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消化系統疾病的中成藥速查
第一節 胃痛
一、寒邪犯胃
十香止痛丸
【藥物組成】香附、檀香、香櫞、沉香、降香、丁香、木香、零陵香、乳香、烏藥、延胡索、厚樸、砂仁、蒲黃、五靈脂、香排草、高良姜、熟大黃。
【劑型】本品為深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微苦。
【規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散寒止痛,疏氣解郁。用于胃寒氣滯,胃脘刺痛,腹部隱痛,兩脅脹滿。
【注意事項】服用本藥忌酒;忌憤怒、憂郁;服藥期間不宜與人參或其制劑同服;孕婦慎服;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請遵醫囑服用。
丁桂溫胃散
【藥物組成】丁香、肉桂。
【劑型】本品為棕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
【規格】每盒裝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1.5克;如需外用,可將少許藥粉放于膏藥中,貼于患處。
【功用主治】散寒溫胃,止痛行氣。用于寒性脘痛及寒性腹痛。
【注意事項】本藥不適用于有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等癥狀之脾胃陰虛患者;不適用于有口干、心煩易怒、頭暈、手足心熱等癥狀之肝腎陰虛患者;不適用于有惡熱汗出、心悸乏力、手顫抖、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孕婦忌服。
七香止痛丸
【藥物組成】丁香、川木香、沉香、降香、八角茴香、小茴香、木香、乳香、廣藿香。
【劑型】本品為淡棕黃色水丸;氣香,味辛、苦。
【規格】每2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小兒酌減。
【功用主治】散寒溫中,止痛行氣。用于脘腹氣滯、疼痛。
【注意事項】忌憤怒、憂郁。本藥不適用于有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等癥狀之脾胃陰虛患者;不適用于身倦乏力,氣短嗜臥,動則作喘之身體虛弱者。小兒及年老體弱者不宜服用。
良附丸
【藥物組成】高良姜、醋香附。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至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辣。
【規格】每袋裝3~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溫胃理氣,用于寒凝氣滯,脘痛吐酸,胸腹脹滿。
【注意事項】忌憤怒、憂郁。本藥不適用胃部灼痛,口苦便秘之胃熱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胃得安片
【藥物組成】白術、蒼術、神曲、澤瀉、川芎、海螵蛸、草豆蔻、萊菔子等。
【劑型】本品為淺棕色片;氣微香,味苦,微辛涼。
【規格】每片重0.4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4次。
【功用主治】和胃止痛,健脾消食。用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本藥不適用于劇烈胃痛、嘔吐、黑便者;急癥胃痛及潰瘍病活動期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本藥。
胃氣痛片
【藥物組成】烏藥、郁金、乳香、香附、木香、高良姜、沒藥、青皮、五靈脂、肉桂、八角茴香、丁香、白芍。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的片;氣香,味微苦。
【規格】每片重0.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次。
【功用主治】和胃,理氣,止痛。用于胃脘疼痛,胸腹脹滿,嘔吐酸水,消化不良。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本藥不適用于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之脾胃陰虛者;不適用于口干、急躁易怒、頭暈血壓高之肝腎陰虛者。
健胃止痛片
【藥物組成】曼陀羅、烏藥、草豆蔻、干姜。
【劑型】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味辛。
【規格】每片重0.3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功用主治】散寒溫胃,止痛順氣。用于胃寒,脘腹脹痛。
【注意事項】青光眼患者忌用。
二、肝胃氣滯
木香分氣丸
【藥物組成】木香、砂仁、丁香、檀香、香附、廣藿香、陳皮、厚樸、枳實、豆蔻、莪術、山楂、白術、甘松、檳榔、甘草。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辛。
【規格】每100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寬胸消脹,止嘔,用于肝郁氣滯,脾胃不和,胸膈痞悶,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倒飽嘈雜,嘔吐惡心,噯氣吞酸;脾胃不和,心腹脹滿,兩脅膨脹,咳嗽喘息,醋心干嘔,咽喉不利,飲食不化;一切氣逆,心胸滿悶,腹脅虛脹,飲食不消,干嘔吐逆,上氣咳嗽冷痰,氣不升降。
【注意事項】罹患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沉香舒氣丸
【藥物組成】木香、砂仁、沉香、青皮、厚樸、香附、烏藥、枳殼、草果仁、豆蔻、片姜黃、郁金、延胡索、五靈脂、柴胡、山楂、檳榔、甘草。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
【規格】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舒氣化郁、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脹痛,兩脅脹滿疼痛或刺痛,煩躁易怒,嘔吐吞酸,呃逆噯氣,倒飽嘈雜,不思飲食。
【注意事項】忌情緒激動或生悶氣;不適用于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之脾胃陰虛者;孕婦慎服。
胃蘇顆粒
【藥物組成】陳皮、佛手、香附、香櫞、枳殼、紫蘇梗。
【劑型】本品為棕色顆粒;味苦。
