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讓陽光照進你的心里
- 心理學與心理調節術(暢銷4版)
- 姚堯
- 12339字
- 2017-10-27 10:17:25
一個人只有知足,才能保持與世無爭的心態,才能真正體會到“清福”。所謂“清福”就是清閑的福氣,這種福氣往往是金錢買不來的。錢財、美色、權力往往招來麻煩,有麻煩心里就無法安寧,心不安就永遠處在煎熬和顛沛流離中。這樣的生活,即使富甲一方又有何用?如果說一個人心里能裝得下的東西是有限的,那么,酒色財氣占了80%,剩下的就只有20%的空間。相反,如果一個人心里80%是空的,那么他能容納的快樂就可以高達80%。
煩惱皆由心生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場苦行,以佛教的觀點看,人生充滿了煩惱與痛苦,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心里打開這個結,就會持續地處于無止盡的煩惱中。
曾經有一個大財主,家財萬貫,富甲一方,然而他卻很不快樂。他始終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么有錢卻感覺不到快樂?相反,他的一個鄰居,一對賣豆腐的夫妻,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卻每天有說有笑,臉上總是充滿著笑容。這個大財主非常不解,為什么這對夫妻生活一點不寬裕,心里卻這么充實快樂呢?他們好像不知道煩惱為何物。每天準時去賣豆腐,賣完后,哼著歌回來。
大財主很不解,就找了當地的一個智者,問他究竟是什么原因。智者想了想說:“晚上,你扔一大塊金子到他們院子里。”
大財主照智者說的去做,扔了一大塊金子到賣豆腐的院子里。早上起來,那對夫妻發現院子里有一大塊金子,欣喜若狂,心想這一大塊金子夠他們賣幾十年的豆腐了。
妻子說:“以后我們就不用賣豆腐了。”
丈夫說:“是啊,但這一大塊金子莫名其妙掉在我們的院子里,你說失主會不會過來尋找呢?”
妻子說:“不知道啊,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塊大金子好好藏起來,不要讓別人找到。就算有人來問,我們也裝著不知道。還有啊,我們一定不能讓別人看出有什么不同,我們還是繼續賣我們的豆腐,這樣就沒有人懷疑我們撿到一塊大金子了。”
夫妻倆商議好了之后,還是像以前那么賣豆腐,不過大財主再也沒有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了,他們回來時也不再是哼著歌,反倒臉上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那一塊突如其來的金子打破了這對夫妻的心理平衡,從此他們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而以前他們是知足的。
可見,人的煩惱八成是由心境而生的,快樂的多少跟一個人財富的多少并無直接的關系。故事中的這對夫妻之所以失去往日的快樂,就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以前那種知足樂天的生活態度被一塊金子給擾亂了,從此他們生活在緊張、不安和貪婪中。
我們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一生創造的財富無數,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富翁。但實際上他并不快樂,他不僅是一個不喜歡交際的人,也是一個一毛不拔的人。因為這些原因,他后來情緒非常抑郁,巨大的財富與心理上的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到后來他慢慢地選擇了慈善、選擇了布施,才逐漸感覺到快樂,他發現真正的快樂其實是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
一個人的快樂與煩惱跟外在的東西其實并無太直接的關系,只是有時候我們深陷其中,所以看不到快樂與煩惱其實取決于我們自己的內心。在這一點上,佛家能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你對人對事的看法,很多時候其實是你內心世界的一個投影。正像魯迅先生評人看《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紅樓夢》就是《紅樓夢》,只有一個《紅樓夢》,但是不同的人眼中卻有不同的《紅樓夢》。
