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輕松松認植物(第2版)
- 汪勁武編著
- 2837字
- 2019-01-03 13:41:38
第一版前言
近年來,筆者發現不少年輕人對認識自然界的植物很有興趣,這些人中,有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也有外系的如中文系、哲學系……的學生,雖然人不太多,但已非個別。還有一次筆者帶了四十多人在校園認識樹木花草,邊走邊講邊認,這些年輕人興趣很濃,都認真記筆記,一打聽,他(她)們還有來自政法大學的,為了認識植物都走到一起來了。這使我想起幾十年來自己認識植物的艱辛歷程。如今年輕人想認識植物,應當說是大好事,只有認識植物才能更好地利用植物,應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因此一本通俗的、更好入門的書對他(她)們是有幫助的。在這本書中,筆者用自己碰到過的實事讓讀者知道認識自然界的植物,有時會派上大用場,也會增加學習的動力。
筆者幾十年來,在實際工作中,碰到過不少認識植物的問題,在考驗中深感學習好植物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體會到從實際中遇到問題,又去努力解決問題,對自己的成長尤為重要。今擇筆者遇到的實例,以啟示讀者。
首先要說的是2008年11月,筆者去了北京市海淀區五道口城鐵西側的一個不太大的露天臨時性市場,受好奇心驅使,邊走邊看,忽見有個攤位出售多種中藥材。筆者細看時,有一種藥材特別顯眼,那是一種干堅的果實,攤位小廣告上標明為“壯陽果”,別名,“風流果”、“龜頭子”;產地,西藏;功效,據《本草綱目》、《現代中醫藥》等記載,壯陽果補腎強腰、壯陽生精、滋補骨髓。經現代中醫中藥研究結果表明,腎虛則體虛,壯陽果對腎虛引起的腰酸、腿寒、腳涼、體虛、盜汗,女子腎虧引起的面色萎黃、黑皮色斑、皮膚干澀,男子腎虛、陽痿、早泄、滑精衰弱有較好的療效。
小廣告上還強調:長期飲用,能夠增強免疫功能,改善睡眠質量、調節內分泌,使肢體有力、皮膚光澤、面色紅潤、頭發有光澤,延緩衰老等。
用法用量:取3~5粒泡酒。
開水沖泡:每日服一粒。
筆者細心看那果子,直徑有3厘米以上。為了進一步查考,筆者買了兩粒果子,收費5元,照此計算每斤百元左右,或更多。
經查《西藏植物志》不見此種植物,查《中國植物志》才知是屬于殼斗科柯屬的粗穗柯。西藏不產,《藏藥志》無此種藥材,又查《本草綱目》及多種藥書,均找不到它的記載。
這種果子,含淀粉多,而且用水泡,恐怕水都透不進去,因為它的果皮光硬,不易透水……筆者初步判斷這是一種假冒藥材,根本不會有廣告上所說的那么多功能。因此奉勸讀者不要輕信。
2010年12月的一天,筆者在北醫三院眼科大樓旁的馬路邊,見一小販賣干果,果名“龜頭果”,可治前列腺疾病,每斤60元。筆者一看,那龜頭果又是一種殼斗科的堅果,跟上文的“壯陽果”為一類,根本治不了前列腺疾病。
第二件事是,筆者閑暇時,喜歡去大書店瀏覽群書,一次忽然看見一本放在暢銷書架上的書,書名記不很準了,類似植物之謎類的書籍。其中有一件事是植物吃人的奇聞,書中提到在越南的森林中,一隊美國士兵到了林中一片草地,有七八人坐在草地上休息,另有兩人去找水,找水的人剛走不遠,感到有異樣,于是返回草地,發現那休息的幾個士兵已不見了,草上有血跡,才知是那片草將他們吃掉了,書上說那草名叫“毛氈苔”,本是吃蟲植物,這次吃起人來了,草吃人是一個待解之謎。
筆者看了吃了一驚,這食蟲植物真能吃人?按書上所說是真的吃了人,但為什么吃人,需要解開此謎。筆者認為食蟲草本植物,根本不可能吃人,而待解之謎是已有了吃人的事實,需要揭開這個秘密,筆者絕不相信毛氈苔能吃人。
