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史記:絕世英才的風范
- 張嘉驊
- 508字
- 2018-11-08 18:14:31
逐四貴,奪相位
范雎愈來愈受到秦王的信任,時常有進言,如此被重用了好幾年。
有一天,范雎對秦昭王說:“臣以前在崤山東邊的時候,只聽說齊國有田文,沒聽說有齊王;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華陽君、高陵君和涇陽君等人,沒聽說有秦王。如今太后專斷獨行,毫無顧忌;穰侯出使他國,從不回報;華陽君和涇陽君懲處罪犯,都依照自己的意思;高陵君對官吏的任免,也都沒請示過大王。這四種權貴齊聚,而希望國家不產生危機,至今還沒聽說過!在這四種權貴底下,是沒有所謂的君主的。”
經范雎這么一提醒,秦昭王起了警覺之心。
范雎針對太后等“四貴”的作為反復申說,警告秦昭王:“現今朝廷里,從小官到大官,乃至大王的左右侍從,哪一個不是相國的人?大王在朝中孤立無援,臣為您感到憂心,怕千秋萬世以后,統領秦國的將不再是您的子孫。”
秦昭王一聽,大為恐懼。不久之后,他就廢了太后,將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等人逐出咸陽。
秦昭王拜范雎為相,并收回穰侯的相印,命他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
朝廷派車為穰侯運送家當,運輸車竟多達一千多輛。出關時,關守檢查穰侯的財物,發現他的珍奇寶物竟然比王室還多。
這一年是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將應城封給范雎,范雎因此號為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