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支護工程設計施工實例圖解
- 黃梅
- 9字
- 2019-01-03 04:42:58
1 基坑支護基礎知識
1.1 基坑工程術語
(1)基坑(excavations) 為進行建(構)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開挖出的空間。
(2)基坑周邊環境(surroundings around excavations) 與基坑開挖相互影響的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路、巖土體與地下水體的統稱。
(3)基坑支護(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for excavations) 為保護地下主體結構施工和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采用的臨時性支擋、加固、保護與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4)支護結構(retaining and protection structure) 支擋或加固基坑側壁的結構。
(5)設計使用期限(design workable life) 設計規定的從基坑開挖到預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護使用功能的時段。
(6)支擋式結構(retaining structure) 以擋土構件和錨桿或支撐為主的,或僅以擋土構件為主的支護結構。
(7)錨拉式支擋結構(anchor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擋土構件和錨桿為主的支擋式結構。
(8)支撐式支擋結構(strutt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擋土構件和支撐為主的支擋式結構。
(9)懸臂式支擋結構(cantilever retaining structure) 僅以擋土構件為主的支擋式結構。
(10)擋土構件(structural member for earth retaining) 設置在基坑側壁并嵌入基坑底面的支擋式結構豎向構件。例如,支護樁、地下連續墻。
(11)排樁(soldier pile wall) 沿基坑側壁排列設置的支護樁及冠梁組成的支擋式結構部件或懸臂式支擋結構。
(12)雙排樁(double-row-piles wall) 沿基坑側壁排列設置的由前、后兩排支護樁和梁連接成的剛架及冠梁組成的支擋式結構。
(13)地下連續墻(diaphragm wall) 分槽段用專用機械成槽、澆筑鋼筋混凝土所形成的連續地下墻體,亦可稱為現澆地下連續墻。
(14)錨桿(anchor) 由桿體(鋼絞線、預應力螺紋鋼筋、普通鋼筋或鋼管)、注漿固結體、錨具、套管所組成的一端與支護結構構件連接,另一端錨固在穩定巖土體內的受拉桿件。桿體采用鋼絞線時,亦可稱為錨索。
(15)內支撐(strut) 設置在基坑內的由鋼筋混凝土或鋼構件組成的用以支撐擋土構件的結構部件。支撐構件采用鋼材、混凝土時,分別稱為鋼內支撐、混凝土內支撐。
(16)冠梁(capping beam) 設置在擋土構件頂部的將擋土構件連為整體的鋼筋混凝土梁。
(17)腰梁(waling) 設置在擋土構件側面的連接錨桿或內支撐桿件的鋼筋混凝土梁或鋼梁。
(18)土釘(soil nail) 植入土中并注漿形成的承受拉力與剪力的桿件。例如,鋼筋桿體與注漿固結體組成的鋼筋土釘,擊入土中的鋼管土釘。
(19)土釘墻(soil nailing wall) 由隨基坑開挖分層設置的、縱橫向密布的土釘群、噴射混凝土面層及原位土體所組成的支護結構。
(20)復合土釘墻(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土釘墻與預應力錨桿、微型樁、旋噴樁、攪拌樁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復合型支護結構。
(21)重力式水泥土墻(gravity cement-soil wall) 水泥土樁相互搭接成格柵或實體的重力式支護結構。
(22)地下水控制(groundwater control) 為保證支護結構、基坑開挖、地下結構的正常施工,防止地下水變化對基坑周邊環境產生影響所采用的截水、降水、排水、回灌等措施。
(23)截水帷幕(curtain for cutting off drains) 用以阻隔或減少地下水通過基坑側壁與坑底流入基坑和控制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墻狀豎向截水體。
(24)落底式帷幕(closed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drains) 底端穿透含水層并進入下部隔水層一定深度的截水帷幕。
(25)懸掛式帷幕(unclosed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drains) 底端未穿透含水層的截水帷幕。
(26)降水(dewatering) 為防止地下水通過基坑側壁與坑底流入基坑,用抽水井或滲水井降低基坑內外地下水位的方法。
(27)集水明排(open pumping) 用排水溝、集水井、泄水管、輸水管等組成的排水系統將地表水、滲漏水排泄至基坑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