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駕游與行車安全
- 劉軍
- 4796字
- 2019-01-03 05:25:19
第二節 車輛檢查
自駕前的各種準備檢查都沒有對車輛的檢查重要!原因很簡單,吃的、用的沒帶或者壞了,可以馬上去超市買,不過車輛要是壞了可不是說能買就能買的,說能修就能修的。因此在自駕出行前,一定要對車輛進行全面檢查。
一、油箱油量檢查
車主在出行前要加滿油(圖1-1),以確保出現特殊狀況時不受影響,如迷路、找不到加油站等,所以說在旅途中一定要勤加油。

圖1-1 出行前加滿油
二、機油量檢查
車主檢查機油存量(圖1-2)很有必要,如發現虧缺就要進行及時補充。如果車處在即將保養的里程周期,可以提前進行1次常規保養。

圖1-2 檢查機油存量
三、雨刮檢查
雨刮的作用無需詳述,只要遇上下雨天,就知道它的好處了。車主出行前要對雨刮進行認真檢查,以確保在雨天也能安心地行車。
①檢查雨刮時,車主只需坐在駕駛座上進行操作。檢查雨刮在各個功能擋位上是否都能正常工作。
②除了查看雨刮的運作狀況外,車主還要檢查雨刮膠條是否平整,以保證良好的刮水效果。
特別提示
雨刮片一般壽命為1年,老化后一般表現為刮水不干凈,容易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的水痕,另外刮水噪聲會變大,這時可以考慮進行更換。
四、喇叭檢查
雖然不要頻繁地使用喇叭,但是出行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喇叭也許可以發揮作用。所以說,檢查喇叭是否正常也很重要。
相關鏈接
喇叭應該何時用
喇叭的使用,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在這里,對此進行一個小小的總結。正確使用喇叭,應掌握以下四點。
①在無信號、無人看管的路口,建議使用喇叭提示,最多三聲即可。
②山路、彎道、死角(無輔助鏡的路口)要使用喇叭提示,最多三聲即可。
③高速超車時,配合燈光使用喇叭提示旁邊車道車輛。
④提示道路上出現問題車輛(輪胎氣壓不足、嚴重跑偏、車門未關嚴等)時,要先使用燈光對其進行提示,如果無效果再對其進行喇叭提示。最好在停止狀態下告知對方車輛。
在此,將常見的錯誤使用喇叭情況進行匯總,看看你是否也曾經錯誤地使用了喇叭。
1.路口擁堵,持續按喇叭
在一些比較擁堵的路口,尤其是行人、自行車、機動車混行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綠燈放行,但由于擁堵致使車輛無法前進。很多車主習慣性地使用喇叭提示前方車輛,并且是長時間的鳴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車主最好先觀察情況。如果確實是路道暢通而前方車輛沒有啟動,那么可以選擇使用燈光進行提示。若依舊沒有效果時,鳴一次喇叭提示對方即可。
2.車輛前方或路口有行人、非機動車禁止使用喇叭提示
當行駛在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的道路上,如果車輛前方遇到非機動車時,要禁止使用喇叭提示對方。如果行駛在機動車道時,有非機動車或者行人穿行,首先要減速,然后通過燈光對其進行提示,如果沒有效果,只能停車,千萬不能使用喇叭提示。因為如果突然鳴笛或者緊促鳴笛催促非機動車、行人的話,其有可能會加速通過路口,那么很容易與其他車道的車輛發生碰撞。
3.車輛遇到老、弱、病、殘時禁止使用喇叭提示
當遇到老、弱、病、殘時禁止使用喇叭提示。如果說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面前算是弱勢群體的話,那么這四類人群就應該算是受保護群體。所以,當遇到他們時要禁止使用喇叭催促,以免發生意外。
4.醫院、小區、學校、隧道、車庫禁止使用喇叭
很多車主在進出醫院、小區、隧道、車庫時,可能沒有注意到禁止鳴笛的警示牌。小區、醫院、學校都需要有寧靜的環境,車庫和隧道很容易產生回聲,因此車主在這些場所需正確地使用喇叭。
5.遇到動物不使用喇叭提示
不知道車主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走在鄉間路上被一群羊或者牛包圍,這時只能靜靜地等待,然后慢慢地前進。因為動物不懂得鳴笛是什么意思,所以不管怎么鳴笛,它們是不會做出什么反應的。如果車輛前方有動物出現,不要使用喇叭提示,靜靜等它離開即可。
五、剎車檢查
車主在出行前,要檢查剎車片是否需要更換,剎車燈是否正常。有些車輛由于疏于檢查,剎車燈不亮或是一側不亮,出行前都要及時維修(圖1-3)。在這里,為車主介紹剎車片的簡單自檢方法。肉眼自檢也只是大概的判斷,目的是為了盡量提早發現車輛出現的問題、掌握目前的車輛狀況,涉及車輛維修和零部件更換等工作必須到專業維修站進行。