心中有善看人多是善良的,心中有惡看人多覺邪惡;心中有愛世界自然溫暖,心中有恨世界自然殘酷;內心平淡,世界自然安靜,內心狂熱,會覺得世界充滿欲望。
記住,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你內心世界的一個投影。
知足常樂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
這句話言簡意賅,幾乎說出了人生痛苦的根源。古今中外,多少人都被這句話折磨得死去活來,還有很多人是死于“不知足”。“不知足”似乎有一種力量,能夠把人不斷往邪路上引。
“不知足”的近義詞又叫貪婪,貪婪是什么?貪婪是超出自身需求之外的索取,而且通常來說,這樣的索取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和不利。不知足的人是不可能快樂的,因為他或她始終在追求過分的、過度的東西,而且永遠不知道滿足,這樣的人會時刻算計,時刻在考慮如何能獲取更多。如此一來,心靈早被欲望填滿,怎么可能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一個人只有知足,才能保持與世無爭的心態,才能真正體會到“清福”。所謂“清福”就是清閑的福氣,這種福氣往往是金錢買不來的。錢財、美色、權力往往招來麻煩,有麻煩心里就無法安寧,心不安就永遠處在煎熬和顛沛流離中。這樣的生活,即使富甲一方又有何用?如果說一個人心里能裝得下的東西是有限的,那么,酒色財氣占了80%,剩下的就只有20%的空間。相反,如果一個人心里80%是空的,那么他能容納的快樂就可以高達80%。
心有多空,你所能容納的快樂就有多深。知足者貧而心富,貪婪者富而心貧。知足常樂是一種非常健康的人生態度,現代社會是一種消費社會,商家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自然會宣傳完全相反的理念,因為一旦人人都知足常樂,他們的商品銷量肯定會降低。但是我們要說,知足常樂確實是對個人健康非常有利的一種生活態度。知足者心態很好,知足者不被欲望控制,自然身體健康,身心舒泰。
社會的競爭越激烈,我們越要懂得這個道理。因為一旦你陷入了惡性的競爭與貪婪中,到最后你會發現競爭就算成功,也不能給你帶來快樂,更不能給你帶來健康。網絡報紙上經常刊出新聞,說某某過勞猝死,這也是因為不懂知足的道理。很多人都抱著年輕時用健康換錢,老來用錢換健康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你可以用健康換錢,但錢真的不能換來健康,只不過讓一個病弱的人茍延殘喘。
我們不妨來做個心理測試吧,看看你屬于哪類人。
假如說你去電視臺參加類似于“非常6+1”的比賽,根據比賽的規則,答題到了不同的階段,會得到不同的獎品,最后的大獎是兩萬元,并且可以免費去馬爾代夫度假一周。假設你答題已經沖刺到第三關,如果這時候打住,你就可以拿到一千元的獎金。不過你選擇了繼續挑戰,沖刺最后的大獎,只可惜失敗了,最后你只得到一個玩具娃娃,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A.很后悔,不該沖刺最后的大獎。
B.仍然感到高興,因為自己能夠沖到最后一關。
C.非常郁悶,抱怨游戲規則不合理。
D.覺得是自己沒有把握好,如果有下次的話,自己一定能拿到大獎。
選A的人性格屬于保守型,滿足現狀的同時又會有一些貪心,一旦遭遇失敗,不會想到如何反敗為勝,反而時時自責,這樣的人經常會處于患得患失的狀態。
選B的人屬于知足常樂型,他們雖然競爭意識不強,但是很容易做到順其自然,不太看重物質的得失。
選C的人屬于不服輸型,這類人有很好的競爭意識,但卻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他們是一些自我中心主義者,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會把原因歸結到外界因素上。
選D的人屬于埋頭實干型,這些人競爭意識很強,斗志也很好,對失敗能夠坦然面對。在他們眼里,失敗不過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古人的欲望沒有那么多,相對來說更容易知足常樂。反觀我們今天,可以說是一個欲望橫流的世界,如果不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很容易會被欲望的洪流裹走,從而迷失自己。貪婪的人總是患得患失,知足的人卻能恬淡快樂。知足的人就算物質上不是很富有,至少在心靈上他比別人更富有。
