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庫全書目錄新編
- 劉樹楨 張金龍 張燕娥
- 3字
- 2019-01-03 06:56:51
文化編
上 文學
楚辭類
《楚辭章句》十七卷
漢·王逸撰。王逸,字叔師,“元初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為侍中”。其子王延壽,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魯國作《靈光殿賦》,后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王)延壽所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后漢書·文苑列傳上》)。“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令》,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十六篇,是為總集之祖。(王)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十七卷,而各為之注。其《九思》之注,洪興祖疑其子延壽所為,然《漢書》之《地理志》《藝文志》即有自注,事在逸前;謝靈運作《山居賦》亦自注之,安知非用(王)逸例耶?舊說無文,未可遽疑為(王)延壽作也”(《總目》卷一四八)。
《楚辭補注》十七卷
宋·洪興祖撰。洪興祖,字慶善,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登上舍第,“高宗時在揚州,庶事草創,選人改秩軍頭司引見,自興祖始”(《宋史·儒林傳三》)。南渡初召試,授秘書省正字,歷官太常博士,提點江東刑獄,知真州,徒饒州,博學好古,以忤進秦檜,編管昭州,卒。《楚辭補注》“于楚辭諸注中特為善本,故陳振孫稱其‘用力之勤而朱子作《集注》亦多取其說’云”(《總目》卷一四八)。
《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二卷、《后語》六卷
宋·朱熹撰。朱熹事跡已簡介,詳見《宋史·道學傳三》。“以后漢·王逸《章句》及洪興祖《補注》二書,詳于訓詁,未得意旨,乃隱括舊編定為此本”。“隨文詮釋,每章各系以興、比、賦字,如《毛詩》例。其訂正舊注之謬誤者,別為《辨證》二卷附焉”(《總目》卷一四八)。
《離騷草木疏》四卷
宋·吳仁杰撰。“《自序》謂梁·劉杳有《草木疏》二卷,見于本傳,其書已亡。(劉)杳疏凡王逸所集者皆在焉,(昊)仁杰獨取二十五篇疏之’。其大旨謂《離騷》之文多本《山海經》,故書中引用每以《山海經》為斷”(《總目》卷一四八)。
《欽定補繪離騷全圖》二卷
清·蕭云“從原圖,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奉敕補繪”(《總目》卷一四八)。
《山帶閣注楚辭》六卷、《楚辭余論》二卷、《楚辭說韻》一卷
清·蔣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