圖1-3 剎車燈檢查
(一)看厚度
一個新的剎車片厚度一般在1.5cm左右,隨著使用中不斷摩擦,厚度會逐漸變薄。當肉眼觀察剎車片厚度已經僅剩原先1/3厚度(約0.5cm)左右時,車主就要增加自檢頻率,隨時準備更換。
特別提示
每個剎車片的兩側都有一個突起的標識,這個標識的厚度在2~3mm,這也是剎車盤最薄更換的極限。如果剎車片厚度已經與此標識平行,則必須要進行更換。
(二)聽聲音
如果在輕點剎車的同時伴有“鐵蹭鐵”的咝咝聲(也有可能是剎車片在剛開始安裝時磨合產生的),此時剎車片必須立即更換。因為剎車片兩側的極限標識已經直接摩擦剎車盤,證明剎車片已經超過極限。遇到這種情況,在更換剎車片的同時要配合剎車盤的檢查,出現這種聲音時往往剎車盤已經受到損壞。此時即使更換新的剎車片也不能消除響聲,嚴重時需要更換剎車盤。
特別提示
有些質量不好的剎車片中有硬點,這樣也會產生異響,一般情況下,這樣產生的異響會隨著使用一段時間硬點磨掉后消失。
(三)感覺力度
如果要旅游、出遠門,車主一定要檢查剎車系統,用腳踩剎車試一試(圖1-4)。如果感覺剎車變軟或者是剎不住了,這時就要檢查剎車片是否太薄了,此時必須要更換,否則會引發嚴重的交通事故。

圖1-4 感覺剎車力度
這種方法相對抽象,憑感覺可能有些不好把握,因此養成一個良好的自檢習慣很重要。此外,剎車效果降低會導致剎車油消耗增加,因此在更換剎車片的同時要著重檢查剎車油的情況。
六、燈光檢查
在自駕遠行中,對于途經地區的天氣及路況并不熟悉,因此霧燈、雙閃等不常用燈光可能會派上用場,因此一定要檢查全車燈光。
檢查燈光之前,還必須確保對愛車的所有燈光控制都已了如指掌,可以達到“盲操”的地步(圖1-5)。尤其很多車型的前后霧燈開關并不在大燈控制桿上,應先熟記它們所在的位置。

圖1-5 燈光檢查
剎車燈泡由于經常高頻率閃動,非常容易燒毀,而且剎車燈失效了車主還經常不知情,這是非常危險的。記住,左右剎車燈和高位剎車燈全部都要保證是能正常點亮的,千萬別以為一個剎車燈還亮著就足夠了。
七、輪胎檢查
輪胎檢查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將輪胎花紋中夾雜的石子取出(圖1-6),然后檢查外觀有無被扎的現象。對于前輪,可以將車輪轉向一側,內側及胎壁可以用手環抱著摸一摸(圖1-7),最后測一下胎壓即可。

圖1-6 將輪胎花紋中夾雜的石子取出

圖1-7 用手環抱著輪胎摸一摸
在這里,為車主介紹簡單的輪胎自檢方法。即便無法自己動手更換或修理,也能更加及時地了解車輛輪胎狀況。
(一)輪胎的壽命
輪胎的材質主要是橡膠,任何橡膠都會老化。如果車輛平時使用并不頻繁、用車環境并不惡劣,并且有車庫能保證相對小的溫差情況下,一般輪胎正常使用四五年是不成問題的,同時還要勤檢查,盡可能地小心愛惜使用。
(二)胎壓
正常情況下輪胎的合理胎壓應該保持在2.3bar(1bar=105Pa)左右,具體數值在車上以及說明書中都有提示。當然在一些特殊路況下,胎壓可以進行微調,比如頻繁行駛于崎嶇路面或鄉下路面,可以適當調高胎壓,減少人為損壞概率。高速行駛時輪胎胎側變形的概率加大,溫度升高,此時胎壁要比接觸面更脆弱,調高一些胎壓可以使輪胎接觸地面面積減小,抑制過熱,同時使輪胎整體剛性增加,胎壁變形的幅度盡量減小,避免危險。
(三)需要更換情況
車主需要更換輪胎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5種。
1.老化嚴重
觀察輪胎胎面以及胎壁上的紋路(圖1-8),如果普遍出現裂紋則表明輪胎已經老化嚴重。此時雖然行駛里程數不長或是使用時間不久,不過仍需要及時更換,否則老化的輪胎由于胎壁強度減弱,在高速行駛中由于溫度上升容易發生爆胎危險。

圖1-8 觀察輪胎胎面以及胎壁上的紋路
2.磨損嚴重
每個輪胎胎面凹槽處都有一個磨損極限的標識,這個標識厚度大約為2mm(準確值為1.6mm)。當輪胎厚度磨損至距離極限標識有兩個極限標識高度時(也就是3.2mm),應當頻繁檢查,最好進行更換。如果輪胎磨損十分嚴重(圖1-9),一定要及時更換。

