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明君

○他這一輩子沒有享過什么福 卻遭了很多罪 受過無數惡毒的傷害 卻選擇了無私的寬恕 他很少體驗皇帝的尊榮 卻承擔了皇帝的全部責任

明孝宗朱祐樘 寬恕

朱祐樘終于登上了最高皇位,從險被墮胎的嬰孩,到安樂堂中的幼童、幾乎被廢的太子,還不到二十歲的朱祐樘已歷盡人生艱險,他不會忘記他含冤死去的母親、舍生取義的張敏、剛正不阿的懷恩,以及所有那些為了讓他能夠活到現在付出沉重代價的人們。

他雖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但他的母親永遠也看不到兒子的榮耀了,而那些為自己犧牲的人,他也是無法回報的。

做一個好皇帝吧,就此開始,改正父親的所有錯誤,讓這個帝國在我手中再一次興盛起來!要讓所有逝去的人都知道,他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

朱祐樘準備動手了,對象就是五大門派,他早已判定,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垃圾。

 

第一個被解決的就是仙派掌門李孜省,這位仁兄還想裝神弄鬼地混下去,朱祐樘卻根本不同他費話,繼位第六天就把他送去勞動改造,而對他手下那一大堆門徒,什么法王、國師、禪師、真人,朱祐樘干凈利落地用一個詞統統打發了——滾蛋。

仙派的弟子們全部失業回家種地了,掌門李仙人卻還撈到了一份工作——充軍,可是這位仁兄當年整人手段過于狠毒,仇人滿天下,光榮參軍沒幾天,就被人活活整死。至此終于飛升圓滿了。

然后是春派掌門梁芳,朱祐樘十分麻利地給他安置了新的住所——牢房,這位太監最終受到了應得的懲罰。

最為緊張的人叫萬喜,作為萬貴妃的弟弟、后派的繼任掌門,他十分清楚,朱祐樘絕對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況且萬貴妃殺死了他的母親,此仇不共戴天,不是吃頓飯認個錯就可以解決的。他收拾好了東西,準備了后事,只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給他來一個痛快的,不要搞什么凌遲之類的把戲,割他三千多刀。

事情的發展似乎符合他的預料,不久之后,家被抄了,官被免了,人也被關進了監獄,但那最后一刀就是遲遲不到,萬喜心里沒底,可更讓他吃驚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竟然被釋放出獄了!

萬喜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莫非這位皇帝喜歡玩貓抓老鼠的游戲?

 

朱祐樘十分清楚是誰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很多大臣也接連上書,要求對萬家滿門抄斬,報仇雪恨。但是朱祐樘的反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退回了要求嚴懲的奏折,用一句話給這件事下了定論:

“到此為止吧。”

六歲的朱祐樘還沒有記清母親的容貌,就永遠地失去了她。之后他一直孤單地生活著,還時不時被萬貴妃排擠陷害。對于他而言,萬貴妃這個名字就意味著仇恨。

可是當他大權在握之時,面對仇恨,他選擇了寬恕。

他寬恕了那些傷害過他的人,并不是軟弱,而是因為他懂得很多萬貴妃不明白的道理。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之后,他召回了還在鳳陽喝風的懷恩,親自迎候他入宮恢復原職,懷恩不敢受此大禮,嚇得手搖腳顫,推辭再三,可是朱祐樘堅持這樣做。

因為他知道,眼前的這位老太監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無畏地保護了自己。這是他應得的榮耀。

還有那位曾經養育過他的前任吳皇后,這位心高氣傲的小姐只當了幾個月的皇后,就被冷落在深宮許多年,此時已經是年華逝去,人老珠黃。朱祐樘也把她請了出來,當做自己的母親來奉養。

被遺棄二十多年的吳廢后感動得老淚橫流,也許她當年的動機并不是那么單純,但對于朱祐樘而言,養育之恩是必須報答的,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

朱祐樘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個了不起的人,他不復仇,只報恩。他比朱棣更有自信,因為他不需要用暴力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他比朱瞻基更為明智,因為他不但清楚種田老農的痛苦,也了解自己敵人的悲哀;他比朱厚熜(不好意思,這仁兄還沒出場,先客串一下)更聰明,因為他不需要權謀,只用仁厚就能征服人心。

在他的統領下,大明王朝將迎來一個輝煌繁華的盛世。

 

恩仇兩清了,但還有一派沒有解決,這就是混派。這一派十分特別,因為萬安、劉吉等人雖然消極怠工,安插自己的親信,卻也沒干過多少了不得的壞事,朱祐樘暫時沒有解決這一幫子廢物,因為就算要讓他們下崗,也得找個充分的理由。