同書上又說另一奇事,即還是那士兵兩人去了水邊,一人見水中有水草,就用手去抓草,未料到水草反而纏住了他的手不放,任憑他怎么用力也抽不回手,另一士兵見狀去幫助拉,也無濟于事,只好用刀砍去手掌,才脫了身。手掌掉入水中,過一會兒再看時,手掌不見了,鮮血浮上水面,就是說那手掌被水草吃掉了。書上說水草叫“貍藻”,也是一種食蟲植物,但生于水中。筆者認為貍藻可以捕小蟲,它有捕蟲囊,但很小,絕不可能吃下人的手掌。
同書上還說豬籠草這種食蟲植物也吃了人。
總的說是多種食蟲植物都吃了人,有待揭開這個謎!筆者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了。
第三件事,讓筆者感慨良多,那是2009年11月的事。某單位一專家帶了另兩位專家來訪,并帶來一些植物種子發芽后的幼苗,苗長不過6~8厘米左右,有1~2對小型葉子,希望鑒定出這是什么植物?筆者一看,此苗無花又無果實,怎么鑒定呀?就問起到底是什么原因要鑒定此苗。據說,苗是催芽發的。有一個公司去美國買優良品種的蘆筍種子,希望種出的蘆筍品質好,價高。結果花了不少錢買蘆筍種子(每斤要價8千元),買回種下時,有一部分不發芽,只好用人工催芽,但出了芽后一看不是蘆筍,而像是一種野草,方知上當。他們要鑒定出這是什么植物的種子,我國是否也有此種植物抑或僅產于美國?筆者憑多年的實際經驗,看那小形狹窄的葉子只有一對,而其下部有一對更小的托葉,兩葉之間有一根短的須兒,須兒不分枝,初步斷定為豆科植物,而且應是香豌豆屬的種。但在《中國植物志》中的豆科香豌豆屬無一種能對應上的,這證明此植物我國不產。再查看一本新出的美國植物圖譜(小冊子)也對不上,后忽然想起,自己20多年前,曾在舊書店購買的一本舊書,是美國1940年出版的,書名《密蘇里春天的植物》(為英文原版書,有黑白圖版)。在此書中的香豌豆屬及附的圖版中,有這個種,可以說一點不差,是小香豌豆或稱細香豌豆,并附有拉丁學名。這個種只產于美國密蘇里州及其他少數的州,為一種野草,花不多,種子形態據來訪者云,極像蘆筍的種子,只是顏色淡一點而已,這證明賣者是有意混淆的。
這個例子說明,外國人中也有不法商人,我國人應警惕!
近期筆者在看書時,又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一本書談吃素菜的,書寫得很好,讀之入神,作者有很深厚的文學和歷史功底。也許是作者對植物知識尚有不熟悉之處,書中談到蔬菜中的蘆筍時,認為蘆筍是蘆葦的嫩芽,這實際是一誤解,問題出在二者同有“蘆”字之上,容易推理為二者相同,可實際二者不同。原書作者云:蘆葦是遍布全世界各地的早熟禾科蘆葦屬植物,主要生長在湖泊、沼澤、濕地和河流邊緣,植株較高,通常在1.5~3.5米,個別可以長到5米。文中還引證《本草綱目》中對蘆葦的說明,這就確實證明作者將蘆葦與蘆筍混為一談。
實際蘆葦屬于禾本科蘆葦屬,而蘆筍屬于百合科天門冬屬,二者不同科,差異大矣。蘆筍的植物正名應為石刁柏;高不過1米,分枝柔弱;枝上有許多絲狀的葉狀枝,長5~30毫米,粗小于0.5毫米,葉退化成小鱗片狀;花單性,雌雄異株,綠黃色;漿果球形,直徑不及1厘米,熟時紅色。
蘆筍世界各國多栽培,我國僅新疆西北部有野生的,其嫩苗形似小竹筍,故名蘆筍,常作為蔬菜食用。
蘆葦的嫩芽雖也可食,但今天極少見以之作蔬菜者。蘆筍的根狀莖稱蘆根,是健胃藥。蘆葦的嫩莖葉,為優良的飼料。
又該書有一章講木耳,也談到了地耳,說是地衣類的一種,認為此種屬苔綱地錢科,插圖也是地錢。但地錢是苔蘚植物苔綱,絕非地衣類。
本書由汪勁武編著,由徐曄春、華國軍、劉冰、陳之歡、賀新強、權鍵等提供圖片。張旭、李曉玉、都文娟、馬媛、張昭等人錄入文字,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