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利水滲濕藥

【含義】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

【功用】利水滲濕藥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痰飲、淋證、黃疸、濕瘡、帶下、濕溫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注意】利水滲濕藥易耗傷津液,對(duì)陰虧津少、腎虛遺精遺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藥物有較強(qiáng)的通利作用,孕婦應(yīng)慎用。

第一節(jié) 利水消腫藥

茯苓

利水滲濕用茯苓,心脾腎經(jīng)甘淡平,

健脾安神皆可用,心悸失眠諸水停。

【性能】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

【功用】

1.利水消腫——水腫。茯苓利水而不傷正氣,實(shí)為利水消腫之要藥。水濕內(nèi)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配澤瀉、豬苓、白術(shù)、桂枝;脾腎陽(yáng)虛水腫,配附子、生姜;水熱互結(jié),陰虛小便不利之水腫,配滑石、阿膠、澤瀉。

2.滲濕健脾——痰飲。痰飲之目眩心悸,配桂枝、白術(shù)、甘草;飲停于胃而嘔吐者,配半夏、生姜。

3.利水消腫——脾虛泄瀉。脾虛濕盛泄瀉,配山藥、白術(shù)、薏苡仁;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人參、白術(shù)、甘草。

4.寧心安神——心悸、失眠。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配黃芪、當(dāng)歸、遠(yuǎn)志;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配人參、龍骨、遠(yuǎn)志。

【用法】煎服,10~15g。

【注意】虛寒精滑者忌服。

薏苡仁

苡仁性味甘淡涼,歸入脾胃與肺經(jīng),

健脾滲濕兼利水,清熱排膿濕痹除。

【性能】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

【功用】

1.健脾利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腳氣。脾虛濕勝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配茯苓、白術(shù)、黃芪;水腫喘急,配郁李仁汁煮飯服食;腳氣浮腫,配防己、木瓜、蒼術(shù)。

2.健脾滲濕止瀉——脾虛泄瀉。脾虛濕盛之泄瀉,配人參、茯苓、白術(shù)。

3.滲濕除痹——濕痹拘攣。濕痹而筋脈攣急疼痛者,配獨(dú)活、防風(fēng)、蒼術(shù)。風(fēng)濕久痹,筋脈攣急;濕溫初起或暑濕邪在氣分,頭痛惡寒、胸悶身重者,配杏仁、白豆蔻、滑石。

4.清熱排膿——肺癰、腸癰。肺癰胸痛,咳吐膿痰,配葦莖、冬瓜子、桃仁;腸癰,配附子、敗醬草、牡丹皮。

【用法】煎服,9~30g。清利濕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豬苓

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利水養(yǎng)陰用,功效不應(yīng)輕。

【性能】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功用】

利水消腫滲濕——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妊娠從腳至腹水腫,小便不利,單用一味豬苓為末,熱水調(diào)服;水濕內(nèi)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配澤瀉、茯苓、白術(shù);腸胃寒濕,濡瀉無(wú)度,配肉豆蔻、黃柏;熱淋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配生地黃、滑石、木通。

【用法】煎服,6~12g。

澤瀉

澤瀉味甘其性寒,歸經(jīng)腎與膀胱全,

滲濕利水兼消腫,下焦?jié)駸嵊葹樯啤?

【性能】甘,寒。歸腎、膀胱經(jīng)。

【功用】

1.滲濕利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澤瀉能利小便而實(shí)大便。水濕停蓄之水腫、小便不利,配茯苓、豬苓、桂枝;脾胃?jìng)洌炔环郑篂a不止,配厚樸、蒼術(shù)、陳皮;痰飲停聚,清陽(yáng)不升之頭目昏眩,配白術(shù)。

2.泄熱——淋證、遺精。下焦?jié)駸嵴哂葹檫m宜。濕熱淋證,配木通、車前子;腎陰不足,相火偏亢之遺精、潮熱,配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

【用法】煎服,6~10g。

第二節(jié) 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車前肺腎肝小腸,利尿通淋性甘寒,

滲濕止瀉能明目,清肝清肺可化痰。

【性能】甘,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證、水腫。濕熱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瀝澀痛者,配木通、滑石、瞿麥;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配豬苓、茯苓、澤瀉;病久腎虛,腰重腳腫,配牛膝、熟地黃、山茱萸、肉桂。

2.滲濕止瀉——泄瀉。車前子利小便以實(shí)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瀉,可單用本品研末,米飲送服;脾虛濕盛泄瀉,配白術(shù);暑濕泄瀉,配香薷、茯苓、豬苓。

