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航空事業到2016年已經有整整六十年了。在這六十年里,我們創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許多輝煌的成果;在這六十年里,有著太多彌足珍貴的“第一次”。而能夠參與、見證每一個“第一次”的人無疑都是非常幸運的。楊利偉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10月15日九時整,中國第一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時間一到,“神舟五號”飛船的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幾百噸高能燃料開始燃燒,八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火焰。當推力讓重達四百八十七噸的飛船升起時,大漠顫抖,天空轟鳴。楊利偉作為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就乘坐在這艘飛船中。
在普通人看來,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對于要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來說,太空更是危險而殘酷的。沒有重力、氧氣和水,還要在密閉狹小的飛船里,經歷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過程。為了圓滿完成飛行任務,楊利偉經歷了常人難以忍受的高強度訓練。
最終,一段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的太空旅行,讓世人記住了這個名字——楊利偉。他以自己的無畏壯舉和颯爽英姿,贏得了每一位中國人的尊敬,同時也讓全世界為之矚目。2003年11月,楊利偉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

訪談
董卿:當我說到您的第一次,也是中華民族飛天夢的第一次的時候,我有點兒熱血沸騰了。2003年的10月15日,這對您來說也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一天了吧。
楊利偉:對我來講確實是終生難忘的。而且后邊的每一次任務,都會讓我想起這“第一次”。隨著我們的火箭徐徐地離開地面,進入了太空,我想許多人的心也跟著去了。這一刻實際上不單單是我一個人的“第一次”,也是無數人、無數航天人,經過幾十年的奮斗,迎來的“第一次”。無數人的很多次,造就了這個“第一次”。
董卿:那天是北京時間九點整發射的,是嗎?升空的過程中,好像還有一個特別驚心動魄的二十六秒。
楊利偉:對。那是在火箭發射以后,大概在離地面三十幾公里的時候,火箭發生了震動,是一個低頻的震動。那個時候我有一種瀕臨堅持不住的感覺。我以為我要犧牲了。那感覺就像,我坐在中間,然后四周全是大鼓,同時在敲,震動得讓我覺得已經忍受不了了。
董卿:當時地面看到了你的畫面了嗎?
楊利偉:那個時候,不管是測控,還是地面的技術跟蹤,都沒有現在這么發達。發射了之后,在指揮大廳里邊,靜極了。那時候,我在返回艙里面的畫面靜止了。大家說這個都不知道怎么辦。
董卿:看上去像靜止了。
楊利偉:都很緊張。我記得特別清楚,到三分二十秒的時候,整流罩打開。因為是上午九點鐘發射,返回艙的舷窗,一縷陽光照進來,特別特別刺眼。一刺眼,我眼睛就在眨;一眨眼,大廳里邊不知誰喊了一聲,“你看他還活著,他的眼睛在動!”
我當時不知道那是一個異常的情況。我以為正常就是這樣,是我自己不行?;貋碇?,我和我們的工程人員交流。在后面的任務當中,到神舟七號的時候,就把它完全解決掉了。其實就是我們把這個頻率給它挪開。
董卿:所以您的第一次,給后來的航天員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數據。
楊利偉:是這樣。那時候去飛行,可能就相當于綠皮火車時代,現在肯定是高鐵了。
董卿:而且2003年那年,其實出現了很多航空災難。美國、俄羅斯、巴西,有航天員罹難的。
楊利偉:對。我記得特別清楚,2月1日,就是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時候,我們在過春節。我記得所有的航天員被集中到一起,開了個座談會。實際上后來就變成請戰會了。我們也知道,我們從事的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它不單單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任務,或者選擇的職業,更多的是我們對國家、對民族的承諾和責任。
董卿:您的家人在得知10月15日您要去執行這個任務之后,他們是什么樣的反應?
