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史記:絕世英才的風范
- 張嘉驊
- 778字
- 2018-11-08 18:14:36
十五座城換一塊璧?
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趙王得到一塊楚國的寶玉“和氏璧”。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后,派人送信給趙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這塊玉。
趙王讀完信,與大將軍廉頗等大臣商議,一時陷入左右為難的局面:把璧給秦,怕秦王使詐,得不到秦國的城;不給秦,又怕秦王生氣,派兵來攻打。一籌莫展之下,想找個合適的人回報秦王,卻遍尋不著。
當時,藺相如在趙國太監總管繆賢的門下當門客。
繆賢對趙王說:“臣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擔當這項任務?!?/p>
趙王問:“你怎么知道他可以?”
繆賢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給趙王聽:“為臣曾經犯了罪,想逃到燕國去。臣的門客藺相如阻止我,說:‘您怎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臣告訴藺相如,我曾經跟隨大王在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里握住我的手,對我說:‘希望與您交個朋友?!虼宋蚁嘈叛嗤鯐樟粑?,才打算去投靠。藺相如對臣說:‘趙國強,燕國弱,您當時受趙王的器重,燕王才會想與您結交?,F在您從趙國逃到燕國,燕國害怕趙國,勢必不敢收留,而且還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自行請罪,幸運的話也許能被赦免?!家勒账脑捵?,僥幸得到大王的饒恕。臣認為這個人是個勇士,具備智謀,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
趙王便把藺相如召來,問他:“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與寡人交換和氏璧,能答應嗎?”
相如回答:“秦國強,趙國弱,不能不答應?!?/p>
趙王又問:“要是他拿了我的璧,卻不給城,那怎么辦?”
藺相如分析:“秦國要以城交換璧,若是趙國不答應,那是趙國理虧;趙國獻璧而秦不給城,那是秦國理虧。兩相權衡,寧可給秦國璧,讓秦國理虧。”
趙王思索這番話,覺得似乎有道理,又問:“誰可以為寡人擔任這次出使秦國的使者?”
“大王若是沒有人選,臣愿意捧著這塊璧出使秦國。秦國一旦將十五座城池讓給趙國,我就將璧留在秦國;萬一秦國不給城,臣會把這塊璧完整帶回趙國。”
趙王于是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西行前往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