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兒9:增補版
- 當年明月
- 538字
- 2019-01-05 07:42:49
◆他始終沒有放棄過
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門換防,一切準備就緒。
最終的結局已經注定,無需改變,也無法改變。
就在這天,堅定的袁崇煥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戰——左安門之戰。
袁崇煥列隊于城外。
因為不能入城,只能背城布陣,背對著冰冷的墻磚,在京城凜冽的寒風中,他面對皇太極,展開了波瀾壯闊人生的最后一幕。
后金軍用潮水般的進攻,證明了自己還想進北京搶一把的美好愿景,但關寧鐵騎用倒在他們面前的無數尸體證明,你們不行。
雙方在左安門外持續激戰,經過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拉鋸戰,皇太極終于支持不住,再次敗退。左安門之戰,以明軍獲勝告終。
結束了,都結束了。
一個將軍最好的歸宿,就是在最后一場戰役中,被最后一顆子彈打死。
——巴頓
我原先認為,說這句話的人,應該是吃飽了撐的外加精神失常,現在我明白了,他是對的。
參考消息 鐵膽巴頓
喬治 ·巴頓,二戰時期美國著名的四星上將,慣用其個人言行激勵士兵士氣。有人稱他為“鐵膽將軍”,也有人稱他為“美軍中的匪徒”;有人認為他文韜武略,也有人覺得他“勇猛有余,智謀不足”。文中所引的這句話卻與激勵士氣的演講無關,這是巴頓將軍與后來的夫人阿特麗斯閑聊時的一段對話。當時巴頓將軍談到從軍和生死,阿特麗斯問:“那么你覺得怎么死才算是最好呢?”巴頓即以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