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于打開這本書的正確方式
2000多年前,中國有個皇帝叫曹丕,他怕三個弟弟跟他爭奪皇位,就先下手為強。他先是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再把四弟曹熊逼上吊,然后瞄準了三弟曹植……
“老弟啊,聽說你寫詩很厲害,你七步之內給我作首詩,不然我就殺了你。”
七步?!阿爾法狗(打敗李世石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也沒有這么快吧。老三心想。
正在發愁,曹丕又加了一個限定條件:“這樣吧,給你降低點難度,請以‘兄弟’為題寫一首詩,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明白嗎?出現了也是殺頭。”
曹植差點一口老血噴在鍵盤上。拜托,這叫降低難度嗎?
只有七步,以詩換命,這比高考可難多了。
倒計時開始!
第一步,曹植心想,我必須先放下心里的恐懼,不然光顧著害怕,腦袋里一片空白,什么也寫不出來。他長舒了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
第二步,既然是寫詩,總要有點素材。曹植左右看了一下,正好看見曹丕在奸笑。那可是自己的親兄弟啊!人家說血濃于水,我們卻是手足相殘。那一刻,千萬種感受涌上他的心頭,這種痛苦讓他覺得非常煎熬。
第三步,煎熬,煎熬,煎和熬,哦,多么痛的領悟!怎么才能煎呢?要有水才能煎;怎么才能熬呢?要有釜(大鍋)才能熬。想到這種關聯,曹植的眉頭舒展了。
第四步,不許說兄弟,那就說煎熬吧,本是同根生,你卻讓我受煎熬。曹植一拍大腿,差不多了,就以同根生,男人何苦為難男人為邏輯。
第五步,“煮豆燃豆萁”,曹植小聲念叨著。他開始組織語言,為了讓詩更有力量,他故意以一個故事開頭。
第六步,曹植構想著大鍋里煮豆子的畫面:底下的柴火在燃燒,豆子在鍋里煎熬,水咕嘟咕嘟的,好像“豆在釜中泣”。
第七步,既然是詩,需要有個模板。曹植定了韻腳,萁(qi),豆子的莖;泣(qi);急(ji)。只聽他緩緩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念到最后一個“急”字時,他拖長了聲音,滿臉是淚,頭也不由自主地左右晃動,滿朝文武,莫不為之動容。
曹丕本來陰笑的臉上,不知不覺也掛滿了淚水,他想起了小時候四個兄弟跑在花園里的無憂無慮,想起父親去世時把他拉到病床前的囑托。
唉!
曹丕揚揚手:“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留你一條性命,貶你為安鄉侯,你走吧。”
以上就是“曹植七步成詩,曹丕羞愧難當,啊,多么痛的領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只是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都走得好孤獨”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寫作,不多不少,只需要七步。
七,是個神奇的數字。一周有七天,人類有七宗罪,音樂有七種音符,彩虹有七種顏色,天上有北斗七星,世界上有七大天使、七大魔王,上帝只用七天就創造了世界,釋迦牟尼也是七天七夜悟道成佛,女媧第七天造人,《易經》上說七日來復(七天一個循環)……
原來很多看起來很難的事,只要七步就夠了。
這也是這本書的方法,從打消顧慮到在新媒體上自由寫作,只要七步,按照這七個步驟,你可以解鎖寫作新技能。
關于寫作,我其實是個外行,我大學學歷史,研究生學新聞,第二個研究生專業是經濟管理,沒上過一天中文系的課。
不過這倒也成為我的一個優勢,因為沒有什么條條框框,我就敢用別人不敢用的方法。過去的十年里,也寫出了一點成績。我自己開設了主編課堂,有學員花4000塊錢上我的課。單是2016年一年的時間里,我自己寫了差不多35萬字,教了近萬名學生,批改了學員1600多篇共計300多萬字的作業。
我使用的方法就是本書中提到的“七步寫作速成法”。所謂“七步寫作”,就是寫作的七個步驟:1.調整心態;2.準備資料;3.找到敘述方法;4.理順邏輯;5.選好語言;6.模仿套路;7.適應新媒體。為了方便大家記住這幾步,我故意把這七個步驟附會到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里。
至于曹植在七步里做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他通過七步寫成了一首詩。翻翻近年來教寫作的書,動輒幾十條目錄、幾百種方法,我想,要是曹植能活到今天,可能還沒等到被殺,就已經先急死了。
現在,把這個“七步寫作速成法”送給你,我親愛的讀者。愿你能走上寫作的道路,寫出驚世駭俗的文章。
也愿你有好的生活,在塵世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