現在這個社會壓力很大,男人愛攀比,女人更愛攀比。男人比工作,比誰更能賺錢,比誰先買房子買車;女人比誰更漂亮,比誰的男朋友更能賺錢,比誰的包包更名貴……大家都陷入了一種非理性的消費狂熱中。其實,喜歡攀比的人內心里并沒有真正的快樂,恰恰相反,他們的內心很空虛。所以,即使一個女孩經常炫耀自己的LV包,你大可不必羨慕,因為她的精神很空虛。
在歷史上,因為不知足而弄得身敗名裂的人比比皆是,你隨便翻開歷史書就能看到。
春秋時的吳國大夫伯嚭因為貪取越國的財產,最后導致吳國滅亡,他自己也被越王勾踐殺掉。這是典型的禍莫大于不知足的典故。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卻還不知足,想用嚴刑峻法統治天下臣民,讓大家都變成他的奴隸。他夢想秦王朝千秋萬代,結果傳到第二代就崩潰了,這也是不知足的典故。如果他懂得知足,就不會用嚴刑峻法統治百姓,而是讓百姓休養生息,君王與百姓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這樣才能統治長久。
趙高通過玩弄權術當上丞相,但他仍然不知足,還想當皇帝,結局怎么樣?被子嬰殺掉。
明朝有名的大宦官劉瑾,瘋狂攫取國家財富,成為當時最有錢的人。到后來,他甚至密謀篡位。結果怎么樣?被凌遲處死。
和珅,乾隆的寵臣,號稱中國歷史上貪污最多的人,在乾隆朝呼風喚雨。乾隆一死,嘉慶立即將他法辦,最后也只能懸梁自盡。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他們陷入了貪欲之中時,再也無法控制自己,好像被一個魔鬼操縱,要不斷地攫取才能快活,其實他們所貪取的早已經超出了實際的需要,但貪婪本身變成了一個野獸,需要不停地索取才能填補空虛。
這些貪婪的人雖然身居高位,一擲千金,其實心里并不快樂,整天處于惶恐不安中。很多貪官雖然沒有被揪出來,但他們內心里時刻在提心吊膽,擔心自己有一天被抓。
貪婪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東西。佛說,三世因果,報應不爽。很多人雖然不相信因果,但也應該明白,上天是公平的,你在這方面索取了多少,他就會讓你在其他方面損失多少。所以,做人千萬不要盲目去羨慕那些貪婪而富有的人。
持心平正、知足常樂,這就是做人幸福無憂的秘訣。
微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古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指望事事順心,然后才能露出笑臉,那恐怕到了世界末日你都不會微笑了。
微笑并不一定要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微笑也不一定要等你有房有車的時候,微笑也不一定非要等到你遇上真愛的時候。微笑無處不在,因為它就在你的心里,要想讓微笑的花朵不枯萎,就要用心去澆灌它。
如果你一直冷漠,那么你將不懂得如何去微笑。
沒錯,也許你會抱怨世界太殘酷,世界非常不公平,世界給你的機會太少。然后,你攤開雙手無奈地說:“我一無所有,你讓我如何去微笑啊?我無數次地想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可是社會卻如此殘酷。”
也許你說的并沒有錯,世界很殘酷。但是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世界越殘酷,你就越需要用微笑來面對,如果你忘了如何去微笑,你會發現世界會更加殘酷的。
善待自己,從學會微笑開始。
如果說全世界的人都過著幸福的生活,無憂無慮無痛無苦,那么微笑不微笑就沒什么意義了。我們也不會強調微笑的重要性,正因為世界有太多痛苦與無奈,所以才要人們學會微笑。因為微笑可以減輕人們的痛苦,微笑能夠給人帶來希望,微笑能夠釋放出光明與愛。
朋友之間因為什么事情鬧了矛盾,長期處于僵持狀態,一個微笑可以化解矛盾;夫妻之間發生冷戰,彼此不說一句話,一個微笑勝過千言萬語,什么都化解了;兩個國家之間長期處于敵對狀態,兩個領導人微笑握手,可以破除堅冰。
微笑是一種有著特殊魔力的東西,它好像是專門用來醫治人負面情緒的。不會微笑的人會覺得天空時時有陰霾,經常微笑的人即使在陰雨天也會覺得心里充滿陽光。
既然微笑有這么多好處,我們有什么理由讓自己的臉部肌肉時刻處于僵硬狀態呢?