日子如果就這么過下去,估計萬安等人就算不能光榮退休,至少也能體面地拿一份養老金辭職,可混派的諸位兄弟實在不爭氣,雖然他們夾緊尾巴做人,卻還是被朱祐樘抓住了把柄,最終一網打盡,一起完蛋。

不久之后的一天,朱祐樘在整理自己老爹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精致的小抽屜,里面放著一本包裝十分精美的手抄本,收藏得如此小心隱秘,朱祐樘還以為是啥重要指示,鄭重其事地準備御覽一下,可這一看差點兒沒把他氣得跳起來。

據記載,此書圖文并茂,語言生動,且有很強的實用性。當然了,唯一的缺點在于這是一本講述生理衛生知識的限制級圖書。

朱祐樘比他爹正派得多,很反感這類玩意兒,這種書居然成了他老爹的遺物,也實在丟不起這個人,他開始追查此書的來源。

參考消息 體貼的領導

一個冬夜,朱祐樘坐在宮內,感覺天氣十分寒冷,他就問左右內臣:“現在還有外出辦事、尚在返家路上的官員嗎?”左右回答說有。他感嘆道:“天又冷又黑,那些廉潔清貧的官員歸途中如果沒有燈火照明,該有多不方便!”隨即傳下圣旨,規定今后在京官員夜還,不論職位高低,一律由巡邏輔軍執燈護送。這雖是件小事,卻十分暖人心。

偏巧這本手抄本的作者十分高調,做了壞事也要留名,在這部大作的封底有一個亮堂堂的落款——臣安進。

 

這就沒錯了,朱祐樘立刻召懷恩晉見,把這本黃書和一大堆彈劾萬安的文書交給了他,只表達了一個意思:讓他快滾!

懷恩找到了萬安,先把他的大作交給了他,并轉達了朱祐樘的書評:“這是一個大臣應該做的事情嗎?! ”

萬安嚇得渾身發抖,跪在地上不斷地說:“臣有罪!臣悔過!”然后施展出了看家絕技磕頭功,聲音又脆又響,響徹天穹。

懷恩原本估計這么一來,萬掌門就會羞愧難當,自己提出辭職,可他等了半天,除了那兩句“臣有罪,臣悔過”外,萬兄壓根兒就沒有提過這事。

沒辦法了,只好出第二招,他拿出了大臣們罵萬安的奏折,當著他的面一封封讀給他聽,這么一來,就算臉皮厚過城墻拐彎的人也頂不住了。

可是他沒有想到萬掌門的臉皮是橡皮制成的,具有防彈功能,讓他實打實地領略了無恥的最高境界,萬掌門一邊聽著這些奏折,一邊磕頭,天籟之音傳遍內外,但就是不提退休回家的事情。

懷恩氣得七竅冒煙,他看著地上的這個活寶,終于忍無可忍,上前一把扯掉了萬安的牙牌(進宮通行證),給了他最后的忠告:快滾。

這位混派領軍人物終于混不下去了,他這才收拾行李,離職滾蛋了。他這一走,混派的弟子們如尹直等人也紛紛開路,混派大勢已去。

最后只剩下了一個劉吉,這位劉棉花實在名不虛傳,他眼看情況不妙,立刻見風使舵,換了一副面孔,主動批評起朝政來,甚至對朱祐樘也是直言進諫,朱祐樘要封自己老婆的弟弟當官,他故意找茬兒,說應該先封太后的親戚,不能偏私,頗有點兒正直為公的風范。

劉吉自以為這樣就可以接著混下去,可他實在是小看了朱祐樘,這位皇帝自小在斗爭中長大,什么沒見過,他早就打探過劉吉的言行,知道這位棉花兄的本性,只是不愛搭理他,可他現在竟然主動出來惹事找抽,那就不客氣了。

他派了個太監到劉吉的家里,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最好還是早點兒退休,不然就要你好看。

劉棉花再也不裝了,他跑得比萬掌門還要快,立刻卷起鋪蓋回了老家。

五大派終于全軍覆沒。趕走了這些垃圾,朱祐樘終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他召集了兩個關鍵人物進京,準備開創屬于自己的盛世。

這兩個人一個叫王恕,另一個叫馬文升。

 

先說這位王恕兄,在當時他可是像雷鋒一樣的偶像派人物,成化年間,混派官員們天天坐機關喝茶聊天,只有這位仁兄我行我素,認真干活,俗語說: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可見他的威望之高。

而且此人還有一個特長——敢罵人。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只要干了壞事,被他盯上了一準兒跑不掉,一天連上幾封奏折,罵到改正錯誤為止。

而且此人每次上朝都會提出很多意見,別人根本插不上話,到后來大家養成了習慣,上朝都不說話,先看著他,等他老人家說完了再開口。有幾天不知道這位老兄是不是得了咽喉炎,上朝不講話了,結果出現奇跡,整個朝堂鴉雀無聲,大家都盯著王恕,提出了一個共同的疑問:

“王大人,你咋還不說話呢?”

