故,追隨上師的弟子們都對法王如意寶有著無上的信心,大家雙手合十,歡喜發愿。《宣說文殊剎土功德經》中有云:“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愿,將獲如是果。”
落日西沉,天色漸暗,晝光幻作晚景。不知不覺中一輪皎潔明月已然升起在大白塔的上方。法王為上師點燃的智慧明燈,上師今天又為我們點燃。這看似微弱的燈火在風中輕輕搖曳,卻將永遠照耀著我們千萬里修行之路。如《維摩詰經》所言:“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
如是,上師一點一點為我們播撒下菩提的種子,根植在弟子們的心田,這些種子一定會發芽,長大。銀色的月光如水。上師帶領我們一邊持誦經咒一邊轉繞佛塔,圓滿了第一天的行程。

希阿榮博上師帶領弟子們在塔院寺供燈、發愿

希阿榮博上師在東臺那羅延窟前為弟子們傳法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