楊利偉:我的父親、母親,包括我愛人、小孩,都十分擔心。我看到我父親趴在我們家的窗臺上,一棵一棵地抽煙,整晚上也沒有睡覺。我母親,還有我愛人,她們都是這樣。
反過頭來去看,我們很多的工程人員,同樣是這樣。我們的零號指揮員,當宣布二百公里,進入軌道了,就是發射取得成功的時候,他把話筒扔到旁邊,就開始流淚。很多老科學家,白發蒼蒼,都在流眼淚。包括我回來之后,到了航天中心,我們一些退休的老同志,拉著我的手,流著眼淚說:“我非常遺憾,干了幾十年的航天,但是沒有親手把你送到太空去。”實際上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把我們航天員送到太空的。這么說一點都不為過。
董卿:第一次飛天的任務大概是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
楊利偉:對。飛行時間對我來講確實太珍貴,太珍貴了。所以在上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想把它利用起來。舍不得睡,想在上邊體會更多的動作,想回來之后給后續的航天員提供更多在上邊的依據。
董卿:記得你的一篇文章里曾經寫到,在太空看地球,美得無法想象。
楊利偉:對,就是讓你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以前我們在媒體上也會看到國外的航天員拍的照片。但那一刻,當自己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俯瞰我們人類賴以生存了數百萬年的美麗家園的時候,那種感受實際上不單單是視覺帶來的。
董卿:有一種精神上的沖擊。
楊利偉:對,是這樣的。
董卿:那在返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是什么樣的一種感受和心情?
楊利偉:接地還是比較重。那一瞬間實際上飛船又彈起來了,彈起來之后又有二次接地。二次接地的時候把我嘴磕了一口子。前段時間我看網上還在說,說我滿臉是血,實際上并沒有,是旁邊的一個麥克把我嘴磕破了。我當時都沒感覺到疼,就突然間一麻,我覺得可能是不對勁了。手邊沒有其他東西,然后我把航天服手套摘下來,里邊還有線手套,就用那個手套去止血。
這個時候,內心實際上還是非常非常激動和興奮的。真的是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凌晨六點多,非常巧合,跟天安門升國旗是同一時刻。太興奮了!很多人現在還在問我,看你從艙里出來的時候傻愣愣的,在想什么?實際上那一瞬間,我想的就是任務。因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自主出艙,就是我自己要從里邊能夠走出來。我記得我們的醫監、醫生老要扶我,我說沒有問題,我可以走出去。我上去的時候,看到很多人歡呼雀躍。下面有很多人在喊,利偉你說話,你說話!我說:“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這是出艙之后說的第一句話。現在如果回過頭來說,還有其他的語言能夠表達當時的心情嗎?真的是沒有。
董卿:其實當一個人的第一次可以和國家、和民族,甚至和整個人類進步關聯在一起的時候,那是怎樣的一份自豪和榮耀??!
讀本
這一刻,突然看見太空奇景
飛船此后的飛行非常順利。在將近10分鐘時,飛船仿佛一下子跳進了軌道。我突然有了失重的感覺。
失重的確是突然來到的。因為一直有火箭推著飛船,一直在加速,加速就有過載,有相對重力作用。近10分鐘時,最后一級火箭跟飛船分離,突然一分離,飛船沒有推力了,身體感覺猛地往上一提,我意識到已經處在微重力環境了。
這時,我被束縛帶固定在座椅上,人肯定飄不起來,但是我突然感覺離開了座椅,不貼著它了。我注意到飛船里的灰塵“噗”的一下,全起來了。
灰塵肯定是有,再潔凈也會有灰塵。正好9點多鐘的陽光從兩個舷窗外邊照下來,因為沒有大氣的原因,沒什么遮擋,光線非常明亮,就跟早上把窗簾一打開差不多,細微的灰塵在光線里一下“升”起來。跟我一樣,所有的物體在失重時都會“升”起來。好像艙里的萬物一下有了生命和翅膀,會自由飛翔了。我的眼睛幾乎不夠用。
我低頭往下看,只見所有的束縛帶,在飛船里用來固定物體的繩子,全都豎了起來,微微搖動,挺有韻律感,特別好看。就像湖水中的水草一樣,在水中蓬勃生長,舞動著生命的活力。
我太驚奇了,盡管讀過關于失重的描述,也曾有過體驗,但在地面不可能見過這種現象,也無論如何想不到這種奇特情形。
我明確地知道,自己已經真正進入茫茫太空了!