 

朱見深算被煩透了,他每天都呆呆地看著這位王大人在下面滔滔不絕,唾沫橫飛,搞得他不得安生。他想讓王恕退休,可這位仁兄十分敬業,從成化初年(約1465)一直說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朱見深受不了了,把王大人打發到云南出差,后來又派到南京當兵部尚書,可就是這樣,他也沒消停過。

參考消息 指窖止貪

王恕為官五十多年,生活節儉,從不肯以權謀私。對此,他的兒子多有怨言。王恕見狀,悄聲對兒子說:“你是怕我這樣清白,將來你會受窮嗎?今天就跟你說了吧,其實咱們家祖上有點積蓄,我才犯不著貪。”說罷,他將兒子領到后宅,伸手指道:“這是藏金之處,有金一窖。”又指:“這是藏銀之處,有銀一窖。”說得像煞有介事,兒子聽了,覺得以后自己可以高枕無憂,就再沒動過不安分的想法。王恕去世后,他的兒子動了挖金的心思,跑去后院挖金窖和銀窖,卻連一個銅子兒都沒發現。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用這個方式來消除自己的貪念!

王大人時刻不忘國事,雖然離得遠了點兒,也堅持每天寫奏折,有時一天幾封,只要看到這些奏折,那個喋喋不休的老頭子的身影就會立刻浮現在朱見深的眼前。

就這樣,王大人堅持寫作,一直寫到了成化二十二年(1486),七十大壽過了,可習慣一點兒沒改,朱見深總是能夠及時收到他的問候。

當年又沒有強制退休制度,忍無可忍之下,朱見深竟然使出了陰招,正巧南京兵部侍郎馬顯上書要求退休,朱見深照例批準,卻在上面加上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話:

“王恕也老了,就讓他退休吧。”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目瞪口呆,馬顯退休,關王恕什么事?可朱見深也有一肚子苦水沒處倒:

“我是個不愿意干活的懶人,可也實在經不起嘮叨,不得以出此下策,這都是被王老頭逼的啊!”

王恕啥也沒說,干凈利落地收拾東西回了家。這一年,他七十一歲。

 

朱見深是個得過且過的人,他在世上最怕的只有兩個字——麻煩。王恕這種人自然不對他的胃口,可是朱祐樘與他的父親不同,他十分清楚王恕的價值。

于是在弘治元年(1488),七十三歲高齡的王恕被重新任命為六部第一重臣——吏部尚書。這位老兄估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雖然年紀大了,卻干勁兒十足,上班沒幾天就開始考核干部,搞得朝廷內外人心惶惶。可這還沒完,不久之后,他向皇帝開刀了。

王恕表示,每日早朝時間過短,很多事情說不完(符合他的特點),為了能夠暢所欲言,建議皇帝陛下犧牲中午的休息時間,搞一個午朝。

這事要擱到朱見深身上,那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但朱祐樘同意了。

這就是明君的氣度。

王恕做了吏部尚書,開始折騰那些偷懶的官員。與此同時,另一個實權部門——兵部,也迎來了他們的新上司——馬文升。

 

說來滑稽,這位馬文升大概還能算是汪直的恩人,他的資格很老,成化十一年就當上了兵部侍郎,此后一直在遼東守邊界,當時汪直的手下在遼東經常惹是生非,挑起國際爭端,可每次鬧了事就拍拍屁股走人,幫他收拾殘局的就是這位馬文升,到頭來領功的卻是汪直。

時間一長,汪直也不好意思了,曾找到馬文升,表示要把自己的軍功(挑釁鬧事)分給他一部分,馬文升卻笑著搖搖頭,只是拉著汪直的手,深情地說道:“廠公,這就不必了,但望你下次立功前先提前告知一聲,我好早作準備。”

汪直十分難堪,懷恨在心,就找了個機會整了馬文升一下,降了他的官,直到汪直死后,馬文升才回到遼東,依舊守他的邊界。

朱祐樘是個明白人,他了解馬文升的能力,便召他入京擔任兵部尚書,這位新任的國防部長只比人事部長王恕小十歲,也是個老頭子。可他的手段比王恕還厲害,一上任就開除了三十多個貪污的軍官,一時之間兵部哭天搶地,地動山搖。

