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好,那么你呢
- 文吉兒
- 699字
- 2019-01-05 06:49:37
序 青春的樣子
/

青春,它是什么樣子?人們總是疏于紀錄,終于模糊了關于它的印象。
吉兒,她的樣子無法讓人一下子聯想到她是個小有成就的作家,因為太漂亮。當然,這樣的偏見在我們相聊甚歡之后就煙消云散了。讀著她的文字,我總是會感嘆,這樣豐富的經歷和細膩的感觸,居然出自一個20歲的姑娘。
在那篇《他上了上海》中,我看到她恬然的身影。在那樣一個高速又擁擠的都市,用一種反常的流浪似的節奏去見一個活得瀟灑的朋友,不慌不忙,慢慢品味一座城一個人。在《孤獨是自由的副作用》中,我讀到了她淡淡的情愫中蘊含的小哲學。文章中引用錢鐘書先生的那句“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表達出她的執拗。讀到此處的讀者,是不是想到自己關于某件事、某個人的執著了?
我們的青春,總是由許多符號串聯起來的,屬于那個時刻的音樂,屬于那個時代的電影,等等。讀這本書,總會找到你記憶中存在的獨特符號。讀《不懷舊,正青春》時,你就會想到《梔子花開》的旋律和演唱者何炅。讀《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時,你的腦海里一定縈繞著那段歌詞的旋律。這個姑娘,總會用文字不經意間戳一戳你,讓你會心一笑。
關于旅行,她寫了很多。我愛這種旅途感受的分享,好像我也跟著她輕快的步伐踏過了她走過的小路,坐過的咖啡廳。重點是,文字的旋律。我一直覺得,文字是有旋律性的。她通過文字告訴讀者,“我今天很懶,思考了一天的《如果》。踏著天馬行空的小步舞曲做了一天的童話家”,又或是“我今天很深刻,研究起了《女性半邊天》。踏著激昂的進行曲,我要做一個獨立堅強撐起半邊天的姑娘”。
她就是這樣的真實,一個有深度但卻不做作的女孩。
青春,終于有了它的樣子,而你,一定能夠從她的青春里找到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