圖1-9 輪胎磨損嚴重
3.起包變形
出發前的準如果發現起包變形的情況(圖1-10),車主最好第一時間去專業維修店進行檢查處理,一般情況下都建議更換輪胎。輪胎出現此類情況,證明輪胎內部的金屬線圈已經變形或斷裂,如果繼續行駛則極有可能發生爆胎危險。

圖1-10 輪胎起包變形
4.頻繁補胎
胎面扎釘子(圖1-11)很常見,正常補胎就可以解決。一兩次的補胎不會影響輪胎的使用,但是超過3次之后,出于安全考慮就建議更換輪胎了。因為當高速行駛時,輪胎內溫度升高,損傷過多雖已修補,仍然會增加危險出現的概率。

圖1-11 胎面扎釘子
5.胎壁被扎
胎壁被扎的確比胎面受傷更危險,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側面損傷都需要更換輪胎。每個輪胎的胎壁都有相關標識和型號,如果受損處位于標識下側靠近輪轂邊緣,此時輪胎必須更換。因為此處鋼絲強度很弱,并且修補后在裝胎過程中此處必然會受到擠壓變形,很難保證修補效果。如果標識處或靠外受損,還有補救的機會。
相關鏈接
如何拆卸輪胎與更換備胎
車輛能否正常行駛完全得力于車輪與車胎。日常行駛中,由于輪胎長時間接觸地面,自然損耗、非自然損傷、人為損壞都有可能發生。因此,車輛輪胎可以視為易磨損部件。那么,當輪胎出現損壞后,車主該怎么辦呢?在此,為車主介紹如何自主拆卸輪胎以及更換備胎。
1.拆卸輪胎
①車主要換輪胎時,不要上來就用千斤頂將車舉升起來,應先用套筒扳手將該輪胎固定螺釘依次擰松,之后再用千斤頂把車輛局部舉升起來。
②車主拆卸固定車輪螺釘時要注意用力方向(圖1-12):逆時針方向為擰松;順時針方向為擰緊。此外,由于固定車輪的螺釘擰得很緊,車主可以使用全身力量。

圖1-12 擰螺釘注意用力方向
③逐個松開螺釘之后,就可以使用千斤頂將車輛局部升起來。使用千斤頂時要注意,車底兩側均有不少放置千斤頂的卡槽,一定要將千斤頂放在卡槽內(圖1-13),避免發生意外。

圖1-13 將千斤頂放在卡槽內
④千斤頂支起后,將擰松的螺釘依次輕松擰下,之后便可以把輪胎整體拿下,這也就意味著輪胎拆卸圓滿完成。
2.安裝備胎
在安裝備胎之前,車主最好將拆下的輪胎放置于車底(圖1-14),避免出現千斤頂錯位導致車輛三輪著地的意外情況。

圖1-14 將拆下的輪胎放置車底
①安裝備胎最為費勁的就是如何將備胎與車輪固定螺釘對齊了。車升得太高,就要將備胎舉起,很費體力,最好有他人幫助。如果一個人操作最好用腿或腳頂住備胎,防止位移。
②在擰螺釘時不要按照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將螺釘依次擰上,而是要按照對角線的順序來擰螺釘。如固定輪胎的是五顆螺釘(圖1-15),車主先用對角線的方式擰上四顆螺釘,之后再擰上第五顆螺釘。而在擰螺釘時最好將每顆螺釘擰的圈數保持一致,為的是保證螺釘受力均勻。

圖1-15 固定輪胎的五顆螺釘
③擰上螺釘之后,車主可以將千斤頂移走(同時將墊在車下的輪胎移走),使車輛重回地面(圖1-16)。在這之后按照拆卸輪胎時那樣,依靠身體力量將每顆螺釘擰緊,同樣是按照對角線的方式。依次擰緊之后,更換備胎即可完成。

圖1-16 移走千斤頂
八、檢查發動機艙
還可以打開發動機艙(圖1-17),檢查一下雨刮水、電池和剎車油(圖1-18)。雨刮水最好在出行前加滿,可以選擇一些專用雨刮水加進去,大部分的洗車店都可以免費添加。當然,應急情況下,純凈水也是可以加的,只是清潔效果沒那么好。

圖1-17 打開發動機艙

圖1-18 檢查電池
有條件的話,可以測量一下蓄電池電壓(圖1-19),至少要檢查一下電池兩個頭的螺釘是否有松動現象。可以將機油尺拔出來,看一看機油液面,但前提是車要停在平地,而且要停車熄火10min以后。

圖1-19 測量電壓
另外,還可以看看剎車油和冷卻液的狀況(圖1-20)。當然很多車主對如何檢查發動機艙里的這些油液是一竅不通的,對于這些朋友,我們建議還是到4S店或修理廠對愛車做一個出行前的檢查。一些品牌的4S店在長假前都會有免費的全車檢查項目,大家要留意他們的宣傳消息。

圖1-20 檢查剎車油和冷卻液
九、車內常用物品
車主在自駕遠行前,一定要檢查車內常用物品是否備齊,如滅火器、三角警示標等。詳見本書其他章節相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