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
- 大國醫:長壽有“藥”訣
- 雷雨霖
- 2854字
- 2017-09-26 09:51:22
我于1940年進入北京鶴年堂藥店當學徒。當時我才14歲,從一個小村莊來到了大城市,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現在想起來那時候還真不容易。還是孩子的我,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在鶴年堂里學到一技之長,不怕苦、不怕累,學到真本領,以后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也為了更好的生活。
進店前經過了經理的考試,要先面試,再筆試,合格后才會被錄取。錄取后沒有拜師儀式,都是跟著師兄學起,我那些技藝都是從師兄那里學來的。進店后會給每人一套筆墨紙硯,要求我們每天用毛筆寫三行小字,一篇臨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還有幾本藥書,其中有《藥性賦》《四百味》《湯頭歌》,還有一本《鋪規》,跟我們說要在三年之內牢記于心。例如《丸藥目錄》要牢記藥名、功能主治,分門別類以便工作之用。另外,我們還要經常到前柜認斗子里的藥,對照藥書里的藥理作用便于理解,用這種方式為新來的徒弟今后在藥材行業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鶴年堂的徒弟是按字排序的,“西鶴年永茂東鹿壽康寶”這10個字,每個字10個徒弟。我進店時10個字已經排滿了,我是第105名徒弟,我下邊還有師弟30多人,到1956年公私合營時再招收徒弟就都互稱同志了。徒弟學藝都是跟師兄學的,這也是我們鶴年堂的一個特色吧,一直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而且師兄教師弟都得教好,不能保守。
我在鶴年堂的學習還是比較順利的,斗房學習2年,篩簸揚拿,蒸炒炙煅,都能獨立完成工作。在丸藥房7年,前2年學藝,后5年當丸藥頭,承擔丸散膏丹、露水、藥酒全部600多個品種的生產加工,然后供給總店和分店的柜臺零售。1949年調到前柜抓藥,鶴年堂抓藥有自己的特色,每味藥都是單包的,還有小票說明,經過核查無誤之后把各小包放在一起,包個大包交給顧客。顧客回家可以自己核對,藥品質量一目了然,加上小票說明,還增加了對藥品的認識,顧客都是相當的滿意。
以前我們抓藥都是一口印(各味單包,然后一起包一個大包,像一口印),按照調劑規范應該按順序抓藥,然后碼放整齊,經負責檢查的藥師核對無誤后蓋章才可以包成大包交給顧客,這也是對患者的一份責任,馬虎不得。而現在有些單位不按調劑規范去做,一大堆倒在一起,也沒有一服一回戳,抓錯、少藥只有天知道,完全不見以前那樣。以前單單抓藥就要經過這么多的程序,另外,在拿到方子之后要先審核,看看這里邊有沒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的藥物,如有就要讓大夫改方子或簽字。如無誤后用“鑒方”壓住方子方可抓藥。經大閘柜檢查蓋章后才能發藥,保證差錯不出門。這些好的傳統應該繼續發揚,希望同行能引以為戒,不要忘記患者的安全,畢竟信譽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
“丸散膏丹同仁堂,湯劑飲片鶴年堂”,大部分老一輩的北京人都能念出這一句順口溜。過去的老北京都知道吃丸散去同仁堂,吃飲片去鶴年堂,但現在年輕人知道的不多了。鶴年堂的飲片非常講究,用料上等、刀工精細,方便煎煮出藥力。所以,社會上曾有“陳皮一條線,枳殼賽紐襻,清夏不見邊,木通飛上天”的傳說。
介紹了我和鶴年堂的大概情況之后,我想談一談對養生的認識。
自古人生在世,俱秉五行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先賢寶貴的哲學理念,它包括了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并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形成了對一切事物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理論體系。這種學說被引用到中醫藥領域中,認識到人體的陰陽兩方面需要達到相對的平衡才能完成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在人體與自然,疾病與治療中才形成了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
然而人體的陰陽平衡并不是永遠處于靜止不變的狀態,它們處在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不斷變化之中。古人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這種陰陽的互根互用,始終貫徹人體生命的全部過程,如果一方失衡出現異常,就會出現病理反應,也就是中醫常說的“陰陽失調”。
由盛轉衰,這是人體必然的生理過程,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盡量維系人體的陰陽平衡,做到有病急治,未病先防,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減緩由于陰陽失衡對身體造成的損失,達到一種相對平衡的健康狀態,以養生長壽。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歸結起來就是自然養生,生活有度。養生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經后人不斷實踐、發揮,才有順應四時之養生、五臟養生、情志養生、飲食養生,以及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
健康養生之道千差萬別,但有規律的生活卻是共同的。如果人的生物鐘運轉能與大自然的節律合拍,就能實現“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的目的,這是最佳的養生方法,也是自然養生的最高境界。每天規律的生活,按時休息起床,過去有“養生睡覺先,睡眠勝似藥”之說,睡眠充足是益智、強體、抵御疾病最基本的手段。
另外,運動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根據自己的身體量力而行。每天步行鍛煉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被稱為“百煉之祖”“運動之王”,適合大部分人健身。所以我們要動靜結合,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反之,生活不規律,暴飲暴食,經常熬夜使生物鐘錯亂,才是人們體弱多病、身體早衰的根源。
飲食方面,要葷素搭配,粗糧和細糧搭配,每周最好吃一頓粗糧,品種豐富一些,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古代養生學家曾說過:“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因為人類屬于雜食動物,我們的身體需要多種營養物質來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不要養成偏食的習慣,按季節時令的果蔬都要吃一些。老話兒說,櫻桃桑葚,貨賣當時,一些季節性的水果也要嘗一嘗。
我講的養生大部分都是針對中老年人,人到中年身體功能減退,慢慢走向老化,免疫力有所下降,這時就需要適當的鍛煉和情志的控制。喜怒憂思悲恐驚雖說是正常的七情六欲,但不要過度,過度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比如大怒傷肝,很多病都由生氣引起,當生氣時最好找知心朋友說說,不要悶在心里,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凡事往好處想。
腎為先天之本,古語說,男有斗糠之力,女有扶壁之心,正常的生理需求是人體健康的體征,但不要過度,過度就會造成傷害。腎虛是很多疾病的致病根源,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夠健康長壽。
鶴年堂作為“京城養生老字號,歷史悠久第一家”,這和鶴年堂的掌門人臧東坡先生,總經理曹希久先生,李美珍女士等同仁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為了弘揚和挖掘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我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來求證和整理,付出了極大的心力,整理出大量鶴年堂的宮廷秘方,本店古方,以及傳統的中醫藥養生品種,為百姓養生、健康長壽作出貢獻。同時鶴年堂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中醫藥養生文化證書,并列入保護名錄,使600年老店鶴年堂永葆青春,發揚光大。
鶴年堂董事會委員劉海斌在廣州市南沙區與香港霍英東家族聯營開設“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規模宏大。霍家的法人代表林曦鎏先生(霍英東先生生前秘書),劉海斌先生為廣州鶴年堂代表,鶴年堂中醫城的地理環境非常好,面臨大海,遠望虎門大橋,自由貿易試驗區去年正在建設中,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我曾去廣州7次,都是參加宣傳鶴年堂傳統文化的重要活動,介紹鶴年堂悠久的歷史和店規,以及養生品種等。北鶴南沙,福澤天下,劉海斌先生的奉獻精神功不可沒,在此對為鶴年堂默默奉獻的同仁致以衷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