大家都知道希爾頓酒店,其實希爾頓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績還得感謝他的母親。希爾頓年輕時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創業者,他對財富有著強烈的渴望,終于他讓自己的財富上升到一千萬美元,這時他驕傲地把自己的成就告訴母親。誰知道她的母親沒有任何驚喜,只是淡淡地說:“你跟以前沒什么兩樣,所以不要沾沾自喜,還是想想辦法如何留住你的顧客吧,讓他們住過你的酒店之后下次還想住,只有這樣你才有前途。”
母親的這番話讓頭腦發熱的希爾頓頓時冷靜了下來,希爾頓開始思考如何留住顧客,終于他找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服務。這個方法給希爾頓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希爾頓每天都要求服務員對顧客微笑。微笑會讓人心里舒暢,當顧客感覺舒暢和輕松時,自然下次還會光顧你的酒店。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在為生存奔波,很容易忽略微笑這個小細節。就像馬云說的,快樂要展現出來。如果一個人心里快樂,就不應該藏住自己的快樂,你微笑時,別人也會受你情緒感染,分享你的快樂。
其實,喜怒哀樂都由你自己決定,很多人面對逆境依然可以保持微笑,為什么有的人有權有勢卻始終拉長著臉?說白了,境由心生。心里充滿愛,則無處不是快樂;心里沒有愛,哪怕開著凱迪拉克還是不快樂。
微笑是一種并不需要太多條件的東西,不像你找工作,公司可能需要你出示大學文憑;也不像你去旅游,至少要交門票……微笑是一種免費的東西,它所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愛心。
現在的人很容易被煩惱糾纏,而且往往是在外人看來很小的煩惱,結果他們越陷越深,甚至最后有人想不開自殺了。
劉晴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她剛入學的時候還對大學充滿了希望,可是后來她的心情完全變了。首先,所學的專業并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其次,她發現跟同一個宿舍的女生關系比較難處。她覺得室友們毛病都太多了,有時候她會抱怨自己怎么會這么倒霉,碰上了這么一個大學,碰上了這么一個專業,還碰上了這么一群室友。因為跟室友的關系不好,她感覺特別苦悶。
后來,她去找心理系的老師咨詢。老師問她:“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當然生活規律不一樣,你讓她們晚上十一點以后不要放音樂,她們不聽你的,反而跟你頂嘴。我想了解一下,你跟她們說話的時候是不是板著臉?”
劉晴點頭:“她們已經這樣很多次了。”
老師:“她們都是外地的,宿舍里只有你一個人是本地的,你跟她們說話的時候是一副教訓人的口氣,她們當然心里不服。你何不嘗試著微笑地給她們提建議,或許這個方法更有效。”
后來,劉晴試著按照老師建議的,用友善的、微笑的方式改善與同學的關系。一個月之后,她與宿舍里的同學都成為了好朋友。
某公司的李小姐是一個經理助理,她是一個工作非常勤奮的白領,但有一個不好的毛病,沒事的時候喜歡胡思亂想。比如說公司里有人在說悄悄話,她就懷疑是在暗地里罵自己。時間一長,李小姐感覺非常煩惱。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她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比較冷傲的人。除了對經理畢恭畢敬,對其他人都是一副冷傲的樣子。那么,她懷疑別人說她壞話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她首先對下屬不友善,就算別人沒有說她壞話,她也會懷疑別人說她壞話。
時間長了,李小姐患上了多疑癥,常常捕風捉影,這讓她困擾不已,她變得越來越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說的任何話她都懷疑跟自己有關。慢慢地,李小姐扛不住了,只好去找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給她開的藥方很簡單:面對同事和下屬的時候請帶上微笑,不要把別人往壞處想。李小姐按照心理醫生說的去做,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發現其實很多人并不是在說她的壞話,只不過是自己多心了。
李小姐之所以擔心別人說她壞話,跟她冷漠對待下屬有很大的關系。當她試著用微笑去面對同事時,她等于是打開了自己心靈深處的一扇窗,友好地對待別人。
記住,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尤其是80后、90后,因為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容易產生很多消極的情緒。但請記住,在任何情況下,消極態度都不可能解決問題,面對挫折時,時常帶著笑臉,這樣挫折才會慢慢地變成舟船,帶你到達目的地。
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溫室里的花朵雖然不會經歷風雨,但它們終究只是用來裝飾花瓶的,最清新、最自然的香味來自野外的花朵,因為它們經歷過風雨的洗禮。
挫折會給人帶來痛苦,也會讓人迷惘,但它也是人生一筆重要的財富。沒有挫折,如何成熟;沒有挫折,如何能夠練就堅韌不拔的性格。請用微笑享受挫折的經歷吧!