【規格】每袋裝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15天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主治氣滯型胃脘痛,癥見胃脘脹痛、竄及兩脅、得噯氣或矢氣則舒、情緒郁怒則加重、胸悶食少、排便不暢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罹患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健胃片
【藥物組成】山楂、六神曲、麥芽、檳榔、雞內金、蒼術、草豆蔻、陳皮、生姜、柴胡、白芍、川楝子、延胡索、甘草。
【劑型】本品為橘黃色的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黃褐色;氣香,味微苦、辛。
【規格】每片重0.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功用主治】健胃止痛。用于胃弱食滯引起的胃脘脹痛、倒飽嘈雜、噯氣食臭、大便不調,可調節胃酸分泌,以調和膽汁來促進消化系統功能。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珍珠胃安丸
【藥物組成】珍珠層粉、甘草、豆豉姜、陳皮、徐長卿。
【劑型】本品為黑色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顯淺灰黃色至黃棕色;味甘。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克,一日4次,飯后及睡前服。
【功用主治】和中寬胃,行氣止痛。用于氣滯所致的胃痛,癥見胃脘疼痛脹滿、泛酸、嘈雜似饑;可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
【注意事項】忌辛辣食物、過硬的食物、發霉變質的食物、咖啡、燒烤、火鍋、煙酒等。
三、食滯胃痛
開胸順氣丸
【藥物組成】檳榔、牽牛子、陳皮、木香、厚樸、三棱、莪術、豬牙皂。
【劑型】本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水蜜丸;味微苦、辛。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9克,一日1~2次。
【功用主治】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用于飲食內停、氣郁不導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疼痛、噯氣嘔惡、食少納呆。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年老體弱者慎用。
沉香化滯丸
【藥物組成】沉香、大黃、香附、厚樸、莪術等15味。
【劑型】本品為棕灰色的水蜜丸;味香,微苦。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服3~6克,每日2次;7歲以上小兒服成人1/2量,3~7歲服成人1/3量。
【功用主治】行氣和中,破積導滯,消痞除滿。開胃進食劑。主治積滯內停、嘔吐、泄瀉等病。用于積滯內停,面黃肌瘦,煩躁多啼,夜臥不寧,不思飲食,呃噫食臭,或嘔吐酸餿乳食,脘腹痞滿脹痛,小便短赤,大便酸臭或溏薄;食已即吐,嘔吐酸腐,噯氣厭食。西醫診斷之消化不良、胃炎、胃神經官能癥也可使用本藥。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年老體弱及大便溏泄者不宜服本藥;婦女患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或平素月經量多者,不宜服用本藥;不宜與含有人參成分的藥物同時服用。
六味安消膠囊
【藥物組成】土木香、大黃、山柰、寒水石、訶子、堿花。
【劑型】本品為紅黑色的膠囊劑,內容物為灰黃色或黃棕色的粉末;氣香,味苦、澀、微咸。
【規格】每粒裝0.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粒,一日2~3次。
【功用主治】和胃健脾,導滯消積,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脹滿,消化不良,便秘,痛經。
【注意事項】小兒及孕婦忌服;不適用于久病體虛的胃痛患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腎病、水腫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調中四消丸
【藥物組成】炒牽牛子、熟大黃、香附、五靈脂、豬牙皂。
【劑型】本品為褐色的水蜜丸;氣微香、味辛、苦。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1次,溫開水送服。
【功用主治】消食化滯,利水止痛。適用于停食腹脹脘痛,二便不利。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本品,年老體弱者慎用。
香砂和胃丸
【藥物組成】陳皮、白術、厚樸、香附、枳殼、山楂、廣藿香、六神曲、麥芽、蒼術、茯苓、砂仁、萊菔子、半夏曲、黨參、木香、甘草。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香,味微苦、辛。
【規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功用主治】健脾開胃,行氣化滯。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缺乏、脘腹脹痛、吞酸嘈雜、大便不調。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本藥不適用于口干、舌紅少津、大便干之脾胃陰虛者。
四、胃熱疼痛
水線和胃顆粒
【藥物組成】水線草、蒲公英、白芍、香附等。
【劑型】本品為淡黃白色顆粒;氣無,味淡。
【規格】每袋裝12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克,一日3次,用開水沖服;或遵醫囑。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寬中解郁,理氣止痛。用于慢性淺表性胃炎火郁證所致的胃脘滿悶、脹痛或灼熱感、食后不舒、噯氣泛酸等。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胃熱清膠囊
【藥物組成】救必應、大黃、延胡索、甘松、青黛、珍珠粉、甘草。
【劑型】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黃色至棕灰色的粉末;氣香,味苦、甘。