3.清肝明目——目赤腫痛、目暗昏花、翳障。目赤澀痛,配菊花、決明子;肝腎陰虧,兩目昏花,配熟地黃、菟絲子。

4.清肺化痰止咳——痰熱咳嗽。肺熱咳嗽痰多,配瓜蔞、浙貝母、枇杷葉。

【用法】煎服,9~15g。宜包煎。

【注意】腎虛遺滑者慎用。

滑石

滑石性寒味甘淡,歸于肺胃膀胱經(jīng),

清熱利尿能通淋,收濕斂瘡能解暑。

【性能】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熱淋及尿閉等,配木通、車前子、瞿麥;石淋,配海金沙、金錢草、木通。

2.清熱解暑——暑濕、濕溫。暑熱煩渴,小便短赤,配甘草;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配薏苡仁、白蔻仁、杏仁。

3.清熱收濕斂瘡——濕瘡、濕疹、痱子。濕瘡、濕疹,可單用或與枯礬、黃柏等為末,撒布患處;痱子,配薄荷、甘草外用。

【用法】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適量。

【注意】脾虛、熱病傷津及孕婦忌用。

木通

苦寒有毒關(guān)木通,歸心小腸與膀胱,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經(jīng)下乳用之良。

【性能】苦,寒;有毒。歸心、小腸、膀胱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熱淋澀痛、水腫。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漓澀痛,配車前子、滑石;水腫,配豬苓、桑白皮。

2.清心火——口舌生瘡、心煩尿赤。心火上炎,口舌生瘡,或心火下移下腸而致的心煩尿赤等癥,配生地黃、甘草、竹葉。

3.通經(jīng)下乳——經(jīng)閉乳少。血瘀經(jīng)閉,配紅花、桃仁、丹參;乳汁短少或不通,配王不留行、穿山甲;濕熱痹痛,配桑枝、薏苡仁。

【用法】煎服,3~6g。

【注意】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過(guò)大,也不宜久服,腎功能不全者及孕婦忌服,內(nèi)無(wú)濕熱者、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慎用。現(xiàn)臨床多用通草代替木通。

通草

通草甘淡性微寒,歸入肺經(jīng)與胃經(jīng),

利尿通淋消水腫,通氣下乳此藥良。

【性能】甘、淡,微寒。歸肺、胃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證、水腫。熱淋,配冬葵子、滑石、石韋;石淋,配金錢草、海金沙;血淋,配石韋、白茅根、蒲黃;水濕停蓄之水腫,配豬苓、地龍、麝香。

2.通氣下乳——產(chǎn)后乳汁不下。配穿山甲、甘草、豬蹄。

【用法】煎服,3~5g。

【注意】孕婦慎用。

瞿麥

瞿麥苦寒心小腸,利尿通經(jīng)消腫脹,

諸癃經(jīng)閉癰腫痛,破血通經(jīng)服安康。

【性能】苦,寒。歸心、小腸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證。熱淋,配萹蓄、木通、車前子;小便淋瀝有血,配梔子、甘草;石淋,配石韋、滑石、冬葵子。

2.破血通經(jīng)——閉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熱瘀阻之經(jīng)閉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尤宜,可配桃仁、紅花、丹參、赤芍。

【用法】煎服,9~15g。

【注意】孕婦忌服。

海金沙

甘咸寒來(lái)海金沙,歸入小腸與膀胱,

利尿通淋能止痛,煎服此藥宜布包。

【性能】甘、咸,寒。歸膀胱、小腸經(jīng)。

【功用】

利尿通淋止痛——淋證。海金沙尤善止尿道疼痛,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熱淋,以本品為末,甘草湯送服;血淋,以本品為末,新汲水或砂糖水送服;石淋,配雞內(nèi)金、金錢草;膏淋,配滑石、麥冬、甘草;水腫,配澤瀉、豬苓、防己、木通。

【用法】煎服,6~15g,宜包煎。

【注意】腎陰虧虛者慎服。

石韋

石韋甘苦性微寒,利尿通淋入膀胱,

清熱止咳是肺經(jīng),涼血止血用之良。

【性能】甘、苦,微寒。歸肺、膀胱經(jīng)。

【功用】

1.利尿通淋——淋證。血淋,配當(dāng)歸、蒲黃、芍藥;熱淋,配滑石為末服;石淋,配滑石為末,用米飲或蜜沖服。

2.清肺止咳——肺熱咳喘。肺熱咳喘氣急,配魚腥草、黃芩、蘆根。

3.涼血止血——血熱出血。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尤為適合,可單用或隨證配伍側(cè)柏葉、梔子、丹參。