快樂與陽光無處不在
永遠不要抱怨生活中痛苦多、快樂少,如果說痛苦無處不在的話,快樂同樣是無處不在的,關鍵看你如何選擇。
詩人巴爾蒙特寫過這樣一首詩:為了看看太陽,我來到世上。這句詩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藏著深刻的哲理。它告訴人們,活在世上的目的不是為了看各種痛苦和不幸,而是為了看太陽;一邊是陽光,一邊是痛苦和不幸,你的心臟只有那么大,你選擇讓自己的心里裝滿陽光呢,還是選擇讓自己的心里裝滿痛苦、不幸、憤怒、抱怨、悔恨呢?
道理非常簡單,大家都知道要選擇陽光,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大多數人都會陷入痛苦、不幸、憤怒、抱怨、悔恨和傷感中。為什么看似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這么困難呢?因為人很容易遇境生情。換句話說,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外在的環境左右,環境一變化,人的心情也隨之發生改變,而且這種改變是無意識的,自己很難意識到。本來一個人心情暢快,后來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心情立刻變糟。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一個人對環境的抵抗能力很弱,就像林黛玉那樣,看花落淚觸景生情。
任何東西都有利有弊,樂觀的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悲觀的人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就如半桶水在那兒,樂觀的人看到里面有半桶水感到欣慰,悲觀的人看到只有半桶水而心生悲觀。
心態即使不能決定一切,至少能夠決定你的喜怒哀樂。
好的心態不只能讓你情緒良好,而且還能給你帶來利益,有的時候,當然在極其少見的情況下,甚至能救人一命。這并不是夸張,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曾經因為烏臺詩案而下獄。蘇東坡這個人心態好,他覺得自己是冤枉的,進了獄中以后,也懶得去哭喊冤枉了,而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吃好喝好。畢竟他是大文豪,獄卒也不敢在酒肉方面怠慢他。蘇東坡每天都吃飽喝足,晚上睡覺時啥也不想,睡得香香甜甜。本來宋神宗想殺了他,想想還是派一個親信去牢里暗中觀察蘇東坡。這個人回來后報告說,蘇東坡一點都不像做了虧心事的樣子,胃口和睡眠都很好。皇帝一想,可能我真的冤枉了蘇東坡,于是把他釋放了。
蘇東坡的心態就相當好,到了生死的關頭依然能保持酒肉瀟灑的姿態,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學習他這種樂天安命的心態,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心態,還有什么事情能讓他犯愁呢?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有人把英文單詞“English”給不同的人看。第一個人把它念成“陰溝里洗”,結果這個人成為了賣菜的;第二個人念成“硬給利息”,結果這個人成了銀行家;第三個人念成“因果聯系”,結果他成為了哲學家;第四個人念成“硬改歷史”,結果成為了領導干部;第五個人念成了“應該縷析”,結果這個人成為了管理咨詢者……
這當然是個笑話,不過這個笑話很有教育意義,它告訴人們同樣一個東西,你看到的其實是你內心想看到的東西,所以看成“陰溝里洗”的人成了賣菜的,看成“硬給利息”的成了銀行家。
這世界從來不缺乏快樂和陽光,只要你有一雙能夠發現快樂的眼睛,你會感到生活中處處充滿陽光。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這個世界上究竟什么樣的人最快樂。答案讓很多人吃驚,最快樂的人不是億萬富翁,也不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而是這樣四種人:玩耍的孩子、給嬰兒洗澡的母親、正在欣賞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的藝術家、經過辛苦的努力救治了病人的醫生。
這四種人告訴我們的是同一種道理,快樂就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痛苦與煩惱。你很想得到一個東西,很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可惜你得不到,成不了那樣的人,這就是“求不得”,對一個東西的欲望越強烈,感受到的痛苦越強烈。你很愛一個人,但是卻注定要與之分離,這就是“愛別離”,愛得越深別離的時候越痛苦……
所有這些都會成為一個人痛苦的根源,但是你必須明白,這些東西歸根結底是不好的,如果你讓它們長久地占據在你的心里,它們就會慢慢地變成心靈的垃圾,到最后你的心靈就會成為一個負面情緒的泥坑。所以,對于負面的情緒,我們要及時地清理,就像清理垃圾一樣。因為只有這樣,你的心里才能容納得下快樂。
有一個老太太很有意思,天晴她也哭,下雨她也哭。因為這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二女兒賣冷飲。天一放晴,老太太擔心大女兒生意不好,下雨天她又擔心二女兒生意不好。最后,這個老太太實在哭得太多了,她的女兒找到一個智者開導她。智者對她說:“老人家您這又是何必呢?你應該這樣想,天晴的時候二女兒的生意一定不錯,冷飲肯定熱賣;下雨的時候,你就應該想,今天大女兒的生意一定很好。這么一想,你不就從天天悲傷變成天天快樂了嗎?”