【規格】每粒裝0.2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4次,6周為一個療程;或遵醫囑。
【功用主治】清熱解郁,理氣止痛,活血祛瘀。用于郁熱或兼有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痛、有灼熱感、痛勢急迫、食入痛重、口干而苦、便秘易怒、舌紅苔黃等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見上述證候者。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用。
清胃止痛微丸
【藥物組成】黃連、白芍、地榆等。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的濃縮微丸;氣微,味苦。
【規格】每30粒重1.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克,一日3次,6周為一個療程;或遵醫囑。
【功用主治】清胃瀉火,柔肝止痛。用于胃脘痛(消化性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火郁證。癥見胃脘灼痛拒按、口干苦、喜冷飲、煩躁易怒、泛酸、嘈雜、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潰平寧顆粒
【藥物組成】大黃、白及、延胡索。
【劑型】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味甘、微苦。
【規格】每袋裝4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功用主治】止血、止痛、收斂。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癥。
【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白清胃散
【藥物組成】石膏、玄明粉、硼砂、冰片。
【劑型】本品為散劑。
【規格】每瓶裝3克。
【用法用量】外用,吹敷患處,每次少量,1日數次。
【功用主治】清熱,消腫,止痛。用于胃火上升引起的牙齦疼痛,口舌生瘡。
【注意事項】不可內服。用藥期間忌食辛辣食物。
五、脾胃虛弱
健脾丸
【藥物組成】黨參、白術、陳皮、枳實、山楂、麥芽。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規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小兒酌減。
【功用主治】健脾開胃。用于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養胃顆粒
【藥物組成】黃芪、黨參、白芍、香附、陳皮、山藥、烏梅、甘草。
【劑型】本品為淺棕色或棕色的顆粒;氣香,味微苦。
【規格】每袋裝5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5克,一日3次,空腹時服用。
【功用主治】養胃健脾,理氣和中。用于脾虛氣滯所致的慢性萎縮性胃炎。
【注意事項】注意飲食規律,忌食辛辣食物;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健胃愈瘍片
【藥物組成】柴胡、黨參、白芍、延胡索、白及、珍珠層粉、青黛、甘草。
【劑型】本品為薄膜包衣片,除去包衣的片心顯灰褐色;氣微、味苦。
【規格】每片重0.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片,一日4次,20日為一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
【功用主治】疏肝健脾、解痙止痛、止血生肌。用于肝郁脾虛、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潰瘍活動期,癥見胃脘脹痛、噯氣、吐酸、煩躁不適、腹脹便溏等。
【注意事項】不宜與重金屬鹽制劑、生物堿、強心苷、明膠等同時服用;用藥期間忌食辛辣、酸性及刺激性食物。
摩羅丹
【藥物組成】百合、麥冬、石斛、茯苓、白術、烏藥、白芍、三七、延胡索、雞內金、玄參、當歸等。
【劑型】本品為棕色的小蜜丸;味甜、微苦。
【規格】每55粒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5~110粒,一日3次,飯前用米湯或溫開水送下。
【功用主治】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痛、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燒心等癥。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參苓白術散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白術、山藥、甘草、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劑型】本品為黃色至灰黃色的粉末;氣香,味甜。
【規格】每袋裝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注意事項】感冒發熱患者不宜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附子理中丸
【藥物組成】黨參、炒白術、附子、干姜、甘草。
【劑型】本品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微甜而辛辣。
【規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克;小蜜丸每100丸重20克;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功用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感冒發熱患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六、脾胃虛寒
香砂養胃丸
【藥物組成】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香附、枳實、豆蔻、厚樸、廣藿香、甘草。
【劑型】本品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后顯棕褐色;氣微,味辛、微苦。
