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的下一個“倒霉蛋”
有物理學家說,整個宇宙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化學家說,化學過程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生物學家說,生命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經濟學家說,經濟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社會學家說,社會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軍事學家說,戰爭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政治學家說,政治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有歷史學家說,歷史無非就是一堆數據。
……
這不是憤世嫉俗,也不是故弄玄虛,而是說明了一個事實,闡述了一個道理。
今天,基于數據的科學已經上至星空、深海、地心,下至基本粒子、DNA、腦電波,都在深度探索之中。沒有任何物質不可以被數據化,差別只在時間、成本和分析能力上。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在被數據化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主題不可以進行基于數據的研究,差別只在數據收集的困難程度、成本以及出于利益的阻撓。
科學領域的數據化方向已經不是問題,網絡業和IT業的數據化方向也已經不是問題,制造業、商業、服務業以及大多數傳統產業的數據化方向近來也逐漸明確。比較麻煩的是社會領域、政治領域和國際關系領域,這些領域里的大數據趨勢并不僅僅依賴技術的或商業的邏輯發展,反而更多地受制于權力格局、既得利益格局和文化傳承。
在計算機時代,蘇聯出于意識形態和政治上的原因,拒絕計算機的社會普及,僅在政府部門和軍事安全領域推廣,使得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遠低于美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孤注一擲搞什么核平衡、軍備競賽,將國力與軍力混為一談,最后弄了個糊里糊涂。
在互聯網時代,歐洲和日本更多地出于文化上和經濟上的理由,被動地接受互聯網,結果二十年來毫無建樹,沒有一個具有世界范圍影響力的創新出現。法國曾經以互聯網妨礙法文影響力的愚蠢理由,對網絡信息的傳播持排斥態度,結果既沒能阻礙互聯網的推廣,也沒能保住法文在網絡世界的地位。今天的互聯網上,英文信息占絕對壓倒的優勢,幾乎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通用語言,而像法文、俄文、中文所占的網絡信息比重很小,與其國力極不相稱。
如今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又要輪到哪一個倒霉蛋了呢?
籠統地看,目前對大數據的恐懼、疑惑和抵觸大致來自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普通百姓對類似《1984》所描述的那種“老大哥”對百姓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監視和控制的恐懼和抵觸。這表現為對互聯網和大數據侵犯或疑似侵犯個人隱私和公民權利的不滿,斯諾登事件的爆發使這種不滿達到高潮。其實,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息息相關。現實世界里個人隱私和公民權利得不到尊重和保護,網絡世界里同樣得不到,反而因為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下降使得這種侵犯變本加厲。現實世界里個人隱私和公民權利基本得到尊重和保護,即使權力機構情不自禁地想擴大自身的能力,經過社會博弈和共識形成,這種尊重和保護會在一段時間后達到新的平衡。更可能的結果是,由于公民權利和個人隱私被權力所侵犯,社會形成排斥使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共識,結果整個社會在世界性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最終促使社會變革。
第二個方面,是傳統企業界對創新型產品的數據化生產、銷售和推廣的抵觸,以及對大眾數據化生活方式所產生的新需求的麻木不仁。這在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社會不難解決,靠鼓勵創新和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總能找到迎新汰舊的辦法。但在一個非市場化或市場化過程中的社會,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傳統企業和權力相結合,利用壟斷地位和非市場手段打壓新生事物,使社會停滯在前互聯網或前大數據階段,拖延社會的進步。更可能的結果是,由于失去了國內外的競爭力,傳統企業的轉型、兼并和消亡以一種崩塌的方式發生,類似目前傳統媒體業的狀況就是如此。本來報紙雜志和電視都是進入門檻極高、受保護程度不低、和權力勾連甚密的行業,結果在新媒體和大數據面前不堪一擊,越掙扎死得越快。
第三個方面,是社會管理者對大數據所引發的原有社會體制和機制的沖擊產生了全方位的恐懼、疑惑和抵觸。這表現為限制信息的生產和自由流通,阻礙最新技術和產品的引進和推廣,壓制和扼殺大數據方向上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竭盡全力地扶植和保護那些早已不合時宜的壟斷型傳統企業和機構。在社會的其他方面,諸如貨幣流動、人員流動、貨物流動受到鼓勵和保護的同時,偏偏極力阻斷信息流動,阻礙加快大數據發展的創新,其中的邏輯很難讓人理解。說到底,數據流動是世上其他一切流動的最高代表形式,貨幣、人員和貨物不過是不同形式的數據載體而已。反之,當數據流動受到阻礙,貨幣、人員和貨物流動也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阻礙,使整個社會的生存發展停滯倒退。
第四個方面,是傳統知識精英對大數據發展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后果的恐懼和疑惑。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最近寫文章預言,百年內智能機器人會統治人類。雖然類似的預言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屢見不鮮,但近年大數據的發展的確為這類悲觀猜想提供了不少支持。人類的制造物會不會有一天擺脫人類的控制而自行其是,甚至反過來控制人類,迄今為止這還是一個哲學命題,而不是科學討論。但反過來說,一旦它成為科學討論的主題,也就不用討論下去了,因為科學只能是人類的科學,討論的對象一定能夠為人類所控制。
來自這四個方面的恐懼、疑惑和抵觸造成了大數據發展的社會阻力。當然,這種阻力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表現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在多元開放的社會里,不同認識、不同利益的社會集團相互博弈,總能找到大數據發展的道路。但在一元封閉的社會里,這些阻力就足以扼殺大數據發展的正常機會,只能依靠非正常機會才能夠發展。但是,依靠非正常機會得來的發展,其代價是巨大的、殘酷的,有的時候甚至是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