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肝炎、肝硬化
柴胡舒肝丸
【藥物組成】茯苓、醋香附、柴胡、紫蘇梗、炒檳榔、姜半夏、麩炒枳殼、酒白芍、甘草、陳皮、桔梗、姜厚樸、炒山楂、防風、六神曲、黃芩、薄荷、醋三棱、酒大黃、青皮、當歸、烏藥、醋莪術(shù)、豆蔻、木香。
【劑型】本品為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
【規(guī)格】小蜜丸每100丸重20克;大蜜丸每丸重10克。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10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疏肝理氣,消脹止痛。可用于更年期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清,嘔吐酸水。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忌生冷及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忌生氣、惱怒;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舒肝和胃丸
【藥物組成】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術(shù)、陳皮、柴胡、廣藿香、炙甘草、萊菔子、檳榔、烏藥。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大蜜丸;氣特異,味甜。
【規(guī)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兩脅脹滿,食欲缺乏,呃逆嘔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調(diào)。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
舒肝調(diào)氣丸
【藥物組成】香附、厚樸、枳實、龍膽、青皮、豆蔻、木香、郁金、白芍、延胡索、五靈脂、牽牛子等。
【劑型】本品為白色水丸,除去外衣后顯黃棕色;氣微香,味辛、苦。
【規(guī)格】每50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
【功用主治】舒氣開郁,健胃消食。用于兩脅脹滿,胸中煩悶,嘔吐惡心,氣逆不順,倒飽嘈雜,消化不良,大便燥結(jié)。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不適用于病后氣虛及老年體弱者;不宜同時服用含有人參的藥物。
指迷茯苓丸
【藥物組成】茯苓、枳殼、半夏、芒硝、生姜。
【劑型】本品為淺黃色的水丸;味咸而苦、辛。
【規(guī)格】每50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燥濕和中,化痰通絡。用于痰飲留伏,筋絡攣急,臂痛難舉。
【注意事項】大便溏泄者慎服;孕婦慎服。
白金丸
【藥物組成】白礬、川郁金。
【劑型】本品為灰白色或灰黃色的水丸;味澀。
【規(guī)格】每50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飯前服用。
【功用主治】豁痰通竅,清心安神。用于痰氣壅塞,癲癇發(fā)狂,猝然昏倒,口吐涎沫。
【注意事項】忌辛辣食物。
季德勝蛇藥片
【藥物組成】重樓、干蟾皮、蜈蚣、地錦草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褐色;味辛、苦。
【規(guī)格】每片重0.4克。
【用法用量】用于蛇蟲咬傷: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時續(xù)服10片,危急重癥者將劑量增加10~20片并適當縮短服藥間隔時間。不能口服藥者,可行鼻飼法給藥;也可外用,被毒蟲咬傷后,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腫止痛。
用于治療乙肝:視癥狀遵醫(yī)囑服藥,口服,成人一次5~8片,6~16歲一次3~5片,6歲以下一次2~3片,一日3次。20日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毒蛇、毒蟲咬傷。本品還含有顯著而持久的通利雙便、保護肝臟、促進受毒肝細胞恢復功能的成分,可用于乙型肝炎等的治療。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脾胃虛寒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雙虎清肝顆粒
【藥物組成】金銀花、虎杖、黃連、瓜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丹參、野菊花、紫花地丁、法半夏、麩炒枳實、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顆粒;氣香,味微苦。
【規(guī)格】每袋裝12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2次;或遵醫(yī)囑。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化痰寬中,理氣活血。用于濕熱內(nèi)蘊所致的胃脘痞悶、口干不欲飲、惡心厭油、食少納差、脅肋隱痛、腹部脹滿、大便黏滯不爽或臭穢,或身目發(fā)黃,舌質(zhì)暗、邊紅,舌苔厚膩或膩,脈弦滑或弦數(shù)者;也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者慎用;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復方鱉甲軟肝片
【藥物組成】鱉甲、莪術(shù)、當歸、黃芪、赤芍、三七、紫河車、黨參、冬蟲夏草、板藍根、連翹。
【劑型】本品為棕色至棕褐色的片;味微苦。
【規(guī)格】每片重0.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6個月為一個療程;或遵醫(yī)囑。
【功用主治】軟堅散結(jié),化瘀解毒,益氣養(yǎng)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并屬瘀血阻絡、氣血虧虛兼熱毒未盡證。癥見脅肋隱痛或肋下痞塊、面色晦暗、脘腹脹滿、納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口苦、赤縷紅絲等。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