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往開來話百年:師生回憶錄
- 汪宏駒 楊麗華
- 2158字
- 2019-01-03 06:32:33
素質教育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人格關系,學生創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而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足夠的表現自己和表達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的機會。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活動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究知識創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性格,創造性地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尋找盡可能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情商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是提高興趣的原動力
現在再也不能把學生以智商為標準而貼上“聰明”和“愚笨”的標簽了。因為科學家發現了人類除了智商之外,還存在著情商(EQ)的生命科學參照因素。這個因素決定著每個人的性格基調,影響著人生的發展和事業成就的輝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一書中指出:“研究結果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歸于智商,而80%則受情商的影響。智商決定一切的觀點,實踐證明是不正確的。”情商是指人的人格素質,是個體最重要的一種生存能力。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等各個層面,它主要由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超越、自我驅動能力、自我控制組成。所以教師在組織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時,就要用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如學習的信心、恒心、毅力、樂觀、情緒等一系列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反應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學生,主要表現為缺乏理論性認識,意志不堅強,難以控制情感,容易沖動、悲觀、孤僻,導致學習成績不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我激勵,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尊重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例如,我認識的一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數學成績一直不好,總是六七十分。家長一直認為她笨、腦子慢,老師也說她“不聰明”。平時家長在說她的時候經常把“傻”字掛在嘴邊。久而久之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就受到了傷害,她也認為自己的腦子就是笨,一做數學題就煩。到了初三,換了一位數學老師,這位老師沒有把她當作差生看,而總是鼓勵她,說她聰明,尤其是在檢查“差生”作業時從來不檢查她的作業,而把她歸為“好學生”的行列中。由于老師的一言一行融入了對她的關愛和尊重,從而點撥了該生的情商,激發了她對數學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從此,她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初三畢業的中考中。數學取得了145分的好成績。通過這個事例我感到,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改變舊的教育觀念,用愛心去啟迪學生的心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激勵學生越受挫折越要勇敢,對自己的未來永遠抱著期望。
地理教學比起數學教學難度還要大得多(因屬于“三無”學科,學生不重視),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識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情商無時不在。例如,在高一的地理教學中,剛開始大部分學生都不重視地理的學習,尤其是高一(4)班就更為突出,有些人上課不專心,還有人做主科作業。針對這種情況,我除了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用最新、最有趣的地理史實、基本原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還注意用愛心去挖掘學生情商的潛能。如跟學生談天,了解他們對地理課的看法,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逐漸喜歡地理老師,并且愛上地理課,上課說話、做其他作業的現象杜絕了,同學們聽課的精力集中了。一年來,高一(4)班的地理課都是下午第一節,但課上同學跟我配合默契,就連不參加會考的邢博同學都時常跟我點頭呼應;如班里搞一些活動總叫我去參加;在6月的酷暑天,班里買冰棒時總不忘給我送去。在期末的會考中全班100%通過。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注意開發學生創新的思維潛能
人類學、心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菲博士說:“人的潛能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他又說:“潛意識力量是無限大的,人要適當加以運用,幾乎沒有達不到的期望。”實踐證明,奇跡源于潛意識的能力,由于人人有潛在能力,所以人人都能創造奇跡。因此,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就要善于開發學生的潛能,凡是壓抑的個性,不能表現出創造性的自我,在不同場合下,教師的一個暗示、一個承諾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信心,打開心靈大腦的“活閥”,引導潛能在動機上產生行為,形成高效的催化劑。
例如,有一次在高一(3)班進行地理的單元測驗,我發現一個同學作弊,當時我給了他兩次暗示,但他視而不見,后來我悄悄地走過去將他的練習冊沒收。事后我找到了這個同學心平氣和地與他交談,該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要求我不要告訴班主任,我答應了這個學生的要求,承諾給他保密。由于老師的這種暗示、承諾對這個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優勢,增強了他學習地理的信心。在以后的地理課上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還主動幫老師拿地理教具,最可喜的是在期末的地理會考中取得了優異的好成績。
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的教與學、教與被教的關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教互學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下,才能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
【作者簡介】
黃玉玲,女,北京市第十九中學退休教師。1975年3月參加工作,高級教師。曾被評為海淀區德育先進工作者、區級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