這個故事非常有教育意義,同樣的一件事情,在有的人看來滿目悲觀,但是換一個人,可能看到的是完全相反的景象。所以說,不要從外界找快樂,快樂的根源在你自己的心里。如果你的心里一片陰霾,就算晴空萬里,你也覺得煩悶無聊。
悲觀的人有一個特征,他們看任何一個東西首先看到的是不好的一面,所以他們覺得人生枯燥乏味,充滿痛苦。樂觀的人則相反,他看一個東西首先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所以覺得生活中處處充滿希望,處處潛藏著快樂與陽光。
如果說心靈是一艘船,盡量讓它裝載著快樂吧!
學會享受孤獨
現在的人越來越害怕孤獨,而孤獨卻無處不在。人們害怕孤獨其實是基于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孤獨是不好的,多與人交往是好的。真的是這樣的嗎?
任何事情過度了都不好,所以古希臘有一句箴言:凡事勿過度。
太孤僻的人肯定不好,但是交際狂也不好。太孤僻會讓人遠離社會,交際狂卻讓人遠離自我。如果說孤僻是一種病,那么過分依賴社交同樣也是一種病。
有人說孤獨是可恥的,這個觀點原本不值一駁,應該說說出這種話的人是可恥的。說出這種話的人完全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所在,生命的意義不是流轉在轉瞬即逝的人情冷暖中,而是植根于沉思與愛心中。
有人說靈魂只能獨行,雖然很多人不相信人有靈魂,但至少我們應該相信,人有心靈。心靈最需要的東西不是喧囂,不是人情冷暖,而是安靜和空曠。這就是為何我們要學會享受孤獨,如果不學會享受孤獨,我們將很難與心靈和諧相處。
西方有句諺語:老虎和獅子喜歡獨行,只有狐貍和狗喜歡成群結隊。
這個諺語雖然比較尖刻,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害怕孤獨可能也是一種病,害怕孤獨可能是因為內心過于膽怯和軟弱,所以才需要成群結隊行走,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安全感。
很多人都在逃避孤獨——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態度,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比如說一個人一有空閑就不能靜下來,非要找點事做不可,不是打電話,就是上QQ,或是玩游戲,要不就是泡吧……他們所做的一切就是避免一個人待著,當他們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他們內心會感到非常恐慌,好像他們非常害怕面對自己。
其實,享受孤獨是一個人內心成熟堅強的標志,只有成熟才能明白,孤獨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種狀態,只有堅強才能看清,孤獨其實一點都不可怕,相信它是一種值得享受的狀態,也是一個人創造力和靈感的源泉。
君不見,歷史上那些在科學和藝術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都是善于享受孤獨的人,最典型的莫過于牛頓。牛頓的萬有引力是怎么發現的?是牛頓為了躲避瘟疫在鄉下的一棵蘋果樹下冥想時發現的,這就是孤獨賦予人思想的力量。
現在人不怕忙,就怕閑;不怕壓力,就怕輕松;不怕心里一團亂麻,就怕心里空空蕩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分執著于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不自然的生活,很明顯,現在都市中很多人都把工作當成了唯一的重心。一旦在工作中無法實現價值,或是工作給予了他或她重大的打擊,他們一下子就會覺得信念沒了。
根據一些哲學家的看法,技術化的工業社會本來就是一種異化的文明,也就是說這并不是人本來的狀態,而是異化的一種狀態。所謂的異化就是人們追求物質的生活,但結果卻被物質控制,物質的豐富不但沒能帶來幸福,反而帶來痛苦和迷惘。
這個世界太喧鬧了,所以需要給自己的心靈一個安靜的空間。當你獨處的時候,其實就是凈化心靈的好時機。孤獨給了我們一個好機會讓我們能蕩滌心靈的雜質,讓心靈慢慢恢復澄清的狀態。