這下馬文升算是捅了馬蜂窩,要知道,兵部的這幫丘八可都是粗人,人家不來虛的,有的下崗當天就回家抄起弓箭,埋伏在他家門口,準備等他晚上回家時射他一箭。

馬文升也是個機靈人,從他的耳目那里得知了這個消息,便躲了過去。可這幫人還不甘休,竟然寫了詆毀他的匿名信用箭射進了長安門,這下子連朱祐樘也發火了,他立刻下令錦衣衛限期破案,還給馬文升派了保鏢,事情才算了結。

這兩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子雖然頭發都白了,卻精神頭十足,他們官齡也長,想當年他們中進士的時候,有些官員還在穿開襠褲呢,論資排輩,見面都要恭恭敬敬叫他們一聲前輩,而且這兩人都經歷過大風大浪,精于權謀,當年汪直都沒能奈何他們,何況這些后生小輩的小把戲?

參考消息 超級元老

中國人很多事兒都講究資歷。就拿官場來說,能稱得上三朝元老的,就相當了不起,稱得上四朝元老的,那更是鳳毛麟角。至于五朝元老,歷史上,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人雖然不多,但并不代表沒有,他們分別是:唐朝的郭子儀(歷則天、玄宗、肅宗、代宗、德宗五朝)、五代的馮道(歷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契丹五朝,前后共計十個皇帝)、明朝的馬文升(歷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高(歷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朝)——鐵打的元老,流水的皇帝,官做到這個份上算是做到家了。

朱祐樘的三把火

就這樣,二位老前輩上臺之后一陣猛搞,沒過多久就把成化年間的垃圾廢物一掃而空,盛世大局就此一舉而定。

 

當老干部大展神威的時候,新的力量也在這盛世中悄悄萌芽。

弘治二年(1489),學士邱濬接受了一個特別的任務——編寫《憲宗實錄》,這也是老規矩了,每次等到皇帝去世,他的兒子就必須整理其父執政時期的史官記載,制作成實錄,這些實錄都是第一手材料,真實性強,史料價值極高,我們今天看到的《明實錄》就是這么來的,但由于這部史書長達上千萬字,且極其枯燥,所以流傳不廣。

這是一項十分重要但卻十分煩瑣的工作,恰好擔任副總裁官的邱濬有個不太好的習慣——懶散。他比較自負,不想干查詢資料這類基礎工作,就以老前輩的身份把這項工作交給編寫組里一個剛進翰林院不久的新人來干。這位新人倒也老實,十分高興地接受了任務。

可過了一段時間,邱濬心里一琢磨,感覺不對勁兒了:這要干不好,可是個掉腦袋的事情啊。

他連忙跑去找人,一問才知道這位新科翰林絲毫不敢馬虎,竟然已經完稿了,邱濬哭笑不得,拿著寫好的草稿準備修改。

可是他仔細一看,不禁大吃一驚!

因為這篇文稿他竟然改不動一個字!

一向自負的邱濬對這篇完美的文稿竟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他驚奇地問道:

“這是你自己寫的?”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仔細地看了看這位新人,嘆了口氣,拍著他的肩膀說道:

“小子好好干吧,將來你一定會有出息的。”

這位翰林不安地點了點頭,此時的他并不明白這句話的分量。

事實證明,邱濬雖然是個懶人,眼光卻相當獨到,這位寫草稿的青年就是后來歷經三朝不倒、權傾天下、敢拿劉瑾開涮、連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的楊廷和。

參考消息 我要讀書!

是著名的書癡,但由于出身貧寒,只能四處借書來讀。有時候為了借到一本好書,他甘愿步行數百里,不拿到手決不罷休。有一次他聽說縣里有位老學究家里藏有好書,就立刻興沖沖地趕了去。哪兒知道老先生惜書,堅決不肯外借。不得已,邱耍起了無賴,在老先生家軟磨硬泡了半個月。老先生不堪其擾,最終選擇了報官。縣太爺了解了案情后,開導說:“此人既有好學之心,何不成其大志?”老先生這才松了口,允許邱借住家中翻閱。正是這些得來不易的機會,為邱的學識和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南通市| 双峰县| 烟台市| 邵武市| 红河县| 云龙县| 大城县| 河池市| 即墨市| 巩留县| 闸北区| 万山特区| 鄂伦春自治旗| 深州市| 巴彦县| 西安市| 五常市| 新和县| 延川县| 祁东县| 泸水县| 同江市| 天等县| 神木县| 卢龙县| 西城区| 江孜县| 阜阳市| 璧山县| 甘泉县| 岑溪市| 西乡县| 天柱县| 汕尾市| 本溪市| 金乡县| 达日县| 沅陵县| 射阳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