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成藥的正確服用時間
人體經絡在不同時間的興奮程度不盡相同,只有在該經絡興奮度最高的時段服用中成藥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因此,中成藥的服用時間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一點,我國古代醫家就已做出過非常明確的總結,如《湯液本草》中說:“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所謂食前食后蓋有義在其中也。”
中成藥的具體服藥時間,要根據服藥者的胃腸狀況、病情特征和所服用藥物特性來決定。根據各種中成藥的特性,可總結出以下三點規律。
1.清晨服用利水、驅蟲藥物
清晨,人體上消化道內的食物已基本排空,此時服藥可以有效避免藥物與食物混合,有利于藥物迅速進入小腸并被吸收,充分發揮藥效。此時服用利水或驅蟲藥物,增加藥效的同時還可避免夜間服藥造成頻頻起床,影響睡眠質量等現象。
2.飯前宜服用治療胃、肝和腎臟疾病的藥物
飯前胃部較空,更有利于藥效迅速疏布于人體下焦,也就是胃、肝、腎所在區域。因此,治療胃、肝、腎等臟器疾病的中成藥,宜飯前服用。
3.飯后宜服用治療胸膈以上部位疾病的中成藥
飯后服用,因胃中有食物托承藥物,有利于藥效疏布于上焦及頭面部,即胸膈以上部位和頭面部。因而治療胸悶、咽痛、眩暈、頭痛、視物模糊等不適的中成藥宜飯后服用。
此外,消食藥也應在飯后服用。
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無論飯前還是飯后服用藥物,服用時間都要與吃飯時間間隔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與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藥效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