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慢性胃炎

一、脾胃虛弱證

人參健脾丸

【藥物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山藥、陳皮、木香、砂仁、黃芪、當歸、酸棗仁、遠志。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大蜜丸;氣香,味甜、微苦。

【規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現代多用于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過敏性結腸炎、營養不良等屬脾胃虛弱、運化失常者。

【注意事項】有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

附子理中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脾胃虛弱”下的“附子理中丸”。

二、脾胃虛寒證

香砂養胃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脾胃虛寒”下的“香砂養胃丸”。

良附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寒邪犯胃”下的“良附丸”。

溫胃舒沖劑

【藥物組成】黨參、炙黃芪、附子、肉桂、補骨脂、肉蓯蓉、白術、山藥、山楂、烏梅、砂仁、陳皮。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至棕色的顆粒;味酸、甜。

【規格】每袋重10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溫胃養胃,扶正固本,助陽暖中,行氣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脹氣噯氣、納差畏寒、脈弱無力等癥。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梗阻等病。

【注意事項】胃大出血時忌用;孕婦忌用;胃脘灼熱痛證、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三、飲食停滯證

枳實導滯丸

【藥物組成】大黃、枳實、六神曲、茯苓、黃芩、黃連、白術、澤瀉。

【劑型】本品為淺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于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后重。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年老體弱及大便溏泄者不宜服本藥;婦女患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或平素月經量多者,不宜服用本藥;不宜與含有人參成分的藥物同時服。

沉香化滯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食滯胃痛”下的“沉香化滯丸”。

四、胃陰不足證

胃安膠囊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胃陰虧虛”下的“胃安膠囊”。

玉竹沖劑

【藥物組成】玉竹。

【劑型】本品為淺黃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

【規格】每袋裝20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20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潤肺生津。用于熱病傷津,咽干口渴,肺痿干咳,氣虛食少。

【注意事項】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服藥期間出現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腹脹便溏者應去醫院就診;小兒、孕婦及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五、肝氣犯胃證

逍遙丸

【藥物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炒白術、茯苓、炙甘草、薄荷。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

【規格】小蜜丸每100丸重20克;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舒肝健脾,養血調經。用于肝氣不舒,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乳腺增生。

【注意事項】孕婦服用時請向醫師咨詢;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本藥;哺乳期禁用。

舒肝健胃丸

【藥物組成】柴胡、香附、香櫞、檳榔、牽牛子、青皮、陳皮、枳殼、厚樸、檀香、豆蔻、延胡索、白芍、雞內金、五靈脂。輔料為滑石粉、桃膠。

【劑型】本品為白色的水丸;氣清香,味微苦、辛。

【規格】每10丸重1克。

【用法用量】一次3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舒肝健胃,開郁消積。主治肝郁犯胃,氣機中阻,宿食內停所致的脘腹脹滿、兩脅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等病癥。主要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膽囊炎等。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忌情緒激動或生悶氣;不宜與含有人參成分的藥物同時服用;陰虛火旺者不適宜服用本品。

氣滯胃痛沖劑

【藥物組成】柴胡、延胡索、枳殼、香附、白芍、炙甘草。

【劑型】本品為淡棕色至棕黃色的顆粒;具特殊香氣,味甜、微苦、辛。

【規格】每袋裝2.5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2.5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肝郁氣滯胃痛者適宜。現為胃脘疼痛而引兩脅,胸痞腹滿,噯氣頻頻,心情易抑郁激動,脈弦。

【注意事項】氣郁化火而有熱象者不宜服用;孕婦慎用。

六、肝胃郁熱證

丹梔逍遙丸

【藥物組成】牡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薄荷、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或蜜丸;氣香,味微苦、略辛。

【規格】每袋裝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舒肝解郁,清熱調經,降血壓、降血脂、調節子宮機能。用于肝郁化火,胸脅脹痛,煩悶急躁,頰赤口干,食欲缺乏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乳房與少腹脹痛。

【注意事項】忌生氣、惱怒;服藥期間少吃生冷、油膩難消化食物;孕婦慎用。

清胃黃連丸

【藥物組成】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

【劑型】本品為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味微苦。

【規格】每10丸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注意事項】體虛便溏者、年老者和孕婦均禁用。

加味左金丸

【藥物組成】黃連、吳茱萸、黃芩、柴胡、木香、香附、郁金、白芍、青皮、枳殼、陳皮、延胡索、當歸、甘草。

【劑型】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香,味苦、辛。

【規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用主治】本方系清肝瀉火、降逆止痛之劑。用于胃脘脹滿、痛連兩脅、胸悶噯氣、心煩易怒、胃熱嘈雜、兼惡心吐酸、口渴喜冷,或似饑非饑,胸悶不思飲食,或胸悶痰多,多食易饑;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滿痛、煩悶不舒;噯氣胸悶,口渴唇干,腹脹食少,嘔吐痰涎,大便不暢,小便黃少。

【注意事項】忌怒;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七、濕困脾胃證

香砂平胃顆粒

【藥物組成】蒼術、陳皮、甘草、厚樸、香附、砂仁。

【劑型】本品為灰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裝10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功用主治】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慢性胃炎、腸功能紊亂等。

【注意事項】脾胃陰虛者慎用,其表現為食欲缺乏、口干舌燥、手足心熱等;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老弱陰虛者不宜服用。

藿香正氣丸

【藥物組成】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陳皮、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棗。

【劑型】本品為深棕色的濃縮丸;氣芳香,味甘、微苦。

【規格】每8丸重3克。

【用法用量】一次8丸,一日3次。

【功用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扶正祛邪。用于感冒、嘔吐、泄瀉、霍亂、濕阻等病。其基本指征是:惡寒發熱、頭身困重疼痛、胸院滿悶、惡心嘔吐或泄瀉、舌苔白膩、脈濡緩。現代多用于胃腸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腸胃炎等。

【注意事項】素有高血壓病、心律失常、心臟病、肝病、腎病等嚴重慢性病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宜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飲食宜清淡。

八、瘀血內阻證

金佛止痛丸

【藥物組成】郁金、佛手、白芍、延胡索、三七、姜黃、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濃縮水丸;味苦、甘。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行氣止痛,舒肝和胃,祛瘀。用于胃脘氣痛、月經痛、慢性淺表性胃炎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項】忌情緒激動及生悶氣;胃陰虛者不適用,其表現為唇燥口干、喜飲、大便干結;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沉香舒氣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肝胃氣滯”下的“沉香舒氣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海盐县| 中超| 岳池县| 瑞丽市| 紫金县| 温州市| 台州市| 如皋市| 扎兰屯市| 南陵县| 诸城市| 图们市| 五寨县| 游戏| 砀山县| 漳州市| 安溪县| 喀喇沁旗| 霍林郭勒市| 东阿县| 洪泽县| 博乐市| 三明市| 东乌珠穆沁旗| 永春县| 河北省| 五台县| 徐水县| 沁源县| 九龙坡区| 城步| 罗田县| 古浪县| 林西县| 新竹市| 安岳县| 肥乡县| 甘泉县| 南投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