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桑葉

別名 霜桑葉、鐵扇子。

性味 味甘、苦,性寒。

歸經 歸肺、肝經。

專家箴言

桑葉可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常用于肺熱或肺燥傷肺所致的干咳痰少或痰黃黏稠,也可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等。

古籍說法

《本草綱目》:“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從新》:“滋燥,涼血,止血。”

藥材選料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初霜后采收,除去雜質,曬干。以葉片完整、大而厚、色黃綠、質脆、無雜質者為佳。習慣應用桑葉以經霜者為好,又稱“霜桑葉”或“冬桑葉”。

桑葉生品長于疏散風熱,清肝明目,蜜制(用蜂蜜拌炒)后清肺潤燥的作用增強,所以,肺熱燥咳多用蜜制桑葉。

蜜制桑葉潤肺止咳效果最佳

生干桑葉多用于風熱感冒的咳嗽、咽腫等

常用搭配

桑葉可單用,也常與菊花、桔梗、麥冬、枇杷葉、杏仁、沙參、貝母、甘草等同用,以加強清熱潤肺的效果。

用法用量

桑葉最常用來泡茶、煎湯飲用,或煮粥,也可入丸、散。煎服用量在5~9克。

人群宜忌

茶飲 霜桑葉茶

材料

經霜桑葉30克。

做法

將桑葉洗凈,加水500~1000毫升,煎沸10~15分鐘,過濾去渣,取汁飲用即可。

用法

每日1劑,代茶頻飲。

專家箴言

經過霜打的桑葉藥用價值更高,用其泡茶可祛風平喘、止咳化痰,尤其適合風熱痰喘證。

宜忌

適合風熱咳嗽、肺熱及肺燥咳嗽、痰喘者。

春、夏季尤宜飲用。

風寒咳嗽、寒痰、濕痰、脾胃虛寒者均不宜多飲。

茶飲 桑杏豆豉飲

材料

桑葉10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

做法

將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煎煮,過濾去渣,取汁飲用即可。

用法

每日分2~3次飲用,連服3~5日。

專家箴言

杏仁是化痰止咳的良藥,淡豆豉是大豆的發酵制品,可宣發郁熱。二者搭配桑葉,有清肺止咳、清熱潤燥的功效。

宜忌

適合燥熱咳嗽、干咳無痰或痰少黏稠、不易咯出者及鼻燥咽干者飲用。

四季飲用皆宜。

寒痰、濕痰、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飲。

茶飲 桑菊杏仁茶

材料

桑葉、菊花各6克,杏仁10克。

調料

冰糖適量。

用法

每日1劑,代茶頻飲。

做法

1將桑葉、菊花和搗碎的杏仁,一起放入杯中。

2沖入剛煮開的沸水。

3加蓋悶泡15分鐘后,再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飲用。

專家箴言

桑菊飲多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咽痛的保健茶飲,搭配祛痰止咳的杏仁,可以起到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的作用,對因外感風熱、肺熱及肺燥咳嗽、咽痛等均有食療效果。

宜忌

適合外感風熱或肺熱、肺燥所致咳嗽、發熱、頭痛、咽痛、津干口渴者。

四季皆可,秋燥時節最宜用于保健。

此飲以清熱為主,脾胃虛寒、慢性咳嗽、虛寒咳喘及咳痰黃稠厚者不宜飲用。

湯羹 桑杏湯

材料

桑葉10克,杏仁、沙參各5克,川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

桑葉

杏仁

沙參

川貝母

梨皮

冰糖

做法

1將 杏 仁 搗碎,梨皮洗凈,川貝母研粉。

2將桑葉、沙參、杏仁、川貝母、梨皮一起裝入調料袋中,封口。

3將調料袋和冰糖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小火煎煮30分鐘,除去藥袋,取湯汁飲用即可。

用法

每日飲數次,連服7~10日。

專家箴言

此方由傳統藥方簡化而成,所用的材料均有潤燥止咳的功效,一起合用,辛涼甘潤,常飲能清肺潤燥,對肺燥、肺熱或外感溫燥引起的咳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宜忌

適合急性支氣管炎及病后余熱未清、干咳無痰、鼻燥咽干等癥者。

四季皆可飲用。

此湯以清熱為主,性較寒涼,脾胃虛寒、寒痰、濕痰者不宜多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兖州市| 金昌市| 道真| 胶南市| 鱼台县| 会同县| 湟中县| 商水县| 鹤山市| 旺苍县| 兰溪市| 永新县| 都安| 都匀市| 罗江县| 沁源县| 准格尔旗| 元氏县| 福安市| 太康县| 塔河县| 霍城县| 于都县| 山阳县| 鄂托克前旗| 冕宁县| 五原县| 突泉县| 五寨县| 呈贡县| 东兴市| 普安县| 曲麻莱县| 永泰县| 岳阳县| 高要市| 常州市| 正定县| 托克托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