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一部歷史
- (美)諾頓·雷默 杰西·唐寧
- 243字
- 2019-01-03 08:48:40
第三章 退休及養老金
投資民主化最深刻的表現之一就是關于退休以及養老金概念的出現。對于“退休”的廣泛接受僅僅發端于150年前,并在此后穩步擴展。當前,退休融資促成了世界范圍內最大規模的投資資本聚集。單就美國來講,退休資產合計高達驚人的24萬億美元。對于退休融資的關注使得社會機構及其采用的投資工具產生了極大變化,并引發了退休資金管理人士掌握新技能的必要性。將退休融資視為投資主要目標的理念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影響,包括養老基金的發展、退休儲蓄計劃的蓬勃興起以及關于未來社會保障的尚未解決的全國性對話。
關于退休和救濟的早期嘗試
對于許多人來講,退休被視作現代生活的基石。作為數十年辛苦勞作的回報,純粹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供與家人共度時光、度假或是享受生活的樂趣。然而,當代退休生活的中心掩蓋了它的現代性。盡管退休在以往社會中并非完全不存在,但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當然,邁向黃金年代弱點的必然趨勢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那么,數個世紀以前的廣大男性和女性在人生暮年都做些什么呢?兩種結局最具代表性:一個人要么一直工作到生命齒輪停止的那一刻,要么不再工作并依靠家人維系生活。
在后一種情況下,自私的后代子孫們并非總是樂于承擔贍養年邁父母的責任。然而與今天不同的是,過去社會實際上在很多時候要求兒女照顧其父母。就美國(或更恰當地講,當時英屬的美洲殖民地)來講,確實如此。1601年《英國濟貧法》(English Poor Law)所體現的價值觀規定,家人是贍養父母和祖父母的首要人選。這孕育了各式各樣的沖突,法院訴訟中通常充斥著因年輕人未履行贍養父母責任導致的權利主張。
對于那些沒有子女的人來講,當他們不能再工作時,《英國濟貧法》按照條款規定向其提供供養。在調節木材或食品轉移的“貧困人口”稅收資助計劃的基礎上,這些條款往往涉及公共官員采取的特殊制度安排。首先,個人有必要證明其合法需要,并展示其早些年所做的貢獻,表明并非故意尋求懶散。同樣有必要表明,在該需求出現之前即享有了居住權。通常來講,這項要求得到了嚴格執行。例如,在1707年,波士頓拒絕了一位叫作尼古拉斯·華納(Nicholas Warner)的八十多歲男性的申請,告知其由于不具備長期居民身份,無法獲得本市的援助。在當時,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波士頓在1690年的人口數僅為7000,因此不足為奇的是,盡管各家都努力照顧好各自的貧困老人,但局外人的角色在當時看起來有很大不同。
然而,在100年的時間里,城市化的推進打破了這種小規模的協調,并催生出更多為非自愿退休人員提供援助的公共機構。盡管英屬殖民地的第一家公立救濟院成立于1664年,但在當時此類機構并不常見。到18世紀中后期,這些錢財匱乏的老年人常常被迫住進救濟院,而不是待在各自的家中接受生活必需品的供給。當這些救濟院還屬于新生事物尚未充分利用時,算得上是安享人生最后時光的舒適之地。但是,情況很快就發生了改變。隨著移民的增加以及快速城市化導致許多地區的居住環境更加臟亂,地方管理者為了控制不斷上漲的福利開支使之變成了缺乏吸引力的場所。管理者們要求將居住在并不舒適的救濟院作為接受援助的先決條件,并希望借此減少用于社會福利的資金開支。對于救濟院的老年人來講,最糟糕的事是孤兒和刑滿釋放人員被歸入他們的陣營,從而導致老年人與幼兒和前科犯共享住所。這種不幸的狀況導致這些退休老人被視為無所事事之人,盡管他們曾經努力工作過。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美國內戰開始后不久,當時針對這些人群創建了單獨的公共項目。最重要的是,自17世紀早期至19世紀中期,隨著許多被邊緣化的其他人群加入到公立救濟院,針對老年人的服務質量逐步下降。對于老年人和窮人來講,這種“提前退休”的時代絕不是令人愉快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