若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還胡思亂想,甚至比不獨處的時候想得更厲害,如果想的是一些美好善良的東西還情有可原,假如想的全是一些負面的東西,這等于是給自己的心靈增添負擔。
何謂享受孤獨?享受孤獨就是讓你在孤獨的時候拋除一切煩惱,心靈通達無礙,這才是享受孤獨。就好像人要收拾自己的房間一樣,孤獨的時候正是你收拾自己心靈房間的時候。如果沒有孤獨,如果沒有孤獨時對心靈的打掃,一個人的心靈將會凌亂不堪。
對于那些修禪的人來說,獨處是認識自己心靈的一個必要的途徑。如果不能孤獨地面對自己的心靈,怎么能達到見心明性的效果?其實除掉煩惱、發現真我的方法并不難,就是把那些拖累你心靈的東西全部舍去,明白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哪些是后天滋生的過度的欲望,這也就是古人說的存天理滅人欲。我們當然不主張把所有的欲望都滅掉,那樣就等于是出家了,我們只是要求把過分的欲望滅掉。
城市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所以在城市里工作的人們神經繃得也特別緊。假如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生活在一張巨大的網中,在這張網中你根本沒有寧靜與自由,你的身邊總是被各種各樣的朋友和同事糾纏,你每天都在擔心工作沒做好被經理罵,每天都在擔心客戶跑掉,每天為各種各樣的瑣事操心……那么,你的處境就比較危險了,當一個人神經處于高度繃緊的狀態,這意味著隨時可能會崩潰。不過,就像六祖慧能大師所說,煩惱即菩提。如果你發現成天被煩惱糾纏,那說不定你能當下覺悟,意識到生活本應回歸自然狀態,人心不應該裝太多不必要的東西。
當你感覺到自己心頭的重壓越來越沉的時候,是時候停下來歇會兒了。一個人靜靜地待著,把俗世的煩惱全部拋到腦后。就像鄭智化在《水手》歌中唱的:只有遠離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遠離人群一段時間,遠離社交一段時間,與自己的心面對面地相對,你會發現你的心會發生一種神奇的變化,當煩惱的外衣脫掉后,心靈充滿了快樂與淡泊。
在歐美,很多人有意識地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感覺好受一點,才能從紛繁復雜的都市生活中解脫出來。學會定時清理內心的塵埃對于現代的都市人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讀者們讀了這本書以后一定不要忘記,當你孤獨的時候正是你清理內心垃圾的好時候。
時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之心是人類最為美好的情感之一,一個人不管處于什么樣的境地,也不要喪失感恩的心。感恩之心不是取決于別人幫了你多少,而是取決于你內心有多善良。心中有感恩之心的人會經常樂于幫助別人,心中缺乏感恩之心的人就算你對他有恩,他也不會幫助你。
在了解感恩之心為什么這么重要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臺商到上海投資辦廠,當時正是鼓勵臺商的時候,政策好,勞動成本又低廉,所以工廠辦得非常好。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這個臺商的脾氣卻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整天板著臉罵下面的員工。結果每一個員工看到老板都非常緊張,工作的時候提心吊膽。
有一天,老板去財務部巡視,一向兢兢業業的財務主管看到老板來了,嚇得魂不守舍,竟然將公司的財務報表弄錯了。他想改好,結果手忙腳亂,犯了更多的錯誤。這個老板一看,當著整個財務部的面痛斥財務主管,并扣除了他的獎金。
某天,這個老板回臺灣地區陪家人吃飯,不料在飯桌上接到員工打來的電話,說某個部門出了問題。老板一聽,破口大罵。他的母親本來從不關心他的事業,但這時也忍不住說道:“你不要對員工那么大的火氣,雖然他們是你的工人,沒有他們,你的工廠不也沒法生產嗎?要學會感恩,沒有他們,你的工廠不過是一堆機器。”
老板一聽,立即僵住了,因為之前沒有人這樣說他,所以他獨自回房,關門靜想,始終想不通:“他們拿我的錢,幫我做事,我為什么不能罵他們?”