【規格】每10粒重1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溫中和胃。用于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癥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
【注意事項】胃痛癥見胃部灼熱、隱隱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藥。
香砂六君丸
【藥物組成】黨參、白術、茯苓、半夏、甘草、陳皮、木香、砂仁。
【劑型】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甜、辛。
【規格】每袋裝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用主治】益氣健脾,和胃。用于脾虛氣滯,消化不良,噯氣食少,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注意事項】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且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慎用。
小建中顆粒
【藥物組成】白芍、大棗、桂枝、炙甘草、生姜。
【劑型】本品為淺棕色至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
【規格】每袋裝1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用于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嘈雜吞酸,食少,心悸及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慢性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表證未清患者及脾胃濕熱或有明顯胃腸道出血癥狀者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復方春砂顆粒
【藥物組成】砂仁葉油、化橘紅、白術、枳殼。
【劑型】本品為棕色或棕褐色的顆粒;熱水溶解后具砂仁香氣,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裝10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行氣溫中,健脾開胃,止痛消脹。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痛和消化不良。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陰虛者;孕婦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黨參理中丸
【藥物組成】黨參、炮姜、白術、甘草、蜂蜜。
【劑型】本品為黃棕色的大蜜丸;氣香,味微苦。
【規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胸滿腹痛,消化不良。
【注意事項】感冒發熱者慎用;孕婦慎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有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便膿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瀉后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附子理中丸
具體內容見本章本節“脾胃虛弱”下的“附子理中丸”。
七、胃陰虧虛
陰虛胃痛顆粒
【藥物組成】北沙參、麥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甘草。
【劑型】本品為淡黃棕色至黃棕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裝5克。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克,一日3次。
【功用主治】養陰益胃,緩中止痛。用于胃陰不足引起的胃脘隱隱灼痛,口干舌燥,納呆,干嘔,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癥狀者。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遇寒則胃脘作痛、喜熱飲食;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養陰清胃顆粒
【藥物組成】石斛、知母、黃連、苦參、茯苓、白術、黃芪、白及、馬齒莧、枳殼、威靈仙、地榆、射干、連翹。
【劑型】本品為黃褐色至棕褐色的顆粒;氣微香,味甜、微苦。
【規格】每袋裝15克。
【用法用量】口服,飯前30分鐘開水沖服。一次15克,一日2次;10周為一個療程。
【功用主治】養陰清胃,健脾和中。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屬郁熱蘊胃,傷及氣陰證。癥見胃脘痞滿或疼痛、胃中灼熱、惡心嘔吐、泛酸嘔苦、口臭不爽、便干等。
【注意事項】個別患者服用后偶見腹脹、惡心、胃部不適;孕婦慎用。
養胃舒膠囊
【藥物組成】黨參、白術、黃精、山藥、干姜、菟絲子、陳皮、玄參、烏梅、山楂、北沙參。
【劑型】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細粉和顆粒;味微酸、苦。
【規格】每粒裝0.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功用主治】滋陰養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熱,隱隱作痛。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濕熱胃痛及重度胃痛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胃安膠囊
【藥物組成】石斛、黃柏、南沙參、山楂、枳殼、黃精、甘草、白芍。
【劑型】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褐色粉末;味苦。
【規格】每粒裝0.25克。
【用法用量】飯后2小時服用,一次3粒,一日2次。
【功用主治】養陰益胃,補脾消炎,行氣止痛。用于胃脘嘈雜、上腹隱痛、咽干口燥。
【注意事項】不適用于脾胃陽虛,主要表現為遇寒則胃脘痛,大便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