測控數據顯示,飛船正確入軌,此時它的速度接近第一宇宙速度,是每秒7.83公里;軌道近地點為200公里,遠地點是400公里。
入軌之后兩分鐘,飛船按指令調整姿勢。我的工作是操作太陽能帆板,讓它像兩只翅膀一樣展開。之后我按程序向地面報告:“飛船工作正常!”我的身體“感覺良好”。
在克服了初到太空的不適之后,除了要做的工作和與地面的配合,我就迫切地想趕快看看太空是什么情形,但這需要等地面的指令。
10時31分,艙內環境監測正常,地面指揮人員下達指令,允許我摘手套、解束縛帶。我內心的渴望早就迫不及待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摘下手套,解開系在膝蓋下方的束縛帶,第一時間先往起一飄,然后拽著座椅很輕松地就過去了,飄到了舷窗邊上。
哈,太空和地球一下子出現在我的眼前。
在選擇先細看太空還是先細看地球這一點上,我內心涌動著對家園深深的眷戀,我貪婪地向下張望。
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無可比擬。
以前不理解文學描寫中“美得讓人窒息”是什么情形,而此時我真的是屏住呼吸,久久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動得不得了。
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臺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渾身散發出奪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著淺藍色的紗裙和白色的飄帶,如同天上的仙女緩緩飛行。
我無法形容內心的喜悅和傾慕,啊,養育我們的地球母親,您太完美了。
我仔細端詳這美麗的星球,生怕錯過一處風景。我深知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美景,而唯一的機會幸運地降臨到我身上。我一定要替所有的中國人好好看看她。我一邊看,一邊不停地按動著相機的快門,我要留下所有我見到的奇異景色。
隨著飛船的飛行,地球在我面前呈現著不同的景觀,我動用了腦海里所有的地理知識觀察她。上學時,我們經??吹貓D,平時我們會轉動家里的地球儀給孩子講述地形地勢的概念。而現在,我眼前的地球卻以無與倫比的維度伸展著她的壯麗身軀。她的形象使得所有的地圖變得蒼白簡單,也使所有的地球儀呆板無趣。她真實地在宇宙中自如地永不停歇地運轉著,以她的宏大、美妙向我闡述著生命之星的往世今生。
仿佛在告訴我,孩子,你一定要知道地球母親在這廣闊無垠的宇宙中是怎樣運行生存的,你要仔細看看你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她是宇宙的寵兒,而你們人類是她的寵兒。
地理知識告訴我,地球上大部分地區覆蓋著海洋,我果然看到了大片蔚藍色的海水,浩瀚的海洋驕傲地披露著廣闊壯觀的全貌;我還看到了黃綠相間的陸地,連綿的山脈縱橫其間;我看到我們平時所說的天空,大氣層中飄浮著片片雪白的云彩,那么輕柔,那么曼妙,在陽光普照下,仿佛貼在地面上一樣。海洋、陸地、白云,它們呈現在飛船下面,緩緩駛來,又緩緩離去。
當飛行員的時候,我曾飛到內蒙古或新疆上空,看到下邊的草原綠油油的,白羊一群群的。現在我看見云彩就像草原上的羊群,藍色的海面和多彩的陸地,披著淡淡的白云,美輪美奐。我就隨著這美輪美奐的星球一起轉,樂此不疲。
在地球藍色的弧形地平線之外,是深遠幽黑的宇宙。
我以敬慕的心情凝望宇宙的遠處。在太空看到的宇宙是黑色的,是那種純凈的墨一般的黑。宇宙是真空的,沒有空氣折射光線,所以它是黑色的,不像我們在地面看到的是藍色天空。去過西藏的人都看到過透亮的、滿天星斗的星空,而此時在太空中觀看星空,是更透徹、更明亮的。沒有物質的遮攔,沒有大氣產生的折射,星星眨眼睛的現象看不到,所有的星星就那么遠遠地耀眼地亮著,一顆一顆,像色調不一的晶瑩寶石,懸在黑色天鵝絨的背景上。
我知道自己還是在軌道上飛行,并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懷抱,沖向宇宙的深處,然而這也足以讓我震撼了。我并不能看清宇宙中眾多的星球,因為實際上它們離我們非常遙遠,很多都是以光年計算。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宇宙的廣袤真實地擺在我的眼前,即便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個飛天的人我已經跑到離地球表面400公里的空間,可以稱為“太空人”了,但是實際上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僅像一粒塵埃。
我不是一個很容易對外界事物激動的人,但當看到這些壯美奇麗的景觀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原本非常鎮定的我,腦子里一會兒想想這個,一會兒想想那個。