“十一”長假的時候,因為工廠有些事情要處理,老板回到工廠。回到辦公室后,他發現屋里桌上積了一層灰塵。他想找文件卻找不到,還是打電話給秘書才找到。等到想泡杯咖啡的時候,發現杯子里全是灰塵。這時候,老板想起了母親的話,頓時豁然開朗……
從這以后,這個老板開始改變往日的風格,不再像以前那樣兇巴巴的,對員工和氣了很多,也提高了他們的福利。
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懂得感恩,你才能坦坦蕩蕩地生活;懂得感恩,你才可能擁有陽光心態;懂得感恩,你才可能更容易成功,因為成功的路上需要別人的幫助,而人們更樂于幫助懂得感恩的人。
毫無疑問,這個社會中充斥著金錢至上的思想,但不管社會如何變化,懷著感恩之心永遠是不錯的,就好像有天有地才有人,沒有天就沒有陽光,人類就無法存活;沒有地無法長出食物,人一樣無法生存。沒有父母,哪來的你,單憑天地與父母的存在,人就應該懷著感恩之心。不要去管社會怎么樣,社會的冷漠不能成為一個喪失自己感恩之心的借口。
心態決定了人生,自私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快樂存在于給予和感恩中。點亮一盞燈,是為了將下一盞燈也點亮,當一盞燈被點亮時,它只有心懷感恩之心才會去點亮下一盞燈;一盞燈如果不懂感恩,它就只管自己亮著,而不管別人是否在黑暗中,那么它將是自私的、孤獨的。
有很多人經常在抱怨社會,誠然社會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要知道,抱怨行為本身對自己是不好的,而且抱怨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不利。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者,養成抱怨的習慣可不是好事,因為抱怨會浪費你的精力,熄滅你的進取心,最后會讓你的情況越來越糟。
如果你是一個聰明人,就應該學會讓感恩替代抱怨。慢慢地,你會發現生活在一點一滴地往好的方向改變。有一個寓言非常深刻,講的就是抱怨其實就是一場空。
有一個年輕的農夫,他正劃著小船到另外一個村子里去,他想把自家的農產品賣到這個村子。當時天氣非常炎熱,農夫劃著小船苦不堪言,他很想在天黑之前到達那個村子。突然,農夫看到前方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向自己沖過來,眼看兩條船就要迎面相碰了。農夫朝那只船吼叫,但是那只船并沒有改變方向,仿佛是故意要撞農夫的船。
農夫大吼:“快點讓開,白癡,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的船了。”可惜,對面的船對農夫的吼叫充耳不聞,結果撞上了農夫的船。農夫憤怒地推開船,罵道:“你這個白癡,會不會駕駛船啊,這么寬的河道,你居然撞到我的船上。”
當農夫想找那只船的主人評理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原來他對其大吼大叫的不過是一只掙脫繩索沿河漂流的空船。農夫一下子若有所悟。
很多時候,面對困境時,我們就像這個農夫一樣,抱怨、憤怒、痛罵。但結果呢?也像這個農夫遇到的一樣,什么都沒有改變。然后再回過頭來一看,忽然悟出其實抱怨本是一場空,抱怨也是這樣,不抱怨也是這樣。那干脆不要抱怨了,踏踏實實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能改變世界,你至少可以改變自己。
大家都知道羅斯福總統是美國非常杰出的一個總統,他不僅為人樂觀,而且生性幽默。有一次,羅斯福總統家里被盜了,丟失了不少值錢的東西。很多人紛紛寫信安慰羅斯福總統,羅斯福卻笑著說:“我得感謝上帝,幸好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羅斯福總統是一個典型的懂得時常擁有感恩之心的人,當碰到不好的事情時,他仍能心存感恩:幸好更壞的事情沒有發生,感謝上帝。
如果你是一個整天生活在抱怨中的人,或者即使你嘴上沒有抱怨,但是心里充滿了抱怨,那么立刻停止抱怨,不要再讓抱怨吞噬你的生命。從現在開始,換一副心情,用感恩的心滋潤你的靈魂,讓它長出善良之花。