【用法】煎服,6~12g。

萆薢

萆薢苦平歸胃腎,利濕祛濁除風(fēng)痹,

濕盛膏淋與白濁,風(fēng)濕痹痛用之宜。

【性能】苦,平。歸腎、胃經(jīng)。

【功用】

1.利濕祛濁——膏淋、白濁。萆薢為治膏淋要藥。膏淋,小便渾濁,白如米泔,配烏藥、益智仁、石菖蒲;婦女白帶屬濕盛者,配豬苓、白術(shù)、澤瀉。

2.祛風(fēng)除痹——風(fēng)濕痹痛。偏于寒濕者,配附子、牛膝;濕熱者,配黃柏、忍冬藤、防己。

【用法】煎服,9~15g。

【注意】腎陰虧虛遺精滑泄者慎用。

第三節(jié) 利濕退黃藥

茵陳

茵陳辛苦性微寒,歸于脾胃與肝膽,

利濕退黃之要藥,解毒療瘡其效專。

【性能】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用】

1.利濕退黃——黃疸。茵陳為治黃疸之要藥。身目發(fā)黃、小便短赤之陽(yáng)黃證,配梔子、黃柏、大黃;黃疸濕重于熱者,配茯苓、豬苓;脾胃寒濕郁滯,陽(yáng)氣不得宣運(yùn)之陰黃,配附子、干姜。

2.解毒療瘡——濕瘡瘙癢。可單味煎湯外洗,也可配黃柏、苦參、地膚子等同用。

【用法】煎服,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注意】蓄血發(fā)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金錢草

甘咸微寒金錢草,歸入膀胱腎膽肝,

利濕退黃與通淋,解毒消腫用之安。

【性能】甘、咸,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功用】

1.利濕退黃——濕熱黃疸。可配茵陳、梔子、虎杖。

2.利尿通淋——石淋、熱淋。尤宜于石淋,可單用大劑量金錢草煎湯代茶飲,或配海金沙、雞內(nèi)金、滑石;熱淋,配車前子、萹蓄;消膽石,配伍茵陳、大黃、郁金。

3.解毒消腫——癰腫疔瘡、毒蛇咬傷。鮮品搗汁內(nèi)服或搗爛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

【用法】煎服,15~6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虎杖

虎杖苦寒肺肝膽,利膽退黃清熱毒,

活血祛瘀止痰咳,瀉下通便作用著。

【性能】微苦,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

【功用】

1.利濕退黃——濕熱黃疸、淋濁、帶下。濕熱黃疸,可單用本品煎服,或配茵陳、黃柏、梔子;濕熱蘊(yùn)結(jié)膀胱之小便澀痛、淋濁帶下等,單用即效。

2.涼血清熱解毒——水火燙傷、癰腫瘡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而致肌腠灼痛或潰后流黃水者,單用研末,麻油調(diào)敷,或配地榆、冰片共研末,調(diào)油敷患處;濕毒蘊(yùn)結(jié)肌膚所致癰腫瘡毒,以虎杖根燒灰貼,或煎湯洗患處;毒蛇咬傷,可取鮮品搗爛敷患處,亦可煎濃湯內(nèi)服。

3.活血散瘀止痛——經(jīng)閉、癥瘕、跌打損傷。經(jīng)閉、痛經(jīng),配桃仁、延胡索、紅花;癥瘕,配土瓜根、牛膝;跌打損傷疼痛,配當(dāng)歸、乳香、沒(méi)藥、三七。

4.化痰止咳——肺熱咳嗽。單味煎服,或配貝母、枇杷葉、杏仁。

5.本品還有瀉熱通便作用,可用于熱結(jié)便秘。

【用法】煎服,9~15g;外用適量。

【注意】孕婦忌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临颍县| 丹阳市| 贵阳市| 滦平县| 辰溪县| 东乡县| 大理市| 奈曼旗| 霍山县| 孝感市| 吉木萨尔县| 郧西县| 博兴县| 漾濞| 峡江县| 中超| 濮阳县| 平顺县| 平利县| 兰溪市| 上栗县| 阿克陶县| 綦江县| 汶上县| 化德县| 林口县| 资阳市| 英德市| 台中县| 商丘市| 开江县| 贵阳市| 教育| 宜黄县| 黄浦区| 顺昌县| 遂川县| 囊谦县| 台北市|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