我為人類的偉大感到驕傲,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感到自豪。中國人能把這個八噸重的金屬飛船,弄到好幾百公里以外的太空飛行,多么不容易。飛行原理雖然我十分清楚,但在太空飛行的過程中,我在神五上圍著地球一圈圈繞行時,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我驚嘆人類的能力,我深深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偉大而自豪。
雖然獨自在太空飛行,但我想到了此刻千萬中國人翹首以待。我不是一個人在飛,我是代表所有中國人,甚至人類來到了太空。我看到的一切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成功,我認為我的心情一定要表達一下,就拿出太空筆,在工作日志背面寫了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币源藖肀磉_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寫這句話,事前并沒有設計。我因為太激動了,而且是在真空中用特殊的筆寫的,字就寫得很潦草。寫完之后,我立刻拿到攝像鏡頭前讓大家看。我想把自己的驕傲和喜悅表達出來,和全國人民一起分享激動的心情。
返回地面后在香港訪問,曾有人問我:你在太空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上帝?我就說,我看到了——全國人民就是我的上帝。這是我的真實想法。是祖國和人民送我上天,祖國和人民是賦予我使命的“上帝”,也是給我力量和勇氣的“上帝”。在太空飛翔最喜悅的時候,最激動的時候,我想到的,就是祖國和全國人民。
我并不是在喊口號,也許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有這樣的感受。在廣袤無垠的空間,看看無邊無際的星空,看看地球,看看黑色的宇宙,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太微不足道了,我不過是地球上的高級動物人類中的一個個體。沒有國家、民族的合力,我不可能飛到如此高遠的天空。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類、祖國、民族意味著什么。
后來我特意就此感受和其他國家的航天員交流,大家都有相似的感受。
在此后的飛行時間里,除了工作,我抓緊一切時機反復觀看太空景象,體會奇妙的失重狀態。
只有到了太空,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不惜支付昂貴的費用,做一次太空旅游,這絕對可以稱為“夢幻之旅”。
我乘坐的飛船每90分鐘左右,就可以目睹一次日出和日落的循環。我的整個飛行是將近一天的時間,飛船一共繞地球飛行了14周,我看了14次日出與日落。由于飛船的速度比較快,太陽的出現和落下,就如火球一般飛躍而出、飛躍而下。
尤其是日出,氣勢磅礴、撼人心魄。我曾在新疆的天山上,也曾站在家鄉的大海邊看到過幾次日出,每次都會歡呼雀躍,但那些日出都無法與太空中的日出相比。
因為,在太空中,日出的參照物不是遠遠的地平線或海岸線,日出也不是在大氣散射折射的光線下出現。在太空中,日出前的地球邊緣呈現一片亮麗的白色,好像在地球的邊緣鑲嵌了一條美麗的金邊。隨著飛船的高速飛行,這條金邊逐漸擴散開來,迅速地照亮整個大地,光明的一天就這樣來到了。而從白天向黑夜過渡的時候,大地是逐漸變暗的,它一部分、一部分地黑去,直到我看到的這一面地球完全融入宇宙的一片漆黑之中。
月亮也極為有趣,白天看到的月亮呈淺藍色,很漂亮;夜里看,卻只能看到月亮的局部,但是非常明亮。
失重的狀態與地面人工制造的失重大有不同,它不是讓你在倉促中去體驗二十幾秒,而真是“一張柔軟的床”。我可以真正地飄起來,在飛船的一邊,只要手稍微一點艙壁,就會飄向另外一邊;所有的東西,即使是比較重的東西,輕觸一下就飛了起來,任何東西都可以懸在空中。如果不小心有水珠在飲水時跑出來,它也不會灑落,而是在空中飄浮。你可以把液體做成長條、圓環等各種形狀,如果不給它外力,它會在自身張力作用下形成一個個非常圓的球。人可以連續不停地翻跟頭,玩各種形狀的水。
我更多時間仔細地看著地球。海岸線和高山的輪廓、彎曲的河流都顯得非常清晰。
從這樣的維度審視我們的家園,思維方式會有所不同。隨著身體的失重,許多東西似乎也會隨之變輕、變淡,比如名和利。但另一些東西則會在心里變得更加清晰和珍貴,比如祖國和親人。
每當飛臨祖國的上空,不管白天或黑夜,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往下遙望。太空浩渺無邊,卻只有地球上的家園最讓人牽腸掛肚。
(該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的四名大學生王浩楠、賈蕙謙、崔可夫、汪帆與楊利偉在節目中共同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