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經絡腧穴概述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經”,有路徑的含義,為直行的主干;“絡”,有網絡的含義,為側行的分支。經脈以上下縱行為主,系經絡的主體部分;絡脈從經脈中分出側行,系經絡的細小部分。《靈樞·脈度》指出:“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經絡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經絡系統將人體的組織器官、四肢百骸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經氣的活動,調節全身各部的功能,運行氣血、協調陰陽,從而使整個機體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

其中十二經脈系指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分別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臟腑以臟為陰,以腑為陽。陽經屬于腑絡于臟,陰經屬于臟絡于腑。手三陰聯系胸部,內屬于肺、心、心包;足三陰聯系腹部,內屬于脾、肝、腎。手三陽內屬于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內屬于胃、膽、膀胱。十二經脈運行氣血,如環無端而灌流周身,相互銜接(表1-1)。而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因為各有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并論合稱“十四經”。十四經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和所屬腧穴,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部分。

表1-1 十二經脈臟腑絡屬簡表

腧穴是人體臟腑氣血輸注于體表的部位。人體的腧穴總體上可歸納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

1.十四經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且歸屬于十四經脈(十二正經和任脈、督脈)系統的腧穴。這類腧穴具有與歸屬經脈密切相關的某些主治或作用規律,簡稱“經穴”。十四經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歸入或不便歸入十四經脈系統的腧穴。又稱“經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無固定名稱,亦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點或病變局部或其他反應點等作為針灸部位的一類腧穴,又稱“天應穴”“不定穴”等。《備急千金要方》載:“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或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乐平市| 修文县| 南召县| 岳池县| 大余县| 汕尾市| 万载县| 饶河县| 临西县| 牙克石市| 沁阳市| 托克托县| 彰武县| 卢湾区| 太保市| 阿坝县| 陆河县| 桂林市| 南昌县| 道孚县| 伊通| 齐齐哈尔市| 昌吉市| 仪征市| 屏边| 崇左市| 灵丘县| 济阳县| 旬阳县| 山西省| 宣化县| 金坛市| 台南市| 万荣县| 长治市| 张北县| 乌苏市| 隆德县| 从江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