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制家具:設計·制造·營銷
- 郭瓊 宋杰 楊慧全
- 1766字
- 2019-01-03 10:59:38
1.2 定制家具的由來和演變
我國的定制家具起步于櫥柜。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倡導、房地產市場和民間裝修熱潮的發展等因素是促使定制家具產業形成發展的主要力量。定制家具是歐美家庭的必備家具,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由香港傳入我國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并逐步向全國滲透發展,起初以整體櫥柜的形式為主,出現了“歐派”、“德寶西克曼”等一大批櫥柜定制企業。同期,國家建設部也提出了民用廚房整體化的研究等相關課題,又推動了行業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民群眾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裝修需求的改變,到90年代末,又出現了一批以入墻壁柜及移動門加工為主的衣柜定制企業雛形,如今發展壯大的索菲亞、卡諾亞等企業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
之后幾年,大量的國外定制家具品牌進軍中國,以德國和意大利為代表。德國以工藝見長,意大利以設計取勝。同時,國內城市地方性品牌也開始逐漸增多。櫥柜方面出現了“海爾”、“皮阿諾”、“我樂”、“博洛尼”、“月兔”、“金牌”等優秀的品牌。同時,整體櫥柜的概念在逐漸增強,廚房柜、電器、燃氣具、廚房功能用具等更加一體化。而定制衣柜行業出現兩極分化的苗頭:
①以“索菲亞”、“卡諾亞”、“雅迪斯”、“歐凱德”、“維意”、“百特斯”、“聯邦高登”、“好萊客”、“詩尼曼”等為代表的柜體派,產品以柜體為主;②以“史丹利”、“頂固”、“KD”為代表的移門派,產品以移門為主;③以“凰道”為代表的純實木派,倡導先定家具后裝修,以純實木榫卯結構制作家具為主。
隨著國內家具定制市場的打開,定制櫥柜和定制衣柜企業在各自領域重點發展的同時又相互滲透,并形成了龐大的定制產業市場,成為家具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名稱也由最初的“定制櫥柜”、“整體櫥柜”、“定制衣柜”、“整體衣柜”、“入墻衣柜”、“定制衣柜”、“步入式衣帽間”、“壁柜”等,轉變成“定制家具”。2008年,“定制家具”和“全房家具定制”概念被連續提出。次年,尚品宅配提出“全屋家私數碼定制”的全新概念,借助圓方軟件,率先突破國內定制家具行業銷售、設計、生產管理的一體化技術,真正實現了全屋定制的概念,為該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幾年,定制家具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陸續迎來了索菲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寧基股份)、廣州好萊客創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2015年,由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商會發起,索菲亞家居、廣州歐派集成家居、卡諾亞、德中飛美家具、廣東頂固集創家具等家居品牌共同起草的《全屋定制家居產品》行業標準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又助推了定制家具行業的健康發展。直至今日,定制家具被越來越多人熟知并接受,隨著與互聯網的結合,大大縮短了從設計到生產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中國家具制造經歷了四個階段:
(1)手工時代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家庭用戶的家具主要是靠傳統的木匠師傅進行手工打制,其家具的質量與精巧程度主要取決于選用的木材質量和木匠個人的工藝水平。
(2)成品時代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工業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家具生產也開始進入工業時代,成品家具大量涌入市場,消費者可直接購買得到,且價格便宜,相比于請木匠進行打制,要更省事、省錢。傳統手工打制的家具開始淡出市場,購買成品家具逐漸成為主要的家具消費方式。
(3)裝修時代
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注重家居環境的美化,渴望家具能夠根據家居空間的大小和布局進行個性化設計。由于成品家具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個性化需求,一些沒有固定單位的木工師傅開始為消費者上門打制家具。當具有設計裝修能力的裝修公司出現之后,也開始為消費者提供現場打制家具的服務,其中以臥室的衣柜為主。
(4)定制時代
20世紀80年代末,定制整體櫥柜出現;90年代末,定制衣柜出現。
21世紀之后,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消費者對家具的空間布局、功能性、審美風格等個性化需求提高,環保觀念不斷普及,成品家具和打制家具開始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2001年開始,國內一部分具有敏銳觸覺和市場遠見的企業家開始吸收、學習和借鑒在歐美、日本等地流行的定制家具理念,結合手工打制、成品家具、裝修設計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創立了最早的一批衣柜品牌,包括索菲亞、卡諾亞、百得勝等。
從此以后,中國定制家居行業開始走向全面、快速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