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空工程設計
- 劉玉魁
- 837字
- 2019-01-03 11:48:16
2.9 氣體在固體中的溶解
材料中的氣體濃度小于外部濃度時,吸附在固體表面的氣體分子,能夠滲透到材料的深部,這種現象叫做氣體在固體中的溶解。固體單位體積中溶解的氣體量(標準狀態下)叫做溶解度,各種材料內部均溶解有氣體,溶解的氣體多少與氣體性質和材料的特性有關。氣體以不同的狀態溶解于材料中。在金屬中,氣體以原子態溶解;而在玻璃、橡膠和陶瓷等非金屬中,氣體以原子或分子兩種狀態溶解。
溶解度與氣體和固體的性質有關,并隨著固體表面的壓力增大和溫度升高而增大。
單原子氣體溶解在金屬和玻璃中,以及氣體以分子態溶解在玻璃、橡膠和塑料中時,可利用亨利定律得到其溶解度
(2-63)
式中 nγ——溶解度,也稱氣體在固體材料中的體積濃度;
γ——溶解度系數;
p——氣體在固體表面上的壓力。
雙原子氣體在金屬中溶解時,需要分解成原子后才能溶解。溶解度以下式表示:
(2-64)
一般情況下,以下式表示溶解度:
(2-65)
式中,u=1,1/2,1/3等,與形成氣體分子的原子數有關。對于單原子氣體,u=1;對于雙原子氣體,u=1/2。
γ的量綱為cm3(STP)/(cm3·Torru),可見,γ的量綱隨u而變。當u=1時,溶解度系數γ的量綱為cm3(STP)/(cm3·Torr);u=1/2時,量綱為cm3(STP)/(cm3·Torr1/2)。
氣體在固體中溶解,需要活化能,它是溫度的指數函數,包含在溶解度系數的公式中:
(2-66)
式中 γ0——溶解度常數,由氣體和固體的性質決定;
Eγ——氣體在固體中溶解所需的活化能;
R——以熱量單位表示的普適氣體常數;
Ts——固體溫度。
由于分子態的氣體在金屬中溶解時,首先要分解成原子態,而后才能溶解。因而,需要的活化能比原子態氣體大。例如,石英玻璃中溶解數量相同的氫和氦,氫需要1000K,而氦只需要400K。
氣體在玻璃或金屬中的溶解度系數與溫度的關系見圖2-11。由圖可見,金屬有較高的溶解度系數。大多數金屬,當溫度為500~1000K時,溶解度系數值在102~10-1范圍的變化。

圖2-11 氣體在玻璃或金屬中的溶解度系數與溫度的關系[2]
圖2-11 中各種玻璃成分 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