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種野菜野外識別速查圖鑒
- 岳桂華 王以忠 于愛華
- 1601字
- 2019-03-01 11:30:42
(2)羽狀裂葉、葉對生
馬鞭草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1米。葉對生,葉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上疏生粗鋸齒,兩面均有硬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喉部有白色長毛,花紫藍色。蒴果長方形,成熱時分裂為4個小堅果。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分布全國各地。
【藥用】6~8月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曬干。味苦。有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癥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痹、癰腫、水腫、熱淋。煎服,5~10克。
【食用】春季采摘嫩莖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可涼拌、做湯、煮粥。

馬鞭草
裂葉荊芥
【識別】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具強烈香氣。葉對生,羽狀深裂,裂片3~5,裂片披針形,全緣。輪傘花序,密集于枝端成穗狀,花冠淺紅紫色,二唇形。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藥用】夏、秋二季花開到頂、穗綠時采割地上部分(荊芥),曬干。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煎服,4.5~9克,不宜久煎。
【食用】未開花前采摘嫩莖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去異味,可炒食、涼拌。

裂葉荊芥
黃花敗醬
【識別】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100厘米。基生葉叢生,莖生葉對生,葉片2~3對羽狀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橢圓形或卵形,葉緣有粗鋸齒。聚傘狀圓錐花序集成疏而大的傘房狀花序,花冠黃色,上部5裂。果橢圓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長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藥用】【食用】同白花敗醬(見107頁)。

黃花敗醬
纈草
【識別】多年生草本,高100~150厘米。莖直立,有縱條紋。基生葉叢出,單數羽狀復葉或不規則深裂,小葉片9~15,頂端裂片較大,全緣或具少數鋸齒;莖生葉對生,無柄抱莖,單數羽狀全裂,裂片每邊4~10,披針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向上葉漸小。傘房花序頂生,花小,花冠管狀,花冠淡紫紅或白色,5裂,裂片長圓形。瘦果長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
【分布】分布我國東北至西南。
【藥用】9~10月采挖根及根莖,去掉莖葉及泥土,曬干,生用。有安神、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少寐、驚風、癲癇、血瘀經閉、痛經、腰腿痛、跌打損傷、脘腹疼痛。煎服,3~6克。治外傷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纈草
狼杷草
【識別】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80厘米,莖由基部分枝。葉對生,莖中、下部的葉片羽狀分裂或深裂,裂片3~5,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邊緣疏生不整齊大鋸齒,頂端裂片通常比下方者大;莖頂部的葉小,有時不分裂。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扁球形,花皆為管狀,黃色。瘦果扁平,邊緣有倒生小刺。花期8~9月,果期10月。
【分布】生于水邊濕地、溝渠及淺水灘。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藥用】夏、秋間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有清熱解毒、養陰斂汗的功效。主治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腸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癤腫、濕疹、皮癬。煎服,10~2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鮮草絞汁搽患處。
【食用】春季挖幼苗,夏季采摘嫩葉,洗凈,放入沸水焯熟,清水浸泡,撈出控干水分,可炒食、涼拌。

狼杷草
棉團鐵線蓮
【識別】直立草本,高30~100厘米。葉對生,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線形,全緣。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通常6,長橢圓形或狹倒卵形,白色,開展,外面密生白色細毛,花蕾時像棉花球。瘦果倒卵形,宿存花柱羽毛狀。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東部、山東及中南地區。
【藥用】夏、秋季采收根及全草,曬干。味辛、微苦。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風熱、咽喉腫痛、腮腺炎、風濕痹痛、蟲蛇所傷。煎服,10~15克,鮮品30~6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食用】春季采集嫩葉,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去辣味,可涼拌、炒食。

棉團鐵線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