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營養學堂

第一章 走進營養的世界

第一節 什么是營養

人類為了生存、生活和生產勞動,必須每天攝取食物,得到必要的營養,所以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對飲食營養的探索。

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最早提出膳食指導的國家之一。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孔子就曾說過“食色,性也”,指出飲食與繁衍后代是人的本能。還有“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這里就提到了飲食衛生,其后孟子又進一步提出“民以食為天”的論點。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以樸素的辨證思想,提出了許多至今仍然有用的見解。如《黃帝內經·素問》提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就是說,人們必須要以谷、肉、果、菜等類食物的互相配合來補充營養,增強體質。還提及:“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勿使過之,傷其正也。”也就是說,谷、肉、果、菜等雖是養生之物,但若過食偏食,非但不能補益,反而會傷正氣,對健康不利。這些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我國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藥物365種,分上、中、下品,其中上品有大棗、葡萄、海蛤等22種食品,可養命應天,延年益壽;中品有干姜、海藻、赤小豆等19種,可養性應人,遏病補虛;下品有9種食物,可治病應地,除邪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350種食物列入具有治療作用的范圍,并區分為寒、涼、溫、熱、有毒和無毒等物質,以便對癥使用。

究竟什么是營養呢?現代科學認為,營養是機體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和其他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構建組織器官、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防病保健的過程。所以講營養不能脫離食物,還要考慮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及代謝過程。

營養的目標: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加速健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长海县| 余干县| 米脂县| 盖州市| 顺义区| 尉犁县| 当阳市| 东台市| 托克逊县| 庆阳市| 会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五河县| 金寨县| 玉门市| 来安县| 小金县| 尤溪县| 湖南省| 宕昌县| 长治县| 札达县| 正蓝旗| 海南省| 苗栗县| 鞍山市| 龙江县| 慈溪市| 马龙县| 定襄县| 鸡西市| 穆棱市| 镶黄旗| 斗六市| 眉山市| 黄梅县| 三河市| 山东| 盐山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